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彩的泡沫

(2022-05-08 15:23:10)

五彩的泡沫

孩子们对于吹泡泡总是乐此不疲,你看那吹出来的泡泡,在阳光下幻化出五彩的光华,那是一种炫目的色彩,有时候也是令人着迷的。只是那种色彩毕竟只是一种幻化的成分,稍加触碰也就化为一点水气消失殆尽,只留下一点憾事让心情没落片刻。
    就象小时候的一些谎言,当时美丽,但反应过来或者一经醒悟,倒也是有几分落寞,心情浮动一时。
    说说几个小时候的这样故事吧。
    那时节,已将温饱渐解决的年份,虽然人们经常的问候语通常还是吃了吗您?听者或者答吃了或是扯开其他话题,以为作为见面喊大嫂没话找话儿。但这也只是问候一下的形式而已。对于大人们,以此找到话题,当成闲唠磕儿,一时兴起,能叙个一时半会儿欲罢不能,举凡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家长里短,无可以入话题者,这是大人们的内容。而对于孩子们,还没到大人们的年龄,问话当然也不会过于早熟,把大人们话题用到自己的世界里,但年龄有大小,半大孩子,幼小孩童,一岁年龄一岁人儿,他们的世界里也有着自己的乐事,于是有大点的孩子,会故意拿小些的孩子来取笑,于是话题就来了。比方说,也是关于吃饭的事情,通常在饭后遇到小些的孩子,大点的孩童会故意问小些的娃娃“吃了没?”,你别以为这是真诚的问候,还有接下来的事情,他并不是要你认真的回答“吃了呀”,而是听到你回答“吃了”,再会问到“吃了几碗”,然后不要你回答,眉头一皱计上心来,鬼点子来了,“不要说,我能看出你吃了几碗”,哟呵,还有这本事,不信,你看,然后说“你伸出手腕”,好来,伸出来吧,大点的家伙说“你听我说的做”,“好”,于是朝招呼小孩子伸出手掌,朝手掌打了一下,“蜷起手来”,“好”,将手蜷紧点,再然后往手腕部朝上来了一点距离,装模作样地看手腕部鼓起几个包来,数个包,再故弄玄虚的数一下,“知道了,你吃了几碗”,有时候有蒙中的时候,唬得小孩一愣一愣的,以为中计,脸上露出几分坏笑来。其实,打手是假,你想想,手乍一攥紧,腕部多多少少会鼓起点若有若无的小包来,这下,会让不懂事的娃娃咋不信以为真呢?一笑。
    这是一例,再有小时候捉迷藏的事情。
    那时候,捉迷藏的游戏,总是为孩童所乐此不疲的,即便是今天,都是孩童稀少精贵的时代,但凡有玩的场合,这个游戏仍然为孩子们所爱。在我们那个时代,也更是如此。那个时候,农村里娃娃也多,做这种游戏的场地可是遍地都是随处可选,于是孩子们三五成群咋咋呼呼,游戏场子就开玩了。比如说秫秸堆、墙拐子、床底下、柜子里,无处不可以成为孩童的乐园,几个小孩凑到一起,三言两句商量好了,于是一个扮演找寻的主角,其他几个扮演藏起来角色,先让找寻者闭上眼,为怕作假,还煞有介事用布带将眼睛蒙上,于是别的孩子开始躲藏,他们尽其所能发动自己的智慧,将看好的藏身之处踅摸好,迅速地藏身其中,一声令下,“藏好了”,那个找寻的主角开始了钻窟窿打洞或是翻箱倒柜式的寻找,“在这里”,“找到你啦”,藏的紧的一时半全儿还真有点困难,于是找寻者会故意唬弄藏身者“看到你啦,快出来”,真还有经不住咋呼的怏怏而出,老成些的是任你咋个喊,我自岿然不动,任你费老大劲去找吧。此等乐事,在孩子们的世界,那是集体活动里一项最为经常的项目,无论是找寻者还是藏身者都是有诸多乐趣融入其中,是娱乐时代缺乏的一个很好的替代项,双方都是按规矩方能达成乐事,要是有那么点的不讲规矩的小东西来玩儿,可就把此等乐事给消弥了事了,你看有那么个这样的人儿,就把规矩破坏掉了,或是总扮演寻找者,几下找寻不着的情况下,他就会使坏,于是又一轮找与被找的游戏开始,藏身者乍藏好,问了一句“藏好了吗”,“藏好啦”,这家伙可不是认真地开始找寻,而是一扭身儿,自顾自的转身跑回家去了,无声的现场那几个小孩还噤声等待着他来找呐,却不知人家早已不见踪影,只落下一地鸡毛傻傻的等着吧,想来捉弄人,也是一笑。
    这还不算,还有些唬弄人的鬼把戏呢,且听我道来。
    说的是关于防止小孩子游泳的事儿。现在的人们因为小孩精贵,真个是温室里的花朵不经风雨,连个游泳之类的本领好多些居然不会,于是闹出来一旦溺水不会自救的意外来。多年前的孩子们倒也不不珍惜生命,只是把这样的生存的小本领当成一件寻常事,六七岁的年龄跟着大一些的儿童,朝水里一抛,喝几口水,扑扑愣愣间也就会了,水呛进鼻腔里老一会难受得不得了,眼睛也睁不开来,没事,游泳是会了。可会了是会了,可怕溺水总是大人们的担心,时不常的夏天里听到这里淹死人了,那里掉水里没捞上来,悲伤的事听到耳朵里总不是件好事,怕啥防啥,大人们想出招数防止小孩子偷偷地又去玩水了,可孩童的天性许多时候也是防不了的呀,于是绞尽脑汁种种设限,比方说故事心眼又来,怎么回事儿,你看大人的办法,每天他们出去前,在小孩子的手上腿上用个圆珠笔划上道道,回来检查道道可在,还在,没事,就没玩水,通过检查,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孩子也有孩子对付的方法,他下了水了,就不能再将被水冲淡的印痕重新划上来骗骗你吗?真是的。再有,想出来咋呼小孩的新手段,看你有没有下水,呶,伸出手来,我来再胳膊上或身体其他部位用指甲划一下,你看有白印子,还撒谎说没下水吗,还真是给唬住了,刚从水里出来没多会儿,用手当然会划出清晰的白印子,于是基本上是逮个正着,不管是唬弄还是真的,总之是有那么回事,翻着白眼儿也别否认,即使是内心里又是一万点个草泥马跑过,也是白搭。又是一笑。
要说“一岁年龄一岁人”,大点的家伙是鬼点子多些,往往是唬弄得小孩子被骗了还会帮人数钱呐,经常的被人尻待了还不知所以,说这事当然是笔下有人事出有因,我来细细讲一下,说的也是那年月的事情。一个十几岁的大孩子带着几个半大截子大热天的在生产队的磨面坊耍弄。那大点的家伙看到磨坊里有很多电缆,鬼点子又上来了。于是眼珠一转,招呼着小东西们讲“你们可想弄点钱买冰棒吃”,大热天的这一主意,当然得到大家伙们的响应,乍个整法,听他说,“咱们地块到磨坊里把那儿的电缆拧下来卖给收破烂的不就行吗”,小点的想也没想这不好吗?大家一起动手,到磨坊里捡碗口粗的电缆开始一下一下的折了起来,好在只是停产的磨坊也没有电,几个熊孩子的破坏力也不小,三下五除二,把个碗口粗的电缆搉下来几截小臂长短的部分,说是拿去卖,别急,哪是想的那样办呢,因为主意是来自于大点的那家伙,你又听他开始作妖了,“不能急着卖,要被大人发现了,可就麻烦了”,嗯,所言极是,怎么办呢?小伙伴急吼吼的听他出那下文,于是停顿了一下,咽了下口水,接着说“咱先把它藏起来,待过个几天没人找,咱再把卖了换钱”,“好呀好呀,听你的”,“得嘞,就这么办”,“那咱们各回各家,千万别给大人讲呀”,答应下来也就憧憬了起来,想着能在哪一天,能用变卖的钱来买上让人想起就流口水的冰棒呐!只是这一杯羹啥时能分到,好嘛,这一天过去了,又是一天过去了,眼瞅着就这样从夏等到秋,再从秋等冬,自此以后,眼巴眼巴的事情变成了杳无音信的黄粱美梦,等明白过来的时候已是浑然不觉的走过了少年时光。想想那截下来的电缆,被大点的家伙早已换成钱变成的没准变成的吃的东西早进去了五谷轮回之所,小点的孩子还在屁颠屁颠想着好事呢?白白的做了一回别人小使子,真是可笑之极。
    就这样,小时候就在这些被别人愚弄的谎言中逐渐把少年变成了往事,想想可笑的事情还不至此,许多的笑话淹没于往事的消逝里,其实那也是少年经历的一部分时光,虽然可笑,就象五彩的泡沫当时好看,阳光下焕发出夺目的光彩,只是后来参透了,泡沫破裂了就变成了笑话,现在看也就没那么可笑,但不管怎样,有点窘意,但想起来,也还有分情趣,就象水面涟漪一样,曾经荡起,也同时远去。诸如此事,偶尔想起,不禁莞尔一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