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爱童子身,莲花不染尘
(2011-03-02 17:12:03)
标签:
儿童热爱育儿童真 |
分类: 孩子的童年 |
“吾爱童子身,莲花不染尘。骂之唯解笑,打亦不生嗔。对境心常定,逢人语自新。可慨年既长,物欲蔽天真。”丰子恺把这诗刻在香烟嘴上,时时带在身上,想在心上。
忘了从什么时候起,我就开始买丰子恺的书,前前后后大概买了十多本,不同版本,不同的出版社,不同的名集。所以当我最近又买了几本后,再翻时,发现很多文章都是熟人。不过没关系,之前的那些本都留在了济南,只有一本《丰子恺护生画集选》一直随着我,可见那时我是喜欢这个主题的。最近买的几本里大多是写儿童的,可见我的兴趣稍稍有了转移,不过二者依然是相通的。
看丰子恺作父亲,写儿童,发现他对儿童是绝对的赞美,没有一丝一毫的烦倦。儿童的种种言行在他看来,都是自由、真实、投入、美丽的表现。他们的世界如此广大,他们的心灵如此深远,都是成人望尘莫及的天国所在。
过去的儿童如此,现在的儿童亦如此,只要他们还处在孩童这样的黄金时代。
前两天带禾禾出去,邂逅一顽皮小儿,我们与他“相处”了一小会儿,其间发生的事情在我看来极为有趣,记在此。
顽皮小儿着黄衣,时年1岁5个月,已能健步如飞,暂称“黄衣小儿”。这个小人儿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精瘦精瘦,而身形灵巧之极。我们是在小区的游乐场里碰到的,那里有很多体育器材,原不是给孩子玩的。但见“黄衣小儿”一刻不停地从一个器材飞到另一个器材,每种器材都要玩一玩,或攀登或荡悠悠儿,其中有一个长方形的平台,“黄衣小儿”在奶奶的协助上爬了上去之后,独自一个在上面走着,有趣的是,他还平伸着双臂,小小人儿,已学会掌握平衡的技巧。
这时,过来另一个小孩子,这个小孩子我以前见过,暂称“青衣小儿”。“青衣小儿”手里捏着一片果丹皮,上面一个半圆形的牙印儿,想必已经咬过一口了。“青衣小儿”的姥姥见了“黄衣小儿”,就伸手去自家孩子兜里掏新的果丹皮,准备送“黄衣小儿”。“黄衣小儿”紧盯着果丹皮,手已然做好了准备去接,嘴巴也已然做好准备去品尝。但奶奶大叫着把孩子抱走了,“黄衣小儿”在奶奶怀着挣扎着,眼神往这边挣着。我看着这一幕,忽然就想起了丰子恺的话,确实,孩子是多么真实,多么地活在当下!
下面轮到禾禾出场了。禾禾当时站得离他们不远,“青衣小儿”的姥姥拿着没送去的果丹皮,随手就给禾禾。而禾禾也很自然地伸手就去接。我当时也觉得有点儿难为情,轻轻叫了一声,就见禾禾的手也跟着犹豫起来。但很快地,我又想起了丰子恺,算了算了,何必拿大人的虚伪做作去压制孩子的纯真自然。于是我赶紧改口,想吃就拿着吧。禾禾这才拿过了果丹皮。我向姥姥道了谢!
更热闹地还在后面。“黄衣小儿”被奶奶抱走后,奶奶从包里取了一个香蕉给他,他举着已剥开皮的香蕉又跑了回来,一边“啊啊”地叫,那意思仿佛在说,你看,我有香蕉。因为跑得急,已剥出的那截香蕉颤颤微微,接着就“吧嗒”一下掉在地上了。奶奶跟在后面,手忙脚乱地收拾,而他兀自跑着,那情形,绝对让人想哈哈大笑。
“黄衣小儿”跑到“青衣小儿”身边,几乎一秒钟都没有耽搁,一手已去“青衣小儿”手里一把扯过了那咬了一口的果丹皮,快速地塞进自己嘴里。待奶奶赶到他身边,他手上只剩一小块了。奶奶也挺手快,赶紧把他手上剩的那块又分成两块,还给“青衣小儿”一小块。而“黄衣小儿”几乎在同时觉察到自己行为的“不规”,很快地跑到远处去,站定那儿细细嚼着嘴里的果丹皮。只留下“青衣小儿”,看着自己手里“今非昔比”的一小块果丹皮,目瞪口呆。奶奶掉转头,无比难为情地说,真没办法!
我相信丰子恺看到这一幕,也定是会笑得前仰后合,而在内心里赞叹孩子的自然天真了。在他的眼里,孩子就应该是不讲道理、不按常理出牌的,这才是孩子,才是一个人一生中的黄金时代。
从禾禾出生到现在,我没有离开过他,所以对有孩子后的“拴人”有切身体会。只要他醒着,什么时间都是他的。他无论玩什么都要人陪着,这个陪着的人常常是我。陪着他的时候,我不能分神,有时我见他投入,就偷偷摸摸拾起旁边的书瞅几眼,没瞅上一分钟,他必过来夺书。一天里的事务安排,常常是我干活的时候,别人代我瞅着禾禾;一旦活干完,禾禾又回到我身边。我带着他出去晒太阳,顺便买回合适的菜;我陪着他去尿尿大便,便溺完毕帮他擦干小鸡、洗净屁股;吃饭之前必要我帮他洗手;午睡或晚上睡觉必是我陪着,然后他在那儿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一遍遍地小声叫我,有时我迷迷糊糊,被他小小的一声喊也惊得心头一跳,不免冒火,也就不耐烦地斥他几句。一天里属于我自己的时间就是他午睡的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这段时间我可以来写写文字,或无字可写时看看书。就这一点儿时间,我也常常安不下心里,得听着他的动静。有时他中间醒了,一见我不在身边,立马哭着喊我。我就得急忙点一下“保存”,扔下如泉涌的思绪,跑到他身边去安抚他。有时他一见我又沉沉睡去,有时他睡不着,却也不起来,也不许我走,我就只好干坐在他身边。无论什么情况,当我再想来续思绪时,已怅然若失了。
因为没有时间及时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一旦有点想法,就是干着活儿的时候,我也在心里反复咀嚼这些想法,想着等有空时好记下来。但常常是,当我真正写下来时,与想着时已相去甚远,远没有那时有神韵。
龙应台对此有精彩描述。说是她大学时期的好友(没有孩子)探访。她们一起畅谈,龙应台列举了很多她想做的大事,但这些雄心大志都在有了孩子之后变得难以实现。说到这里,龙应台也有些戚戚然。但是,当朋友问她是否后悔时,她拥着孩子温软的小身体,平静地说,还好,有些经验是不可言传的。我看这里省略了一万字,一切尽在不言中。
又想《姥姥语录》里,倪萍说她的姥姥一生都是围着锅台转。在我们那里,围着锅台转即使对于一个女人来说,也不算是活得成功。但姥姥怎么说?姥姥说,别看我一辈子就做了那么点儿饭,我那可是养一家人的性子。从中可看出姥姥不一般的人生理念,她深谙“生活教育”的道理,一生认认真真,把平凡的小事做到极致,这对孩子是多么好的言传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