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天“方”夜“谈” |
语言中固有的缺乏度量(时间、空间、状态、数量)的特性使得智力缺乏良好的训练。因此本章揭示的最时刻、直接,从文字状况推出的结论,再解释到现象上,将“智力混沌”揭示的清晰无疑。
语言中固有的缺乏度量(时间、空间、状态、数量)的特性使得智力缺乏良好的训练。因此,表述不清,猜疑因此成风,使得古今中外成为现实,邻居家事如同历史,神话和叙述交织在一齐,感受和事实不进行区别。这是中国人圣人情怀得以形成的原因。
文言文随着不断诗化的发展,导致不断地简约,数词量词化,事实寓言化,一切均以意向为中心,加上官僚以写诗写文为主要能力考核的证据,则这种趋势就必然越演越烈了。
白话文的普及使得这一趋势得以遏制,而度量的重要性随着国际交往的延伸,作为基本交流符号而被迫迅速展开,相信这种趋势会不断地提升智力中敏锐、具体、精确的部分。
就“度量”与“语言”的关系而言,语言依然是工具,是马车,是跟着时代的需要而发展的。对“度量”需求的环境的缺乏是根本。这正如我们过去说过的,随着开发的深入、中西协同的不断深入,将会逐步得到改善。
悲观地说,无论如何改善,中西方的差异依然存在,并在不同的度量上各擅其长。就中国而言,巨大的人口和国土会供养着一部分人到达充分富裕的程度,因而国力在总体上强大。至此,生态链开始达到平衡。也就是说,经济会持续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一种状态,在该状态下,能够弥补国际经济发展的供应链的一个环节,从此后,便亦步亦趋,各自相安,进入一种平静“幸福”的状态。
有些则属于误解:西方人的问题,中国人没有遇到过,便自然吃惊。任何一个问题,都有多种答案,不同文化给出不同的方向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