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起4S店“大礼包”的红盖头,全是浮云
(2012-02-17 03:51:26)
标签:
汽车杭州大礼包宋体4s |
分类: 汽车评论 |
掀起4S店“大礼包”的红盖头,全是浮云
文\周丽君
买过车的朋友,尤其是在行情不好的近一年半载买过车的朋友,或许都获得过“大礼包”,即4S店的一堆赠品(天下没免费的午餐,其实都包含在车价里)。
“大礼包”究竟有多大?高档导航、原厂贴膜、正宗地胶、豪华装饰……折算成人民币,少则四五千,多则一两万。如一款一二十万的轿车真有这般优惠,那也挺不错的,类似免费赠送一台发动机。
交完车款,领到“大礼包”后,或许你郁闷过。把各个赠品一加,根本不值礼包价。而且赠品根本就不是原厂的,甚至不是附件厂的,而是无名的杂牌。曾有媒体爆料,某4S店的万元“大礼包”,只值几百元,赠品都是劣质低价的杂牌。
如果你真郁闷过,说明你懂点行,至少知道什么是真货什么是假货。最容易被悠忽的,是第一次购车或没什么洞察力的消费者。他们中的多数,只能“以身试法”,慢慢去验证“大礼包”的“优惠”。日后驾驶中,可能被贴膜弄得头晕,或车玻璃破裂;地胶可能会散发出一股恶臭味;GPS可能经常错误导航……因为“大礼包”里的贴膜、地胶、GPS等都是劣质低价的产品。
不能说每一家4S店都这么黑心,但不得不承认,赠送“大礼包”几乎成了当下中国每一家4S店的最基本促销工具。2012年1月,我国汽车销量138.98万辆,同比降26.39%,估计今年的车市行情依然堪忧,车型的利润,自然更加微博。一款一二十万的轿车,能有个几千块的赢利,已经难能可贵了,你还想人家赠送一两万的“大礼包”,不是强人所难吗?
其实4S店真没必要这么为难自己。因为4S店恶意夸大“大礼包”的行为,不仅是对消费者的不尊重,更是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价格法》、《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等市场制度的公然践踏,赤裸裸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4S店恶意夸大“大礼包”,非得强迫自己违法犯罪,何必呢?即便拿原厂的正品(贴膜、地胶、倒车雷达、导航……)赠送给消费者,也花不了几个钱。
没准我不是开4S店的,站着说话不腰疼。但面对4S店的集体犯罪,我真是很困惑,到底是政府相关部门太忙了,还是消费者太无能了?因为夸大“大礼包”被罚的4S店寥寥无几。记得2011年浙江杭州某4S店因此被罚了25万,但2011年笔者都居住在西湖边,所走访过的杭州以及周边4S店,都有不同程度的夸大“大礼包”现象。
当然,如果消费者都很有能耐,何必纳税雇佣政府!幸亏这年头的车不怎么好卖,哪怕政府无能点,消费者多少也有点摆摆架子的能力。购车时大可提点苛刻要求:要么把“大礼包”的价值,直接转换成降价幅度,如一两万的“大礼包”,就直接降低一两万的车价算了;要么就送等值的加油卡、保险等更为实在的产品。一辆二十万左右的车子,交通强制险、20万第三者责任险、不计免责险(主险),以及不计免责险(附险)和乘客险等,总共也就四五千元,对比号称一两万的“大礼包”。不仅帮4S店“省钱”,消费者自己也能获得更实在的收益,可谓两全其美。
无论4S店的“大礼包”有多少水分,消费者口袋里的人民币总是货真价实的。既然这年头不让用手投票,咋就用脚投票。日后见哪家4S店恶意夸大“大礼包”,咋就拍拍屁股甩腿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