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每日阅读:避免偷换,低配应成公车标配

(2011-11-30 17:12:37)
标签:

广东

宋体

第一财经日报

马自达

读后感

汽车

分类: 每日阅读

每日阅读:避免偷换,低配应成公车标配

编辑:汽车自修室

 

读后感一:避免偷换,低配应成公车标配

不管你买多少价位的车,公务车都应当选择低配车型。

第一财经日报  刘霞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联合出台《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管理细则》,首次明确要求党政机关采购的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发动机排气量不超过1.8升、价格不超过18万元。然而,外界在对两项新规拍手叫好的同时,却也心生疑虑——上述“暗度陈仓”的事例便证明。帕萨特的外表,辉腾的内饰,如此暗自“升舱”后,一辆公车便可免疫公车改革新添的紧箍咒。“上个月店里给4辆帕萨特做了改装,主要是内饰,换了音响、倒车雷达、真皮座椅、导航。”昨天,北京一家位于北五环外的政府定点采购4S店售后部门经理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读后感二:自主品牌拿什么装门面?

傅雪峰  回过头来再看中国自主品牌跑车的时候,会发现其中投机取巧的成份更多一些。首先,在普通轿车的制造上,这些厂家并没有过硬的产品支撑,以评价车的基本标准安全性、可靠性、耐用性,尚缺乏像丰田花冠那样成熟度高、得到广泛认可的车型。没有良好的轿车基础,想造出一部好的跑车,不但产品性能和品质难以达到相应高度,对买家的说服力显然也是不够的。这就是中国人常说的,走路还不稳当,就想着跑,难免会跌跌撞撞。而且,自主品牌这些年推出的跑车只是徒有其表,动力和操控上都乏善可陈,从性能上根本算不上是什么跑车,顶多是个样子货。中国的买家虽然不如西方国家的买家们懂车,但还不至于没有基本的鉴赏能力。

 

读后感三:广东将成为一个多元化的造车基地

金羊网-新快报 韦熙宇 俗话说,不是猛龙不过江。就在三大日系品牌受日本地震重挫,元气大伤仍在休养生息之际,觊觎华南市场多时的对头人们终于大张旗鼓地踢馆来了。就在数日前,长安标致雪铁龙在深圳举行了盛大的奠基仪式,喧嚣的锣鼓声仍未散去,一汽大众佛山公司的成立庆典又将在被誉为日系车大本营的广东举行。

 

读后感四:车市中小外资品牌,面临被驱逐的可能

21世纪经济报道 范文清  这个结果我也不想看到。马自达(中国)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山田宪昭向记者坦言,今年马自达预计在中国的销量大概在23万辆,这个数字与去年相比大约减少了1万辆。这是马自达2008年以来在中国市场的首次销量负增长,在此之前,马自达2009年的增幅是41%2010年的增幅是33%,但今年前10月,马自达的中国销量已同比下滑6%

 

读后感五:国产不合算进口销量少,高端车型成日产鸡肋

21世纪经济报道 邓林奕  贵士号称是日产旗下最高端的豪华MPV,将于2012年初上市销售。此前,东风日产只有一款2009年底上市的GT-R进口车销售,作为一款售价为148万的小众化跑车,虽有加价提车的现象,但因为配额不多,GT-R无法形成更大销量。据透露,GT-R2010年销量目标为50台。在现有的进口车市场,宝马、奔驰和奥迪这些高端品牌均表现出色,占据了今年前三季度进口车前三位。但显然在品牌竞争力上,日产还无法与他们抗衡。任勇的目标是大众丰田现在他们进口车领域一年都有几万台的销量,东风日产将来也会实现。

 

读后感六:市场机遇稍纵即逝,福特偏偏落后半拍

网上车市1130日报道   未来福特在中国市场将全面推进其全新引擎系列产品,正如上表所示:从1.0升到3.5升排量区间将成为福特在中国市场的主要引擎排量。其中在引擎所应用的动力方面,我们从已经搭载于蒙迪欧-致胜的2.0 EcoBoost引擎便可得知,燃油直喷、涡轮增压方面将是福特针对中国市场的努力方向。同时匹配全新动力系统的变速器也将随之升级为PowerShifft双离合自动变速器,该款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的技术优势在于当变速器置于D挡并且0时速刹车状态下,离合器可以完全与发动机动力切断,从而降低动力消耗提升燃油经济性。

 

读后感七:权力太大,关联利益太多,公车监督难上加难

第一财经日报  刘霞  公车配置有几种常见的变通手法:一是“帕萨特的外表,辉腾的内饰”;二是单位新购豪华越野车作为“下乡或抢险专用车”,实际上是“一把手”的第二部专车;三是名为购置“上级重要领导或外宾接待车”,实际上是主要领导专用;四是让不受购车限制的下属企业购买豪华车,长期借调到上级机关供主要领导使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