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汽车行业优秀文章
编辑:汽车自修室
由《汽车自修室》从成千上万篇行业文章中,精挑细选而出。希望它们能成为我们汽车行业的精神大餐。
消费者利益
《经销商洗牌 别让车主为冰冻期的车市埋单》北京晨报
孙金凤
车主周先生花4000元在4S店为爱车办了保养VIP卡,可VIP卡还没用完,4S店在未提前告知的情况下突然倒闭了。
《备案二手车管理部门不能坐视经销商投机得逞》程远
资料显示,去年12月23日“摇号上牌”新政实施前,北京入库的二手车大约有1.2万辆。近日有消息称,为减少经销商损失,将允许备案二手车带牌出售。然而,消息一经披露,一些不法经销商立即蠢蠢欲动,打算将备案车加价出售,据称每辆车加价2万元到5万元,有最高已加价到10万元。看来这些奸商错把管理部门的“善举”,当成了他们又一次投机倒把大把捞钱的机会。
《不能让老百姓长期背负油企成本》张炤虎
有一点必须肯定,那就是即使我们石油的加工成本高,也无法掩饰利润总额高这样一个事实,也不能回避全社会正在为两大石油企业背负成本负担的这个事实,降低成本是大道理,但不能长期让老百姓帮你背啊,总要自己争气才行。
《用车成本高昂将影响买车换车的积极性》翟勤
在用车成本较高的增长幅度之下,40%的网友觉得承受不了如此增长,40%网友勉强可以承受。买了车反而不能愉悦享受,这样的数据可能让一些犹豫的“买车族”更加谨慎。
《为中国车企和未来的消费者留点空间吧!》翟勤
面对产销量2000万辆这新的数字,心头充满了几许的苦涩。市场潜在空间越来越紧张,城市日益拥堵,大气污染形势日益严峻,能源供给形势日益严峻,用车成本日益增加,汽车社会带给消费者的幸福感正在日益下降。
召回
《不走运的召回》21世纪经济报道
付辉
中国国家质检总局表态的另一个背景是,3·15即将来临。或许,它需要为这个即将到来的日子“秀”一下。大凡配合这场“秀”的整车制造商都可以安全的度过非常时期。丰田的召回恰好处于这场“秀”的预热阶段。所以,决定这一切是运气。因此,我认为,在整个中国没有建立起服务型社会之前,运气更多的是与利益相联。简言之,利益决定一切。
公车改革
《汽车既然姓“公”那就不该私用》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毛建国
出同样的价,花同样的钱,普通民众为什么不可以租借公车呢?当公车私用仅仅面向公务人员时,难道不隐藏着一种特权、一种官本位吗?
《公车改革不能是私用合法化》早报特约评论员 刘洪波
市民反对公车私用,反对的是官员用车特权;“公车私用合法化”,是使这种特权因“支付使用费”而合法化,这或许可算是“特权弱化”,但也可能是“特权隐性化”:一重隐性化,是“使用费”并不足以支付车辆使用成本,表面却是“公平付费”;另一重隐性化,是公车出行无论公用私用、无论是否须付费,市民可能根本无法监督,只由专职人员说了算。
《公车不能沦为官员独享的廉价出租车》每日经济新闻 凯风
与广州市起步价7元、燃油附加费2元、每公里2.6元的出租车价格相比,每公里1.5~1.7元的公车私用价格,更像是为官员所独享的廉价出租车。这种“出租车”不仅可以呼之即来挥之即去,而且还拥有闯红灯等一系列特权,原本对公车私用便“情有独钟”的某些官员,自然不用再抱着万一被网友曝光的忐忑心理;那些原本对公车私用"良心不安"的官员,亦可毫无愧色地将公车开到自家的楼下……
车船税
《二版车船税草案评析
只是涨价前的小序曲》王概
一切只为多收税 不涨价已经是底线。
北京车市
《持号购车仅一成 京城24万辆销售底线失守》21世纪经济报道
范文清
1.76万个车牌指标,有多少已兑换成车?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以下简称亚市)总经理迟亦枫给出的数字是2000余辆。如果按照“北京市交通调控方案”中规定的每月2万个购车指标计算,目前京城持号购车的交易量仅释放了一成。
汽车媒体
《车企与媒体非暴力不合作关系背后》汽车公社作者:武卫强
与汽车销量成正比,称之为汽车记者的人如雨后春笋,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的确业务素质良莠不齐。不少车企的公关人员和公关公司的媒介私底下也抱怨:记者呀,唉!贪小利、不务正业、好吃、好玩、好那个啥的就不说了,一口气能讲不少段子。每听到这些,无论与对方多熟,我也会针锋相对,势利眼、假惺惺、张嘴就问能发多大版面,写表扬稿把你夸成花,写批评稿立马翻脸,下三滥手段一手接一手,也能列举事例不少。嘴上过完瘾,心里挺难受的,人家说的是记者呀。
出租车
《出租车调价并非唯一的选择》新京报
社论
不过,涨价并非唯一的解决方案,在高油价之下,出租车行业增加的成本,其实需要政府、出租车公司、出租车司机和乘客四方分担。
电动车
《发展电动车城市的绿色与农村的黑色》张少华
汞的污染已是难题。一个小小的钮扣电池就能污染大约60万升水,相当于你一辈子喝水的总量;而一节传统的含汞1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周边1平方米的土地失去任何农用价值。但这些电池的回收目前在绝大多数地方,处于随手扔弃的状态。既使收上来,也不知送往何处。应当看到,既使是城市周边排放的重金属,也会污染江河湖海,使得有毒水产品、农产品变为国民潜在的健康杀手。发展电动汽车,必须注意这一严峻问题……
《小心电动车陷入越补越疏越宠越娇怪圈》丹东晓程
高额补贴风险的客观存在取决于我国的电动车产品并不是完美无缺无可挑剔。一旦消费者对电动车产品不满意,高额补贴的政府鼓励政策就将失去号召力和公信力。
车企
《被成熟还是必成熟?》张炤虎
汽车厂商的责任本应该利用车市成熟起来的时机,提高产品品质的保障能力和售后服务的水平,而不是先利用“不成熟”来呼悠消费者,再批评“成熟”夺走了自己呼悠别人的喇叭。
《自主品牌热闹“内讧”》钟师
由于“自主品牌”由早先的“纯种”演变到了目前的“串种”,再继续缠绕不休和界定“自主品牌”的纯正性就显得徒劳无益了。本土车企通过不断呐喊“自主品牌”已经大见成效,博得了政府与社会的正视以及国内消费者的认可,任何车企再大肆捣鼓“自主品牌”招牌,就显得有些象喋喋不休的“祥林嫂”了,车企的重心应该移到如何让消费者青睐车企的品牌、产品和服务,品牌“成分”的概念游戏对消费者来说变得无足轻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