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点评:吉利汽车将成中国“第一汽车”?
(2010-01-25 20:17:53)
标签:
吉利汽车汽车 |
分类: 每日阅读 |
每日点评:吉利汽车将成中国“第一汽车”?
编辑:汽车自修室
点评一:吉利汽车将成中国“第一汽车”?
经济观察报记者 王秋凤
个人看法:如民营车企吉利汽车通过收购成为“第一汽车”,暂且不说意义,就话题本身而言,也是挺逗的。
点评二:“307+408”将铸就东风标致新竞争力
网易汽车1月25日报道
个人看法:改头换面,或新瓶装旧酒,在中国车市见怪不怪,关键在销量。
点评三:英朗以高价凸显“品质”
2009年1月23日晚,上海通用在上海新国际展览中心,正式发布了其两厢五门车型,别克英朗XT。据悉,别克英朗XT此次共推出5款车型,分别搭载1.6T涡轮增压发动机和1.8L、1.6L ECO智能发动机,及S6六速手自一体变速箱和5速手动变速箱,并有6种车身颜色供消费者选择。其中售价13.49-18.59万元。
个人看法:凯越用来冲量,英朗用来提升品质,或许也是个不错的分工。问题是,英朗“品质”能坚持多久?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英朗市场推广的投入不会少。
点评四:迈腾1.4TSI有种威慑力
1月23日,大众迈腾1.4TSI正式上市,售19.38-20.38万元。一汽大众的产能问题也是制约迈腾1.4T销量的因素之一。目前,速腾1.4T、高尔夫6全系几乎都陷入了提车难的问题。尽管做为刚上市车型短期内现车供货情况预计良好,但是否能够长期保证现车供应量确实是一汽大众需要谨慎思考的问题。
点评五:产能过剩凸显企业制衡机制落后
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丁彬
个人看法:冒进投资必然影响企业日后发展,但为什么国内车市隔几年就会冒出个产能过剩论?多少说明企业对危机管理的体系缺失有效的制衡。
点评六:上海汽车何不在欧洲设立分公司
据路透中文社报道,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茂元周一(1月25日)称,今年底前将在英国工厂开始生产自主开发的名爵系列轿车,并在欧洲市场出售该系列轿车。胡茂元表示,“我们想利用欧洲现有的销售网络,以及中国低成本优势。”
点评七:铃木在巨头间求生存
铃木修表示,他不希望铃木成为大众汽车公司旗下的第12个品牌,铃木和大众之间是平等的合作关系。铃木公司取消了与经营恶化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合作,于去年12月与大众就资本合作达成了协议。大众出资约2224亿日元(约合166亿元人民币)获得了铃木公司19.9%的股份。
(每日点评的风格:通过整合庞杂的汽车资讯,凸显新锐、幽默、简单、逻辑,更好适应网络社会的阅读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