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销量将成车企鬼门关

标签:
车企鬼门关汽车 |
分类: 汽车评论 |
十万销量将成车企鬼门关
文\周丽君
在当下,一个汽车品牌究竟要卖多少辆才能真正在中国汽车市场立足?
为了探究这个问题,选取奇瑞、吉利、南京菲亚特等较典型例子作为分析对象,并探寻各个汽车品牌由量到质的演变规律。
从图表可以得出两个基本结论:奇瑞和吉利过了十万辆大关后,都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表现出了非常好的发展态势,以至于目前都成为十大销售车企的常客;而历年销售都在十万辆大关以下的南京菲亚特,最终被上汽变相的兼并收购。也就是说,在目前中国汽车市场,十万辆可能是汽车品牌的销售大关,过了,或许就能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力,过不了,没准就得偃旗息鼓。
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促成了奇瑞、吉利等先行者成功逾越十万辆大关?
认真分析2004、2005这些关键时间节点,其实不难发现,战略性车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奇瑞QQ2003年5月上市,次年销量达5万辆,05年其销量就突破了11万辆,分别占到奇瑞年销量的60%以上;期间吉利也导入了战略性车型自由舰,并很快成为吉利的销售主力,占其2005年15万辆总销量的17%,以及2006年20万辆总销量的35%;而被兼并收购的南京菲亚特则由于车型的匮乏导致了其被市场边缘化的命运,与南汽合作的8年中,菲亚特只拿来了派力奥、西耶那、周末风和派朗。使得2004年,南京菲亚特创下了亏损3亿元的记录,而它当年销量还不到3万辆。
也就是说,促成上述车企由量到质的变化,并非内生因素,而是外生因素,即新车型的有效助阵。当然,并非说只要有新车型助阵就有希望,还牵涉到诸如市场策划与销售等一系列具体问题。
总之,这也仅仅是理论层面的,而且当下的情况未必适应中国急剧变化的未来汽车行情。至于实际层面能否有如此表现,以及能否真正实现汽车品牌由量到质的变化,都有到实践进一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