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报道中的形式新闻和教条新闻
【中国公寓网记者 周丽君】
房地产报告中有不少非新闻内容,如软文,纯粹宣传企业、项目、领导。无论《新地产》,还是《楼市》,都可以看到很多类似文章。如果我是总编辑,或许做得更软。幸亏不是,既然不是,那就说说不是软文的新闻。
有些报道形式像新闻,其实不是新闻。如12月7日,央行发布《2006金融稳定报告》后,《中国房地产报》某记者撰写的《央行首次预警房价下跌风险》一文。认为央行报告就房地产表述含糊其词,于是臆断央行预警房价下跌。此言有两层含义:其一,代替央行发言,公布房价下跌;其二,代替央行决定,采取预警措施。幸亏,她不是央行行长周小川。
主观判断,不是新闻,但推理得当,能自圆其说,可以做评论。目前中国,能写好房地产评论的记者不多。细细琢磨不超过十个,我自认为算一个。
房地产报道中,不是新闻的新闻有很多。大多道途听说,捕风捉影,围绕价格涨涨跌跌,扭扭捏捏。
此类记者大多没受过新闻理念、新闻写作很好训练,虽然“自由”,但不规范。可惜科班出生的未必写得好。我们思维大多受中国式新闻熏陶,盛行规规矩矩的新华体,《新京报》等都市报特明显。
新闻对从业者综合知识要求相当高。就房地产记者而言,经济学、社会学等知识,不但必备,而且精通。之所以形式新闻、教条新闻盛行,主要原因在于新闻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和综合环境欠佳。另外,房地产行业猫腻多,人容易走神。大家千万别以为我超凡脱俗,见不得人的事情,我也经常干。
2006-12-11
【中国公寓网记者 周丽君】
2006-12-11
前一篇:公共廉租房与私人租房不可或缺
后一篇:谁是中国房地产界的乌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