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兆熊(1884--1942):其父袁丹鼎,一生致力于书法创作,功力深厚。更擅长指头书法,圆润洒脱与笔无异。客居京师远近闻名。袁兆熊自幼随父研习书法,擅长隶书,是洛阳地区近代著名书法家。他家境贫寒,性情耿介,不随流俗。白马寺的“清凉台”三字及《重修古刹白马寺碑记》等皆为所书。http://s14/mw690/001nQcJOzy6ZNU1r6YBbd&690
铁扶偶得指书民国时期对联一副,落款云游道人。印章: 洛阳曼士
指头生活。无名款考证不知何人。虽然有所推测但查无实据无法断言。清代洛阳袁丹鼎擅长指书远近闻名。偶见作品有一方印章“洛阳庵士”,偶想这个洛阳曼士与袁丹鼎有必然联系。查其子袁兆熊书法其书法对联与云游道人对联从风格和气息完全一致。只是不同时期偶有变化而已。
对联一对比:

http://s14/mw690/001nQcJOzy6ZNU1r6YBbd&690
袁兆熊此对联书于1930年晚年58岁
此对联应当是早期作品
http://s3/mw690/001nQcJOzy6ZRPIJAOe72&690
对联局部对比与款书的对比。
民国二年袁兆熊《重修鼓刹白马寺记》碑文与云游道人对联对比:
http://s11/mw690/001nQcJOzy6ZQQl5BUu6a&690
http://s14/mw690/001nQcJOzy6ZNU1r6YBbd&690
此对联应当在此前后所书写,有些差异也应当是指头书写与毛笔书写纸分别。但总体气息一致。
这幅对联为大商家所书写,根据袁兆熊的个性,不落名款而落道号可能有其不可告人的原因。
袁兆熊,字梦飞,孟津县平乐镇(原洛阳县平乐区)金村人。生于光绪十年(1884),卒于民国三十二年,是望重河洛的布衣书法家。受其父袁丹鼎(清末著名书法家)的影响,自幼酷爱书法、篆刻,未及若冠即闻名洛阳一带。他一生刻苦勤奋,四体皆能,尤以隶书为最,篆刻亦为人所重。其书法风格属工稳一路,笔力雄健,点画精到,结构舒朗,篆刻受汉白文的影响很大。代表作有白马寺的《重修古刹白马寺碑记》、《清凉台》等等。袁兆熊的书法水平虽不及其父,但他的耿介之性、傲岸之风与其父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袁兆熊为国子监生,祖上曾出过数名举人、进士。其父客死北京后,家境已大不如前。他无意功名,在家苦练书法,耕植农桑,过着极其清贫的生活。家里的日常用度,靠几亩薄田和书法润格勉强维持。但他藐视权贵,决不趋炎附势,尤其对奸佞小人,更是横眉冷对,遇乡邻求字,则分文不取。
有一年除夕,袁兆熊在家忙着为乡邻写对联,眼看天近黄昏,没挨上写的几家人就把红纸裁成对联形式,贴在门上,俗称“甜对子”。兆熊在家忙完,已是天黑,他不顾严寒,一手掌灯,一手挥毫,把所有的“甜对子”变成“咸对子”。几家人感动不已,他却不等人家把感谢的话说完,转身就走。
村人盛传,偃师一乡绅为其母祝寿,周遍数县及洛阳城里的军政要员、巨商大贾云集。乡绅久闻兆熊书名,央人来请,为其母写寿文、寿联,言明润格丰厚。兆熊与本村绅士同行,酒饭之后,管事的拿来寿文。兆熊看后,掷笔于案,愤然道:“此人所撰寿文,吾不能书之。”人问其故,答曰:“奸邪之人所写,文章媚俗不堪。”众皆劝道:“人家撰文,你只是书丹,美丑与你无关。”兆熊怒曰:“他画个老鳖,吾已照写之?”言罢拂袖而去。其狷介之性令在场之人无不惊骇。同行的绅士无奈,纷纷摇头,只有他们心里清楚,此时,兆熊家里还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
本村张某,其父为洛阳城里的军政要员,他的同窗都是富家子弟。闻兆熊书名,一同骑着自行车,带着礼品前来求字。张某事先对同学们介绍了兆熊的性格、脾气。但这些人自恃出身高贵,骄横惯了,看见兆熊衣衫褴褛,皆露失望之意,言行放肆。被兆熊一怒之下赶了出去,带的礼品也被扔到门外。张某回洛后,向父亲哭诉,其父问清原委,笑道:“若是如此,我也会被赶出来,算了吧!”#
o- e; K4 p7 k5 j$ t8 `
洛阳城里一裁缝店,想做块匾额,托人来请兆熊书之。用车把他拉到城内一家饭馆,先付了润格,并以酒饭款待。饭吃到一半,邻座的食客无意中露了实情,兆熊一听是给裁缝店写匾额,把主家给的银元往桌上一扔,扭头就走,就是饿死也不能给“下九流”写字。众人都没能拦住,硬是步行三十多里回到了家。*
S3 u: w. H4 w
一九四二年,中原地区遭灾,洛阳亦未能幸免。次年,袁兆熊在贫病交加中凄然辞世,享年六十岁。众多乡亲和书界同道无不痛惜!由于社会和时代的局限,袁兆熊身上有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岐视旧社会所谓的“下九流”行业,这在今天是应该摒弃的。
“宁可枝头抱香死,不随落叶舞秋风”,这句诗是对他一生的最好写照。尽管岁月的流失,袁兆熊已被很多人遗忘,但他留在世上的一幅幅书法、一块块碑刻、一枚枚印章。仿佛仍在诉说着他坚辛而倔强的一生和对书法艺术的不懈追求……
作为一个栖身乡野、甘受清贫的布衣书法家,他一身的铮铮铁骨、凛凛正气是时下我们许多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学习的榜样! |
|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