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参菩提》008/唯有群鸟早晚朝
标签:
建文皇帝朱允炆唐河县普化讲寺朱棣白玉山 |
在明朝建文皇帝朱允炆仓皇出逃的唐枣公路上,我们驾着称之为“死疙瘩”的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轿车,向位于唐河县黑龙镇的普化禅寺进发。
我和赵书峰同在郑州金苑面业有限公司当副总经理,赵书峰主管企业的生产和品质控制。如他的这辆轿车名一样,是个“死疙瘩”,有着百转不回的倔劲,有些时候和老板较起真来也是一副“寸土必争”的架势——毕竟,那是一心为了工作,尽管他倔如牛一样,老板体谅他一副忠心耿耿,从不和他作过多的计较。
他的这辆坐骑名字叫“大众斯柯达昊锐”,从车标上看,好像是和夏利差不多。刚刚接触的时候,我称他的这辆车为“夏利”,他认为我小看了这车的价值,告诉了我这辆车的真正名字和真正的生产厂家,我才知道了这款车出于“大众系列”名门。但是,名字却是咬口,想想他的倔脾气,干脆顺音给他的这车起了一个比较好记的名字——“死疙瘩”。一个脾气如驴一样倔的人,开着一辆不透气的“死疙瘩”,比较恰如其分。
唐枣公路有着全国大部分两省交界公路的弊端,因为权限问题,造成公路管理推逶拖拉,路面凸凹不平不说,偶尔的还会出现深深的坑,一不留神,轿车就会“跳”进去再“蹦”出来,颠簸至极。这“死疙瘩”轿车的质量也确实不错,尽管跳了几次也蹦了几次,犹如“铁疙瘩”样在这搓板一样的唐枣公路上滚来滚去,竟然毫发无损。顺顺当当地下了唐枣公路,穿过一个小集镇,沿着陡峭的盘山公路,一直开到了普化禅寺门前。
http://s11/mw690/4b9aa71bgdc5a27216fca&690
建文皇帝朱允炆注定是个悲剧的角色,他的父亲、明开国皇帝太祖朱元璋时期的太子朱标不幸夭折,明朝的后宫就开始酝酿了一场风云际会的政变。当时,朱元璋拟立四皇子朱棣为太子,遭到了群臣的反对,在不能“废长立次”的呼声中,朱元璋最终还是让朱允炆做了太子。1398年5月,朱元璋在南京驾崩,朱允炆登基做了皇帝,年号建文。可是,这皇帝的宝座还没有暖热,1399年7月,燕王朱棣就在北京扯旗造反,至1402年3月,短短的几年间,朱棣就率虎狼之师攻陷了大明王朝的都城——南京。城陷之日,朱允炆同主录僧溥洽、近臣编修程济等换成僧装钻进地道仓惶逃离了南京。君臣相伴,几经周折,一路向东来到了唐河县(当时归泌阳县管辖)南白玉山上的白玉寺,朱允炆削发为僧,取法名为“妙因”;听说朱允炆已经出家为僧,朱棣担心夺来的江山再度易手,立即发下圣旨,要求全国各地寻找朱允炆。当时的白玉寺有一位名叫真武的和尚和朱允炆容貌相似,为了搭救朱允炆以及天下僧侣免遭牵连,就自行闭关示寂,由道衍僧献尸于朱棣。见到“朱允炆”的尸体后,朱棣算是放了心,命令道衍和尚扩建白玉禅寺,改名为“普化禅寺”。
1402年3月的一天,朱允炆辗转风雨从南京出逃到唐河白玉寺。那一日,春色正浓,密林浓绿中的白玉寺佛香缭绕,钟鼓渲染,把朱允炆这个远道而来的游子吸引下马,在主录僧溥洽的引导下,朱允炆来到清澈见底的黑龙堰,洗心净面,脱去了俗家华丽衣饰,换上了僧家的紫袍,一步步地走上了白玉山山巅,敲开了白玉寺那紧闭的山门。
2013年3月的一天,和赵书峰拜完了普化禅寺的诸佛菩萨后,我独自一人沿着白玉山幽深的林中石阶小道向山下走,满目的青山满目的慈悲,普化禅寺的诵经声悠悠地浸润着我心灵,不由得我合什执佛礼拜别;一阵清凉的钟声传来,我知道那是师傅们会意的祝福,让我这个拜山的弟子感恩至深。
http://s6/mw690/4b9aa71bgdc5a2983a495&690
风声绕过树林,松涛阵阵在我的耳边铮铮,如响擂的鼓在震荡着我,警醒着我。此时的树林中我听到的是千军万马的嘶叫,荣华富贵的灯红酒绿,但是,无论是那一样,都是稍纵即逝,如过眼烟云一般闪过;青石铺就的山道上松鼠跳跃,是那样的清闲和悠然自得,在这红尘的松涛中无知无觉;群鸟的和乐仿佛是仙境梵曲,把一个俗世中求索的灵魂洗涤。
站在山道上,透过密布的树林间隙向山下望去,我似乎看到了建文皇帝朱允炆俯首蹬山的身影。从听到白玉寺钟声的那一刻起,从迈进白玉山的那一步始,朱允炆已经抛却了红尘俗世中的争斗与厮杀,放弃了对皇室富贵的向往与争夺,把个创建天下大业的心念转化为普渡众生的慈悲,从此换来了大明王朝的太平盛世,以及百姓的安居乐业。
阅罢楞严磬懒敲,笑看黄屋寄团瓢。
南来嶂岭千层回,北望天门万里遥。
款段久忘飞凤辇,袈裟新换衮龙袍。
百官不知今何处,唯有群鸟早晚朝。
朱允炆在普化禅寺削发为僧后,为弘扬佛法,足迹遍及全国各大名刹寺院;这首写于普化禅寺的诗成了镇山这宝,把一个琐事缠身“皇家”到清灯修为的“僧家”转换形象跃然纸上,成为了普化禅寺普渡众生的谒语,把广柔的天下包容于僧家的紫袍,把万千的劫难纵揽于掌上的紫砂禅钵;今天再读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朱允炆心中皇家的浩然之气已失,代之而来的是包容与幽情,尽管他没有忘记从南京而唐河的“南来嶂岭千回”,却已经坦然地接受“袈裟新换衮龙袍”、“唯有群鸟早晚朝”了。
角色的自然转换是禅家的最高境界,红尘之中的我们却时时刻刻为角色的转换烦恼着,犹如我们坐下的这辆“死疙瘩”,消不了的是胸中的块垒,解不开的是人生的劫难,才有了千般的烦恼万般的愁肠;若当年建文皇帝朱允炆化解不了心中的痛楚,那里还会有妙音法师这位名传千古的道德高僧,那里还会有普化禅寺这座清凉的佛家道场?
一步一步地走下山来,再回首望去,远远地传来了钟声悠悠,佛乐然然,充盈了我的耳际不被杂音渲染;巍峨的白玉山上碧绿葱郁,蓝天和白云亲吻着山巅的普化禅寺,散发出一轮轮五彩光芒的佛光,照耀着我前行的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