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特《不确定性,风险与利润》
(2014-07-28 17:36:00)
标签:
股票 |
分类: 价值投资方法论 |
全书共三篇12章。
第一篇为导论,由第1~2章组成。其中,第1章主要讨论利润在经济学理论中的地位。该章强调经济学作为一种理论科学假设的重要性,完全竞争意味着完备知识,因而在完全竞争的假设下,利润是不存在的。第2章主要讨论了利润理论。该章对经济学的动态理论和风险理论进行了文献综述和历史回顾,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动态理论混淆了变化的后果与变化中不确定性的后果;风险理论则混淆了可度量的概率意义上的风险与不可度量的不确定性之间的区别。这里奈特再一次强调,遵循已知规律的变化不会导致利润,可度量的风险同样也不产生利润,因为这样的风险都能够通过保险或其他措施来消除。
第二篇探讨完全竞争理论,由第3~6章组成。其中,第3章主要讨论了选择和交换理论。从经济秩序出发,作者认为经济秩序是协调和满足需求的经济活动机制,而不同需求之间却存在着多种冲突,比如,资源与资源在满足多种需求时的使用;效用和效用递减规律;鲁宾孙和鲁宾孙经济;具有相对性的快乐与痛苦;成本是牺牲的选择机会;资源的真正意义和资源成本等。该章使用函数、曲线和均衡等工具等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第4章主要讨论了联合生产和资本化。作者试图说明多种资源在商品生产中的使用问题和组织中的效果计算问题。在分析报酬递减规律的基础上,他把生产价值归因于资源或投资品。由于时间在生产中的作用和时间偏好的谬误,任何把生产能因分类为各种“要素”的分类方法都不可能成立。第5章主要讨论了机会和不存在不确定性的社会的进步问题。具体分析了静态条件的含义,以及进步的不同表现形式,分析了把生产“能因”按传统三分法进行分类的问题,并对在没有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各领域的投资回报率与实际回报率进行比较,从而说明利息的本质。第6章主要讨论了完全竞争的小前提。作者分析了不存在不确定性条件下完全竞争的前提条件,分析了垄断和垄断的不同形式,以及竞争性体系走向垄断的可能趋势。
第三篇探讨由风险和不确定性所造成的不完全竞争,由第7~12章组成。其中,第7章阐述了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含义,主要分析了知识在行为中的作用。作者认为,行为是面向未来的,知识是预测未来的,虽然经验能够被分解为特性不变的物体的行为,但是,对于我们人类智慧来说,这样的东西实在太多,我们无法完全把握,以致我们依赖于从一种行为模式推断另一种行为模式。由于我们不可能对穷尽性的和进行数量的分析,我们只能“估计”,由此推测出来的行为模式具有多样性,导致利润产生的“风险”是判断错误的机会,在本质上是不可度量的。第8章主要分析了人类对付不确定性的建构和方法。我们对付不确定性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集中化,保险就是这种形式的代表;二是专业化,企业的联合有助于克服不确定性。第9章主要讨论了企业和利润。作者在静态社会中引入不确定性概念,说明了在不确定性条件下企业的特殊决策与风险分摊机制,以及企业家才能的供给和需求。第10章继续讨论企业和利润问题,主要说明管理人员的特有素质是对人的判断,最终控制是控制企业组织的人的选择。第11章主要研究不确定性和社会进步。变化是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投资中的不确定性导致投资功能与储蓄功能的分离,并由此产生了利息理论,利润资本化所导致的复杂问题成为利润的恒久来源。第12章主要讨论了不确定性和利润的社会方面。作者提出,减少或重新分配不确定性的所有方法都是有成本的,并且,这些方法被运用到什么程度取决于多大程度上的不确定性是人们所不希望存在的。
作者简介 ······
富兰克·H·奈特(1885—1972年)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也是西方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对于经济学发展和经济分析方法的创新做出了多方面的杰出贡献。“作为一个古典自由主义者,他是芝加哥学派的创始人;作为一个批评家,他告诫公众,经济学家的知识是有限的,其预测的失误是不可避免的;作为一名教师,他培养出了像弗里德曼、斯蒂格勒和布坎南这样著名的经济学家”。
1885年,奈特于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的一个农场里,1911年在田纳西州的米利根学院获学士学位,1913年在田纳西大学获硕士学位,同年,奈特进入康奈尔大学学习哲学,一年后开始学习经济学。1916年,奈特从康奈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就是本书——《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毕业后,奈特在康奈尔大学任教一年,然后在芝加哥大学任教两年,接着移居艾奥瓦,并在艾奥瓦大学晋升为教授。1927年,奈特回到芝加哥大学,成为在芝加哥大学历史上最具影响的经济学家,他一直在芝加哥大学工作到退休。
奈特也是美国经济学界最具权威性的人物之一,1950年他被推选为美国经济学会会长,1957年获弗朗西斯·沃尔克奖章(Francis Volcker Medal),这是美国经济学会的最高奖。奈特一生撰写过许多学术著作。除了《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1921)外,主要还有《经济组织》(1933)、《竞争的伦理学及其他文论》(1935)、《自由与改革:经济学与社会哲学论文集》(1947)、《论经济学的历史与方法》(1956)以及《认知力与社会行动》(1960)等。
7.风险与不确定性的区别
风险与不确定性的关系是理论界关于风险概念界定的争论焦点之一。
一种观点认为,风险就是一种不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没有本质区别。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将不确定性直观的理解为事件发生的最终结果的多种可能状态,即确定性的反义。也许这些可能状态的数量及其可能程度可以根据经验知识或历史数据事前进行估计,但事件的最终结果呈现出何种状态确实不能事前准确预知。根据能否事前估计事件最终结果可能状态的数量和可能程度,不确定性又可以分为可衡量的不确定性和不可衡量的不确定性。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尽管风险与不确定性有密切的联系,但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风险是指决策者面临的这样一种状态,即能够事先知道事件最终呈现的可能状态,并且可以根据经验知识或历史数据比较准确的预知可能状态出现的可能性的大小,即知道整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分布。例如一般状态下股票价格的波动就是一种风险,因为,在正常的市场条件下,根据某只股票交易的历史数据,我们就可以知道该股票价格变动的概率分布,从而知道下一期股票价格变动的可能状态及其概率分布。然而,在不确定性的状态下,决策者是不能预知事件发生最终结果的可能状态以及相应的可能性大小即概率分布。例如,由于公司突然宣布新的投资计划而引起股票价格的波动就是一种不确定性的表现,因为,决策者无法预知公司将要宣布的新投资计划的可能方案。或者即便知道了投资计划的可能方案也无法预知每一种方案被最终宣布的概率。可见,根据这种观点,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根本区别在于决策者能否预知事件发生最终结果的概率分布。实践中,某一事件处于风险状态还是不确定性状态并不是完全由事件本身的性质决定的,有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决策者的认知能力和所拥有的信息量。随着决策者的认知能力的提高和所掌握的信息量的增加,不确定性决策也可能演化为风险决策。
因此,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区别是建立在投资者的主观认知能力和认知条件(主要是信息量的拥有状况)的基础上的,具有明显的主观色彩。这种区别对于在不同的主观认知能力和条件下进行决策的方法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鉴于实践中区分这两种状态的困难和两种状态转换的可能性,许多对风险的讨论都采取了第一种观点,并不严格区分风险和不确定的差异,尤其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量化的金融风险的分析中。
奈特认为,行为是面向未来的,知识是预测未来的,虽然经验能够被分解为特性不变的物体的行为,但是,对于我们人类智慧来说,这样的东西实在太多,我们无法完全把握,以致我们依赖于从一种行为模式推断另一种行为模式.由于我们不可能对穷尽性的和进行数量的分析,我们只能"估计",由此推测出来的行为模式具有多样性,导致利润产生的"风险"是判断错误的机会,在本质上是不可度量的.
第8章主要分析了人类对付不确定性的建构和方法.我们对付不确定性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集中化,保险就是这种形式的代表;二是专业化,企业的联合有助于克服不确定性.
第9章主要讨论了企业和利润.作者在静态社会中引入不确定性概念,说明了在不确定性条件下企业的特殊决策与风险分摊机制,以及企业家才能的供给和需求.
第10章继续讨论企业和利润问题,主要说明管理人员的特有素质是对人的判断,最终控制是控制企业组织的人的选择.
第11章主要研究不确定性和社会进步.变化是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投资中的不确定性导致投资功能与储蓄功能的分离,并由此产生了利息理论,利润资本化所导致的复杂问题成为利润的恒久来源.
第12章主要讨论了不确定性和利润的社会方面.作者提出,减少或重新分配不确定性的所有方法都是有成本的,并且,这些方法被运用到什么程度取决于多大程度上的不确定性是人们所不希望存在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