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浪理论汇总整理 (融易通)
(2011-09-09 22:22:13)
标签:
融易通波浪理论股票 |
分类: 操盘技术 |
二、学习波浪理论的第一步:了解道氏理论
“道氏理论”首开技术分析的先河,第一个提出“趋势”的概念。运用道氏理论阐述头肩底的形成过程,很经典地阐明了道氏理论是如何看待“势”的形成和演变的。
〖以0571(新大洲)在1998年末至2000年上半年的走势为例〗
1、从某“历史”低点启动有规模的反弹(事后发现其构成“左肩”);
2、反弹结束后再创新低;(即后来的头部)
3、有规模的创新低后重返该某“历史”低点(即“左肩”所处的股价水平)以上(大底筑成的第一信号);
4、在重返该某“历史”低点以上后居然能继续上升至前度反弹的价格水平(即图示中“颈线”之所在;此为大底筑成的第二信号)
5、在可能的再度回落中居然能在前度该某“历史”低点(即“左肩”或“左肩”以左的某局部低点)附近止稳(此阶段为构筑“右肩”阶段、亦为大底筑成的第三信号:明显地不至于再创新低)
6、再度启动上升行情并放量突破前度反弹的最高点(即“颈线”所处的价位)
至此、头肩底确认!
以上就是道氏理论中关于下跌趋势的发展和终结、上升趋势形成和确认方面的基本内容,下面我们再从“上升”行情的角度进行阐述:
〖以上证指数月线图为例〗
1、股价从某一个低点(a点)启动升势(至b点)后、若再度回落不至于创新低(即c点高于a点)则具备了今后创新高的基本基础;
2、其后一旦创新高(突破b点)则意味着有机会进入持续上升行情,且在此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回调极有可能不再低于前度启动升势时形成的高点(即从d点回落至e点、e点不至于低过b点);
3、若以上假设成立、则股价有机会再创新高(即到达f点),由此循环向上直至终结;
4、当某次创新高(比如j点)后的回调低于前度高点(h点)时、意味着原来的升势受到了遏制——今后即使仍能上升、其势头将逐渐趋缓;而当该回调直至前度升势起点(I点)时、整个升势可能已宣告结束,今后的上升将不会再创新高;而一旦果真如此、则再度下跌将创新低——由此进入下跌的循环。
(头肩顶)
以上阐述均源于道氏理论。由于道氏理论产生的地点(美国)和诞生的时代(美国股市持续发展时期)有其历史的特殊性,在投资风险日趋增大的今天、传统的道氏理论已经不能充分满足股市发展的要求了:比如道氏理论不涉及目标测量,没有具体阐述应该如何区分不同规模、不同级别的行情等;但是,构成道氏理论理论核心的部分—对趋势的发现和阐述—仍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可以这样说:只有在揭示了趋势的客观存在和趋势呈规律性以后,才奠定了技术分析成立和发展的基础。波浪理论就属于对道氏理论的丰富、发展和完善。
二、波浪理论的基本理论结构
1、波浪理论最终无非是阐述:价格运动呈趋势运动,且该趋势具有规律性;所谓“趋势运动”,指的是尽管短线行情经常是涨跌交错的,但其在相当长时间的运行中始终朝着一个方向前进(比如1994年8月份以来到2001年5月份的中国股市就属于长期上升趋势:从400多点一直升到2245点,累积升幅达到500%以上)。
2、价格运动呈涨、跌交替循环,
“波浪”其实指的就是行情的涨跌交替循环,每次循环结束将进入更高一级循环。
(“行情启动局部见顶,其后进入全面调整。在该涨跌循环确认结束以后、一旦有向上突破的信号即可视作进入更高一级循环,即后市将进入新一轮上升推动浪”这句话要连起来看,并不是所有“一旦有向上突破的信号即可视作进入更高一级循环”的、必须是“进入全面调整”以后:即所谓小调整结束之后进入小突破、大调整结束之后进入大突破。)
3、价格运动主要表现为以上升趋势为主、下跌走势为辅,下跌总的说来是对上升的调整。从总体来看,特征之一是每次的底部在不断抬高。
4、当价格进入下跌趋势时、其间局部发生的上升走势就不再是趋势的主导、而只是对下跌趋势的调整——俗称“反弹”。一般情况下会受阻于此前的次高位。
5、
6、由于大趋势中有小“趋势”,故波浪理论里的“浪”最终只有2种:推动浪和调整浪——也就是说:“现在”的行情要么处于某推动浪、要么处于某调整浪;从特点上讲,推动浪在走势上最大的特征是“倾泻”,而调整浪在走势上最大的特征是“拉锯”;
7、根据“浪况”——即“推动浪”或“调整浪”的不同,行情运行目标的计算方法当然也不一样,所以对涨跌目标的计算基础是对行情的“定性”——其究竟处于“推动浪”还是“调整浪”;
8、为什么“量”(即成交量)不重要?因为价格的变化已经说明或曰囊括了一切市场背景(尤其是在外汇交易的分析里是没有成交量这个概念的,但依然适用波浪理论);
9、组成波浪理论的三大部分内容是:浪的级数、浪的形态、浪的规模。
10、局部构筑双底以后再度上扬并创局部新高,若不能证明是某3浪,则必然是某c浪——即一旦宣告结束、后市极有可能会创新低(属于反弹阶段的双重之字形调整的行情除外)。
11、每次回落若不至跌破前度上升行情的起点,则再度上升经常会创新高。所以,正确判断每次回落的后果(即是否会跌破前度上升行情的起点)是最重要的!
12、所有正在上升的股票都只有2种可能的结果:将创局部(或历史)新高或不创局部(或历史)新高;判断的方法就是:看此前的下跌是属于局部调整性的下跌还是整体走熊的下跌——判断的方法是有无跌破“次低位”。
13、波浪理论及其波浪的具体划分
价格的运动过程为:上升-调整-上升-调整-上升……下跌-调整[反弹]-下跌。
如图所示:任一级别的涨跌循环都由8个浪组成,构成主要运动趋势的浪称之为推动浪、其一般由5个子浪组成(通常用数字注明);与主要运动趋势方向相反的浪称之为调整浪、其一般由3个子浪组成(为与推动浪相区别、通常以英文字母注明)。
图示中1—5浪完成后、其共同构成高一级别的推动浪的第一浪(为便于区别、通常以加括弧或其他方法加以注明);反过来说:由于(1)浪属于推动浪、故由5个子浪组成;又由于(1)浪呈上升趋势,故其子浪中方向向上的1、3、5浪为低一级别的推动浪、2、4浪则分别为1、3浪的调整浪。
(1)浪完成后进入(2)浪。由于(2)浪是(1)浪的调整浪,一般会由3个子浪组成、分别以a、b、c浪表示。
到了(5)浪完成后意味着更高一级别的某推动浪已经完成(一般用罗马字母Ⅰ、Ⅱ、Ⅲ表示),其后进入对该推动浪的调整浪;由于Ⅱ浪属于调整浪、故应该由3个组成浪构成(即(a)浪、(b)浪和(c)浪);又由于其整体处于下跌趋势,故处于下跌的组成浪——即(a)浪和(c)浪)——成为了推动浪、由5个子浪组成,而该期间处于上升的组成浪——即(b)浪——成为了调整浪、由3个子浪组成。
【注:以上说明为波浪理论中最重要的“框架”部分,务必了解透彻】
波浪理论归根结底讲述的是行情的主与次——就是所谓的推动浪与调整浪的交替循环。推动浪未必指的是上升行情、只是指“当时”趋势的方向;但推动浪是由5个子浪组成,所以下跌行情(浪)也可以以5个浪的形态展开。
一个基本循环是由21个浪加13个浪来完成,分别是上5—下3—上5—下3—上5—下5—上3—下5。
继续分解就是144个浪
144个浪的顺序是
上5—下3—上5—下3—上5(构成大一浪)—下5—上3—下5(构成大二浪)——上5—下3—上5—下3—上5(构成大三浪)—下5—上3—下5(构成大四浪)——上5—下3—上5—下3—上5(构成大五浪);下5—上3—下5—上3—下5(构成大A浪)——上5—下3—上5(构成大B浪)——下5—上3—下5—上3—下5(构成大C浪)
换种表述方法:基本循环的顺序是推动浪-调整浪-推动浪-调整浪-推动浪——推动浪-调整浪-推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