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跟我学行为经济学(1):“锚定效应”,你被锚定了吗?

(2011-08-24 22:10:13)
标签:

锚定效应

行为经济学

股票

分类: 股市心法

最近接触到一本书《行为经济学》,讲到股市中散户之所以亏钱,多半是受到“锚定效应”的影响。

股市里面,庄家故意弄出股价的波动,设下陷阱,结果散户不断修正自己的投资决策,越做越错,越亏越多。

所谓锚定效应(Anchoring effect)是指当人们需要对某个事件做定量估测时,会将某些特定数值作为起始值,起始值像锚一样制约着估测值。在做决策的时候,会不自觉地给予最初信息获得的过多的重视。

 

关于锚定效应,感兴趣的百度一下就可以了解更清楚。

这里要说的是我身边的例子。公司一位同事跟我谈到一件事,他是以前做私募的,有过多年炒股成功经历,来公司却与他的主管有过一些争吵。原因是他在技术面虽然不错,可是主管却不大认可。原因在于,主管更加相信用程序编写的技术模型。再说开去,这家公司本身是一家软件公司,部门刚招了一个学软件的硕士,尽管这位仁兄有丰富而成功的炒股经历,但主管更看重这位硕士却是真的。(主管通过“自己擅长软件编程、公司以软件为支撑”这些信息,因而锚定了软件人才更受欢迎)

 

再来说一位朋友在求职时被锚定的事情,这位兄弟三十有五了,可看上去二十多岁吧,这样求职时在外貌方面就被人家锚定了。这还是小事情。求职的公司待遇普遍不高(猜测),面试的主管在招人时,就锚定了“招人的时候,不会给较高的待遇”这条信息。结果这位兄弟或许在求职是受到别的公司打击,又或许想迫切进入这家公司,结果稀里糊涂滴接受了这个主管给的待遇。

这么锚定也就算了,更为郁闷的就是,主管后面继续招人的时候,同样给先前给出的待遇标准,却招不到人,一个招不到,招第二人家还是嫌待遇低了不愿意来,后来虽然招来了人,呆不了多久就又走了。结果主管在“低待遇招不到人”这条信息的锚定效应下,对后面的人适当提高一些待遇。

所以结果就变成,我这位朋友资历和能力都有,却因为锚定效应,待遇还不如后面来的人好。悲哉。

悲叹的是,一个在股市混了多年的人,其逻辑思维值得称道,有机会接触过他,人好像也不错,却还不能突破“锚定效应”这个心理魔障。又如何能在投资界有大成就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