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南京中医药大学的一本医科进修班和师资班编的一本内经教材《黄帝内经》,细看居然没有《灵枢》,只有《素问》74篇。我们知道《内经》包括《素问》八十一篇,《灵枢》八十一篇。通常版本除《素问》七十二,七十三篇遗失外,也是要一百六十篇之多,才是《内经》的全貌。内经除讲述人与自然的关系之外,一个重要的思想是讲人的整体观的。其中《素问》的一部分及《灵枢》的全部是讲针经的。很多人小看了针经,为什么针经叫《灵枢》呢?。灵是活动自如,枢是机之关键,是机关。以为只要有脏象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气血精液学说,病因病理学说,中医的基础理论的架构就完善了。把针灸分科独立出来,认为是小道。进而讲内经时不言灵枢。这里犯了一个中医传承的方向性的错误。
是的,国家及国外投入不少,在到了纳米时代的今天,我们还看不见几千年前的先辈发现的经络,腧穴。认为看不见就没有。这是一个认识方法论的问题。中国文字是象形,形音义结合的文字,这种文字的优势是能根据字形看出字义或读出字音,但这同时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当人们咬文嚼字时能够产生望文生义的错误。
谈到经络,人们自然想到实体的管道信息系统,去求证这种实体的结构。所以在能够认识一米的十亿分之一这么极其微观的世界的时候,我们以所谓“科学”的方法论认定它的不存在是自然的事。腧穴学说的命运也一样,解剖开来后并没有看见一个完整的有某种可描述的共同规律的结构的穴位。没有办法,只好认其洞穴和部位的原始意义。所以出现以形态解剖实证的机械唯物论的所谓反中医的“科学”派坚信其无。一种是以临床综合实证的铁杆中医派坚信其有。
原来,如果我们动态地观察生命体,我们会发现:历史给我们开了个玩笑,女娲在造人时,所有人体的不同部位有一个统一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这个单位叫全子。这些个形态各异,功能不一的东东障了现代纳米研究人的眼。脏腑的全子征象是藏象,脏腑全子征象的纵向联系和表达是经络,横向表达是腧穴,不然脏腑是怎么“输”到“穴”的呢?原来这是一种联系,割裂了联系,联系自然就不存在了,因而,无论您如何纳米,中医之魂总是离您远远的,一个魂不附体的中医,就只能落个被攻击的命。因为您的老师教您时把脏象经穴一体化的全子论的整体观丢了。这一丢不要紧,它丢了您的饭碗,丢了您竟争的优势。
您说中医有辨证论治和人天相应的整体观闯天下。没错。来一个16岁的男病人,他说他成绩不好,没有其他不适的主述,您怎样辨证?张仲景,李东垣,孙思邈,王孟英,张子和他们能辩证?心脾两虚?肾精不充髓海?肾水不涵肝木?心不藏神?看官,这里潜藏着危机。如果您不认病,几剂天王补心丹或归脾汤下去。您不仅面临身败名裂,还可能吃进人命官司。为啥?经CT确诊这是一例右脑胶质瘤。病人没有头痛,没有偏身感觉温度觉和运动障碍。如果在您辨证论治几剂中药下去后无效才察出病来,并且进而出现偏瘫和其他功能障碍。纵然不是您医出脑胶质瘤,诊断不明和延误诊治的罪名,辨证论治能担当得起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