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针灸医学中全子稳定结构原理的证据:上下取穴法,《肘后歌》“阴核发如升大,百会妙穴真可骇。”“鹤膝肿劳难移步,尺泽能舒筋骨疼。”“头面有疾针至阴。”
交叉取穴法,a、左右交叉,即某一侧的病痛选取另一侧穴位。b、斜交叉取穴,即左上肢的疾病选取右下肢的穴位,右上肢的疾病选用左下肢的穴位。腕踝针的上下各纵向区主治疾病相同。穴位功能的实例:太冲之治头痛目疾,耳鸣耳聋。三阴交之治失眠血晕,长强之治精神分裂症。百会之治脱肛、阴挺、痔疾。合谷之治经闭滞产、关元之治中风脱症,神经衰弱。脏腑表里关系的信息稳定结构:脾胃相表里,属中焦,是生命主轴的中心。肺与大肠相表里,分布于与生命主轴中心等距离的两极。心与小肠相表里,分布于与生命主轴几何中心距离的两极。
肝肾同源,以脾胃为中心对称分布。
张颖清、高奇用生物全息诊断仪所提供的第二掌骨桡侧电图实例:王某,女,50岁,北京理工大学,患者头痛鼻炎和子宫肌瘤,在电位曲线的头区和下腹区出现明显的波峰。李某,女,36岁,石家庄市科学院,有心脏病和下腹痛,在电位曲线的心区和下腹区有明显的波峰。崔某,女,30岁,北京人民出版社,患咽炎,腰痛和腿关节炎,在电位曲线的颈区腰区和腿区都有明显的波峰。
北京邮电医院张印荣用生物全息电图诊断仪所提供第二掌骨侧电位曲线所遵循的全子稳定结构原理的实例:李某,男,62岁,邮电退休干部,生物电图诊断与病人主诉相符。肩背区有明显波峰对应所患急性肩周炎,胃区有较大波峰对应所患慢性浅表性胃炎,腰区有小的波峰对应所患腰肌劳损。周某,女,36岁,电话局话务员,患有颈椎骨质增生、肺炎、胸痛、胆囊炎、胆结石、胃炎、膝关节炎、跟骨骨剌,在电位曲线的颈区、肺心、背区、肝区、胃区、腹中区、腿足穴区有明显的波峰。刘某,男,46岁,电信公司工人,患有急性咽炎、扁桃体炎、肝炎、胃炎、腹胀腹痛,在电位曲线的颈区、肝区、胃区、腹中区有明显波峰。李某,21
女,64岁,电管局退休工人,患有颈椎骨质增生、胃炎、肠功能紊乱,明显腹胀,在电位曲线颈区、胃区、腹中区、腹下区有明显波峰。李某,男,71岁,邮电局退休工人。患者有背痛、胃炎、腰椎骨质增生、骶髂关节滑囊炎,在电位曲线背区、胃区、腰区、骶区均有明显的波峰。张某,女,38岁,永外粮店职工,患者有咽炎,上感、慢性支气管炎、肝炎、腹胀、足跟骨剌,在电位曲线颈区、肺区、肝区、足区有明显波峰。
山东省滨洲市胜利油田第五医院朱迎新所提供的第二掌骨桡侧电位曲线的信息稳定平衡的证据。张某,女,50岁,滨南采油厂小学教师,1993年1月4日因胃痛伴呕逆腹胀一周来诊。首先用生物全息电图仪诊断检查发现,患者第二掌骨桡侧头颈区、胃区、腰区、腹中区、下腹区有明显的电脉冲高峰,左第二掌骨桡侧肺心区的脉冲高峰亦同时出现。患者陈述其于1987年在某医学院用超声心动图确诊为二尖瓣部疾患,予以摄X线片示:颈6、7椎间隙变窄,颈4、7椎体见轻度骨质增生。腰椎4、5轻度骨质增生。这是很明确的全息稳定的证据。周某,男,49岁,滨南采油厂高级工程师,1993年1月12日因鼻塞、咽部发干伴咳嗽、恶心来诊,经全息电图检查,除颈区及上胸段病理生物电波峰外,肝区和下肢区有明显波峰,当告诉他肝区和下肢有病时,他说十分准确。三年前因车祸双下肢受伤,右下肢伤得较重。至今仍有腿痛,每逢阴雨天则疼痛加重,并在1969年患急性肝炎后,经常肝区不适。张某,男,25岁,水电厂工人。1993年2月15日因落枕半天来诊,全息电图显示除颈区病变外,左侧胃区及腰区有病,询问病史其两年前曾经腰扭伤,并患有胃病,胃部经常隐痛。王某,男,58岁,滨南采油厂四矿干部,1993年2月23日来诊。主诉咽咽干、鼻塞、左腿麻木数年。全息电图检查,头颈区和下肢区有明显的电脉冲高峰,其腰、腹中区的脉冲高峰更为明显,但病人从来不腰痛,只是痔疮。腰椎正位片显示:腰椎均见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以2、3、4椎体增生较甚,伴有椎旁韧带钙化,腰椎3向前滑脱。
通辽铁路医院姜虹用生物全息电图诊断仪所提供的全子稳定结构原理的证据。王某,女,47岁,患风湿性心脏病十余年,经检查心肺出现异常波形,并在肾区出现高尖波,结合指压第二掌骨桡侧全息穴位群,均在肺心区及肾区出现压痛感觉,告诉他肾脏也有病,其去医院做理化检验,果然肾脏有病。马某,男,35岁,患有慢性肾炎,肾囊肿,持检验诊断仪的态度来我处。经检查肾区出现高尖波形,指压第二掌骨桡侧,双侧肾区压痛均敏感,并且肺心区出现高尖波,告诉患者双侧肾脏及胸部有病,之后患者方说出病情。
1994年7月29日至8月3日在中国烟台中国全息医学研讨会上,北京林业大学校医院申功诚在"全息律人体分布初探"中谈到全息律现象在人体的个别部位的分布是倒象的与原有设想不能完全符合。这一问题一直使很多人未能接受全息律这一理论。这种不符现象又使一些人对全息律的局部现象无法解释。近十年来国内外出现了足部反射健康法,再一次冲击了张颍清穴位全息律的分布理论。经临床治疗和研究发现穴位全息律呈胚胎倒影式分布。如沈某,男,59岁,因长期失眠而就医观察患者双足可见大趾与次趾有重叠压迫现象大趾内侧可见明显的压痛。通过对足部各反射区进行诊断性按压,发现位于足趾部的额窦反射区,大脑反射区,小脑反射区等特别敏感,而身体的其他反射区相对反应迟钝。可足部反射区分布是合理的,确实是体现了人体双足的投影,但这一现象与张颖清全息律分布是胚胎投影的倒影分布不符,是遵循生物体及人体结构的全子稳定结构原理的实例。
正常妊娠情况下,胚胎在子宫内的发育是臀上头下的位置,这是胎儿在子宫中的基本体位。耳穴的分布规律出恰似倒置的胚胎,申功诚认为全息现象在人体的分布是胚胎的投影。在人体纵轴,中心为头上足下,纵轴两侧为头下足上的胚胎投影。而这种胚胎的倒影分布规律的本质是什么呢?申功诚等并没有能深入研究探明。这实际上是一直困扰在耳部医学,全息医学、全息生物学的基础领域里的基本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将极大地推进相关科学的发展。胚胎的倒置规律的本质是孕妇在生命主轴实现人体结构的生理病理信息的稳定结构。胎头与母体头平衡稳定对称地分布于生命主轴的两极。这说明与全子几何中心等距离的点具有最大的相似生物学特性,这也是耳穴胚胎倒影的生物学机制。张颖清的全息律只解决了耳穴的胚胎式分布问题。我所发现的全子稳定结构原理却解决了胚胎倒影式分布问题。
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已故老中医汤颂延氏。根据中医脏象经络学理论,认为在人体的额部和头部发际区存在有全身的缩影。在临床上针刺相应的分区,可以治疗全身疾病。他创立了头针穴名体系,是以阴阳点。为中心和以划定的,此阴阳点相当于百会穴。阴阳点的前半部区域为阴,意象人体仰卧于头部。阴阳点的后半部为阳,意象人体俯卧于头部,在前额发际至发际这个相对独立的整体中,以阴阳点为中心,人体生理信息平衡稳定地分布着。
内脏痛觉的神经支配所提供的人体生理信息遵循全子稳定结构原理的证据。内脏的痛觉的传入纤维主要并入交感神经内上行。从后根进入脊髓,以后进入躯体痛觉传导上行到脑。但食管、气管、直肠外阴部的痛觉神经传入纤维在交感神经内走行,特别是来自盆腔内器官的痛觉。经盆神经入脊髓骶换元后在脊髓丘脑侧束的腹侧,另成一束上行与延髓的有关神经核相联系。这种食管气管与直肠外阴部由副交感神经支配,中段躯体及内脏由交感神经支配的生理信息遵循生物体结构的全息稳定结构原理。
1913年,日本平田脏吉在用测定皮肤温度的方法进行心理学的实验中,发现各种不同的疾病可以分别反应到身体的十二条反应带。这十二条反应带不论是在躯干,四肢或头颈部均呈轮状分布,在躯干部位的十二反应带的位置大体是与海氏带相符合,但在头部颈部由上向下排列。认为号码相同的部位具有相互的关连的,四肢部的十二反应带位置则与海氏带不符。躯干部与上肢的号码是由上向下,下肢颈部及颜面是由下向上排列的,认为号码相同的部位具有相互的关联性,相似程度较大。(一)代表支气管,(二)代表肺,(三)代表心,(四)代表肝,(五)代表胆、胰/外分泌,(六)代表胆、胰/内分泌,(七)代表胃,(八)代表肾,(九)代表大肠,(十)代表小肠,(十一)代表膀胱,(十二)代表生殖器。这是我发现的全息胚多重相关规律的1913年的早期证明。如果不理解全息稳定结构原理,不理解经络与穴位的多重相关性,就很难理解平田氏十二反应带所出现的现象的本质。看看胚胎初期的发生图,受精卵在增殖时,总是重复着纵2、横1的进行分裂,纵横分裂的结果,使人体呈现明显的体节结构,这种体节结构就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反应区带或穴位。
2001年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惠黔林发现了一只壁虎两个头,每个头的五官齐全,只是一个较小。这使生物学和医学专家感到困惑,多以畸型或变态而论。特殊的个性中包含着最一般的普遍规律,较小的头与该壁虎几何中心等距离的共线部位较大的头的相似生物学特性最大。这是全子稳定结构原理的特例。
因此,与全子几何中心等距离的共线部位具有最大的相似生物学特性的全子稳定结构原理的普遍规律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一种突破全息胚学说的生物全子论所构建的全子生物学将生物多重相关的研究引向深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