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纲(10天40学时培训计划)
中国全子医学是以广义解剖学为基础的中西医结合的全科医学。是医学科学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概念,是医学科学的系统整体观。
广义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既定形态肉眼不可见的细胞分子生物学层次上的多重相关规律的学科。它从DNA的半保留复制,体细胞的潜能性,胚胎的系统发生的全过程,整体动态地研究人体各部位因为分化发育细胞迁移后形态各异的关联和统一性.脏腑经络腧穴针灸治疗是广义解剖学的临床基础。广义解剖学的理论基础是全子生物学。
全子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体各部分的多重相关性的学科。全子生物学的核心理论是已故山东大学全息生物学研究所张颖清教授的“全息胚学说”和北京全子医学研究院院长田景灿先生的“全子稳定结构原理”
。全息胚学说解决了生物体全息胚与全息胚的多重相关性问题。全子稳定结构原理解决了全子内部的多重相关问题,胚胎发生的倒置问题,毛发的形态发生学问题,耳穴的胚胎倒影式分布,脏俯的表里关系,经络与穴位的本质等问题。因此,全息胚学说和全子稳定结构原理共同构成了全子生物学的核心理论,这同时也是中医针灸腧穴的生物学基础和依据,是广义解剖学的理论基础,是中医学得以保存并广泛传播的生命力的核心所在。
中国全子医学除阐述人体结构多重相关的核心理论外,并没有创造一套完全有别于中医或西医的特殊理论。中国全子医学的成功实践,在于它同时承认了中医和西医的合理内核,并以广义解剖学为切入点,实现了中西医学的无缝结合,实现了中西医的双赢。中国全子医学将领导中医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的医学潮流。
中国全子医学的诞生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它有着五千年中华文明灿烂的文化底蕴。具有使中西医学文化无缝切合的灵子和智慧,是人类自身认识规律的总结深入提高和突破。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全子医学具有极大的兼容性,是永远年轻的极具神迷色彩的维护人体健康存在的学问。它使我们的人民在尽享高科技的优秀成果维护健康时更加人性化。让我们振奋精神,积极行动起来,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为人民健康服务的伟大事业。让我们珍爱生命,储蓄健康。百岁人生不是梦。
目的要求:
全子生物学4学时
(1)了解全子生物学的发展史。了解全子生物学的核心理论的主要创始人。
(2)掌握全子的概念、性质、主体脏腑在全子上的分布规律及全子的种类。
(3) 掌握生物全子律,穴位全子律。
(4) 掌握全子论和全子稳定结构原理的科学意义。
(5) 掌握中医学的特点。
广义解剖学6学时
(1)了解中国全子医学的发展史,了解影响生物学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
(2)了解中国全子医学的理论源流,了解《黄帝内经》和希波克拉底对整体与部分的认识。
(3) 掌握穴位全子与全子稳定结构原理。
(4) 掌握经络与穴位的本质。
(5) 掌握全身各部位穴位的多重相关性。
诊断学10学时
⑴
掌握得神、失神与假神。掌握眼之形态与疾病的关系。了解五轮分区法。熟悉白睛血管扩张的分区,掌握虹膜诊断法的脏腑分区及与疾病的关系。了解眼在面部及其他定位,了解脑、心、肝、肾、生殖系统与疾病的关系。
⑵
掌握面部色诊多重相关的脏腑分属,掌握常色与病色,五色诊,望色十法,能熟练运用面色诊的定位诊断方法解释主体的健康状况。
⑶
了解鼻之形色与疾病的关系,掌握鼻的脏腑分属,了解鼻与肝、生殖器、肾上腺的关系。
⑷
了解舌的脏腑分属,舌之动态与疾病的关系。掌握舌诊测定病邪,衡量津液润燥痰湿变化,显示体质强弱,观测血液循环状态,预告疾病危象的意义,掌握舌与心,与脑,与脾肾、胰腺多重相关的意义。
(5)掌握口唇的脏腑分属,色泽与疾病的关系,熟悉腭粘膜及颊粘膜与疾病的关系。了解牙与主体的关系。
(6)掌握人中望诊的意义,了解人中与生殖系统,咽喉,食道及神经系统的关系。熟悉人中在男女科疾病诊断的意义。
(7)掌握耳穴的胚胎倒影式分布,掌握国际耳穴标准化方案中各穴区的定位,功能与用途。熟悉传统耳穴的定位,功能与主治,了解耳穴多重相关性是耳穴本质的科学意义。理解五脏之伤穷必归肾的意义,了解肿瘤特异区,达尔文结节,肾上腺,内外鼻的意义,了解“因实致虚,因虚致瘤”的观点。
(8)掌握传统尺肤定位诊法,掌握田济源移位式三指尺肤斑痣诊病法的脏腑定位,操作要领,准确解读每一斑痣的意义,理解“善诊尺者不待于脉”的含义。
(9)掌握张颖清第二掌骨桡侧诊法的穴区定位,操作要领,注意第二掌骨桡侧穴位的多重相关性。了解第二掌骨桡侧穴位系统的科学意义。
(10) 熟悉诊甲辨病,熟悉甲诊多重相关的意义。
(11) 熟悉十指的形态发生与主体脏腑的相关。
(12
掌握脉诊的定位,形态与疾病的关系,掌握死证的奇脉与经脉。学会认识死人或将死之人。
(13)掌握主要脏腑在手掌的定位,掌握肿瘤患者的手掌特征,掌握各指各指节的意义,能运用手掌的点线面多层次的多重相关性解读手掌的密码,掌握田济源手部脉冲显影诊病法的操作和意义。
(14) 掌握足部的脏腑分属及诊法的操作要领。
(15) 掌握毛发的形态与异常状态的病理意义。
临床 20学时
⑴
运用中国全子医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明确部位的常见多发病的诊断,鉴别与预测。
⑵
掌握中西联用的宜忌,关注临床综合征。
⑶
掌握疼痛及炎症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⑷ 掌握水肿性疾病的诊断治疗。
⑸
掌握出血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⑹
掌握循环障碍或梗阻性疾病的诊断治疗。
⑺
掌握结核性疾病的诊断各治疗。
⑻
掌握急慢性器官功能衰退性疾病的诊治。
⑼
掌握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⑽
掌握内分泌障碍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⑾
掌握黄疸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⑿
掌握药源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⒀
掌握恶性肿瘤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⒁ 掌握神经功能的恢复技巧。
⒂
掌握营养过剩或缺乏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⒃
掌握病毒及中毒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⒄
掌握生殖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⒅
了解健康生活方式与饮食宜忌。
⒆
掌握临床善证与恶证,正确预测疾病的预后或转归。严格防范医疗差错和事故纠纷。
⒇
掌握增加饮食,提升免疫,补足营养,消痰化瘀,醒神开窍,止血,抗过敏,抗休克,保肝降酶,利胆退黄,强心利尿,益肾安神,轻身延年的保健和治疗技术。
(21)掌握肿瘤的预测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