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心理活动实质上是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均是大脑的生理功能。中医学则把大脑生理功能活动归属于心,心既是生理上的心,又含概了大脑的思维功能。祖国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统归于五脏。《素问?宣明五气论》说:“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五脏化生五气,五气化生喜、怒、思、忧、恐五种情志。但五志过极能损伤心神,引发出神志病变,所以“愁忧恐惧则伤心”(《素问邪气脏腑病形》),“忧愁思虑则伤心”(《素问本病论》)。古人把心
作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是与心藏神而主神志的功能分不开的。所以明代医家张介宾在《类经》中指出:“心为脏腑之主,而总统魂魄,并该意志,故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志淮心所使也”。从以上论点来看,人的大脑思维活动从现代医学讲直接影响到五脏的生理功能。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正常,则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维敏捷,能对外界信息作出及时的正常反应。相反,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异常则可出现精神意识活动的异常,思虑多梦,神志不宁,甚则谵狂,或出现反应迟钝、健忘、精神萎靡,甚至昏迷等各种病理表现。中医讲的心神调控学说是人对无数外界客观事物或现象通过大脑的思维活动进行分析判断所采取的态度反映。人类生活在社会环境中必然要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外环境如何必然影响到内环境的平衡,它给人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情绪变化及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都有重大的影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