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辩证论治的脆弱与解剖区划的瓶颈

(2007-05-07 15:02:08)
 

  

中西医各有优势,各有长短,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本文不打算为中西医的存废盖棺定论,只想就中医辩证诊断的盲目性和西医由于解剖的绝对区划而导致分科割裂人的整体性的瓶颈问题作一客观的分析。希望能引起传统中医的痴迷者和自诩现代医学的专家的警觉。

如果一个60岁患者做了胃肠镜而诊为胃溃疡出血而治疗两年,贫血不减轻。因夜半喘息不能平卧而摄胸片示“右下肺炎,心脏肿大,少量胸水。”这个病人要看消化科,要看肺科,高血压,要看心血管科。不幸的是,这个病人肾功能衰竭,双肾萎缩,这要看肾病科。左眼裂明显缩小要看神经科,左叶巨型肝肿块要看肝胆科,外科,肿瘤科。甲状腺功能低下要看内分泌科。小三阳,看传染科。怎么可能发生在一个病人身上呢?无情的事实就这样在一个人身上发生了。走进分科的医院,就自愿被医生“解剖”。

中医怎么辩证呢?气虚?是的。血虚?是的。阴虚?是的。阳虚?是的。胃寒?是的。脾阳虚?是的?肾阳虚?是的?肝血虚?是的。心血虚?是的。心阴虚?是的。肾不纳气?是的。气滞血瘀?是的。亡阴亡阳?是的。

无论是看中医或看西医,看一百个医生,就是一百个结论。中医引为自豪的是整体观和辩证论治。西医引为自豪的是专科专家。

先谈谈中医的整体观。其核心内容有三。其一是把人与自然看成一体。人是自然宇宙的产物,无时无刻不受自然的影响,主张顺天应时,适寒暑。不违背自然规律。其二是强调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相互协调的统一体。主张心为主宰,为君主之官。出神明而统领全身。在这里似乎忘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头脑。然而心主神明是言心与脑。心脑是人体生活的见证。心脑死亡则人魂不附体,阴阳离绝,则成死阴死阳,其余五脏全身皆成死肉。其三,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强调脏象经穴一体化和五脏互生互藏。

中医的优势是辩证论治。而临床是要么无证可辩,要么诸证峰起。如果一个人失眠半年,怕冷,胃肠炎,反复口腔溃疡,常感冒。你能说她是4.1cm肝裂囊肿吗?病人肝功正常,B超正常。无肝胆之证可辩。所以临床要面对辩证与辩病的问题。辩证与辩病都要抓主要矛盾。脾肾阳虚五更泻中医说是本,西医说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息肉是本。本虚标实,上下相因,内外如一,寒温一体,构成了很多的难治病。辩证论治这个中医的法宝在西医认清病位和病性的时候显得如此苍白,但回到整体论病和康复时又是乎很神妙!

这里要明白一个重要的常识,结构和功能总是相互为用的。任何功能的失常均标志着结构的缺损。这种结构是全子。大到自然环境,小到群体,到个体,到系统,到组织,到器官,到部分,到细胞。物质本性的改变是以电子的自旋磁矩的变化来实现的。所以那种功能与结构脱离的观念是幼稚的,如果把证认为是功能表现,那么结构的缺损就是病了。如此看来,当病人无不适的证可辩时,仍然存在结构缺损的危险。而这种结构缺损多少才导致功能失常态?各系统,各器官,各组织,各部分是完全不一样的表现。

肾功能的异常说明两肾损害50%。肝的异常说明30%的正常肝脏不保。一个中晚期肝癌可无肝痛症状。这就是辩证论治几年也没能发现肝癌的原因。因而几乎90%的肝癌确诊时生存期不足3 个月。这就给辩证论治和分科解剖区划的现代医学专家开了个生命的大玩笑。无论中西医,多数不能认识早期肝癌!

因而无证可辩时,辩证论治是枉然的。辩证论治是无法精确定位病性和病位的。病是相对不变的,证是不断变化的。所以要强调辩病证论治。这是在辩病的基础上辩证,先辩病后辩证。是辩证论治与辩病论治相结合,二者不可偏废。认清病,明确治疗的目标。把握证,明确各阶段的个性化差异。因而中医的整体观是精辟的,辩证论治是脆弱的。

解剖学奠定了现代医学的基础。但正是这种解剖的绝对区划促进了现代医学的分科论治。

专科是专业?不是。专业的应该是人性化的。人是专科的吗?不是。人是整体的。分科解剖是研究问题的方法。它和应用是两回事。医学是应用的学科,它所研究的对象是一个恒动的相互关联的整体。长肿瘤了吗?割掉。割掉解决不了长肿瘤的问题。这里要解决的是为啥长肿瘤的问题。只有解决了为啥长肿瘤的问题才是解决了肿瘤的根本问题。割掉是在回避问题。

   要解决最初提出的一个病人看多科的问题,只能突破现代医学绝对解剖区划的瓶颈,回归整体辩病证论治的人性化的正确道路。这要呼唤一种新的医学体系。能突破现代医学解剖学绝对区划的只有以全子生物学为理论基础的广义解剖学所奠定的全子医学。而全子医学则使医学体系回归了整体辩病证论治的人性化的正确道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