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责任书写人生——记湘钢一中262班班主任吴金云
(2008-11-07 15:23:47)
标签:
湘钢一中吴金云化学老师教育 |
分类: 杏坛春晓 |
用责任书写人生
——记湘钢一中262班班主任吴金云老师
主持人:
“如果现在我们还沉浸在欲望的漩涡里,沉溺在玩乐的梦想里,我们的明天就会失去激情,失去悲壮,我们也就失去了尊严,失去了壮丽”。这是一位高中化学老师在学生成人宣誓上的发言,这更是他内心的独白。他就是湘钢一中高一年级化学老师,262班班主任吴金云老师。在湘钢一中,吴老师所带的班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对于这一切,吴老师说这是他的责任。
吴老师所学的专业是化学专业,一直以来,数理化专业被认为是极具抽象化的专业。用吴老师的话说,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需要背记大量的元素符号、方程式。多年的执教经验,使得吴老师渐渐总结出一套教好化学课的经验。那就是:变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
学生:吴老师上课非常的生动形象,他经常会用一些很生动的语言和一些比方来让我们更好的理解一些很抽象的化学概念,比如说他跟我们讲物质的量,然后它的单位是摩尔的这个数字之庞大的时候,他像我们打了一个这样的比方,如果摩尔这个单位可以用来形容米粒的话,那一摩尔的米粒可以供全世界的人民吃十四万年。
吴老师就是这样把一个个抽象复杂的化学概念比喻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让同学们能够轻松理解。
吴老师: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所以一个是要尽可能多动手做实验。增加学生的兴趣,再一个化学也是属于理科内容,在理解上面比较抽象,因此这个比喻打的生动话,会使这个课堂上学生的兴趣增加不少,那么讲课的效率会高很多。课堂上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热情,尽可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在给吴老师的留言中,学生们这样写到:课堂最有趣,比喻幽默,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溶解了同学们在课堂中的疲惫;进入高中这个锥形瓶,我们是反应物,而您就是我们的催化剂,使我们努力升华为气体,远离杂质。
班长胡钰泽:化学是一门非常抽象的学科,吴老师上课的时候经常会给我们举些例子,打几个比方,方便我们上课理解一些非常非常抽象的内容,使我们学习事半功倍。
郑连亨,湘钢一中年轻的化学老师。目前是高一年级化学备课组的组员,而吴金云老师担任这个组的组长。备课组长需要统一老师之间的进度,分层次安排教学的广度和深度。郑老师经常听吴老师讲课,体会吴老师上课的精髓。
郑连亨老师:从吴老师的课当中能够学到很多我们自己上课体会不到的东西,他上课最大的特点能够打很多的比方,通过这些通俗易懂的比方让学生理解一些非常抽象的知识,所以通过听吴老师的课,我们在自己上课的过程当中,能够把吴老师上课的东西用到自己的课当中,所以给我们这些年轻老师来说是一种很大的进步。
吴老师课下也喜欢与郑老师一起交流经验,把自己知道的知识和感悟毫不保留地告诉郑老师。很多时候,还在家里给郑老师开了小灶。吴老师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深深影响着郑老师,现在,郑老师对自己的教学比以前有了更多的认识,那就是教学首先要有责任感,要懂得欣赏每一个学生。
湘钢一中273班班主任、初中化学竞赛培训老师、郑连亨:将来我的教学过程当中,在对新课改的理解上面,会更加透彻,以学生作为主体,通过吴老师的课,给我很大的启发。这是讲到教学,在治学上面,吴老师也是一个非常严谨的老师,他很有责任心,在这方面对我将来也是一个很大的学习。
吴老师的人格魅力也折射出它应有的光环,影响着其他的组员。
吴金云老师:对年轻教师的指导和培训呢,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跟他们来说,我说首先第一要加强责任心,我觉得教师最重要的是责任心,再有水平如果没有责任心这个教育是搞不好的,所以先要他们认真做事,然后方面上面,相互听课,他听我的课我听他的课,然后相互交流,交流之后尤其在一些细节上面的处理,刚才说比如打比方啊,像郑连亨老师在我这可能就学了很多比喻,他说讲个二十分钟三十分钟学生难理解的东西,通过一个比喻学生就明白了。又生动又容易理解。
主持人:
1990年,21岁的吴金云老师从吉首大学化学系毕业,任教于邵阳市绥宁县二中,开始了他的执教生涯。在绥宁执教的15年中,吴老师与他的学生创造了一个个奇迹。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一个个闪亮的学校名字响亮在绥宁县城的天空。吴金云,这个名字在绥宁县的师生和家长中,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也因为他出色的工作,33岁的时候,绥宁二中破格晋升他为高级教师,这在绥宁县教育界还是第一次。
配
而现在,在湘钢一中短短的三年里,吴老师带着他的学生又创造了另一个奇迹。自任教湘钢一中以来,他所教学生的化学成绩从高二到高三在整个湘潭市区一直名列前茅。2008年。他所任教的高三年级参加高考。班里66名学生,其中考上重点本科的就有3名同学,其中陈亚芳同学更以618分的成绩名列年级第二,被同济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录取。26名同学考上国家二本。而转到宏志班的8名学生全部考上重点本科。
吴金云老师目前还是湘钢一中262班的班主任。作为班主任,吴老师认为:首先应该在短期间内让学生适应高中的生活。
谭文倩,2008年以湘钢一中初三年级第一、总分高达936分的好成绩进入了吴老师的班级。对于高中的学习生活,谭文倩表示,与初中相比,课程增加很多,而且关系着以后考大学,也有早自习和晚自习的习惯,所以一时适应不过来。
谭文倩:刚进高一的时候,我因为不知道怎么样适应高中的生活,就总是用初中的学习方法来对待高中的学习。因为高中科目特别多所以特别有难度,时间就变的特别紧,我就一度不知道该怎么办。
对此,吴老师给学生们制定了早自习和晚自习的学习计划,早上用来读英语和语文,晚上则要沉下心来做题。而对于寄宿的学生,吴老师每天晚上则会去寝室查看,如果自己有事走不开,也会请别的老师帮忙。并且他会经常找同学们聊天,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放下心中的思想包袱。一门心思学习。一个月下来,在吴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也渐渐适应了高中的学习生活。
谭文倩:我记得吴老师跟我说过,早上是学习英语和语文的黄金时间,晚上就要尽可能的多做一些数理化,我觉得这个方法很好,然后我就试着这样去做,然后我发现这么一个月下来,这种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真的是非常好,然后背语文背英语非常有动力了。而且速度也变快了。学习效率也提高了。
2008年考上东北大学的肖鹤翔的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能在吴老师的班上,感到很荣幸。
2008年考上东北大学的肖鹤翔的家长:从教学上面来看呢,我总觉得吴老师很耐的烦,从我儿子高一高二这两年回来跟我交流的信息来看,他的教学很有特点。化学是我儿子的弱项。但是从他(吴老师)执教以来,他的化学兴趣明显的增加,主要是从吴老师那种深入浅出、风趣幽默的教学中间,得到了启示。
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