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裁缝历史宋朝苏轼陌上花开 |
分类: 新历史 |
诗不光是文字上的功夫,跟一个人的胸怀、性情、抱负、气质也极有关系。
被称为“诗界革新导师”的大诗人黄遵宪曾提出过“我手写我口”的主张,他认为,诗应该是一种真情的复归、性灵的解放,只要我口吐心声,我笔抒我情,就会写出好作品。
黄大诗人的主张是极有道理的。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12/7507f3172b634a5eb9455d2f8c96a4b1.jpeg
大家都知道,刘邦虽是历史上有名的皇帝,但耍笔杆子并非他的长项,在平定英布之乱后,他回到老家,一时百感交集,情绪喷涌而出,作了半首《大风歌》,只有三句: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诗意直白,所用字眼也很常见,但风、云、海内、猛士、四方等字凑在一起,就显得气势磅礴,中又夹杂有浓烈的伤感和忧愁,称得上是上乘之作。
有意思的是,与刘邦同为并世英雄的项羽,虽为没落贵族子弟出身,但也只写过一首《垓下歌》,共四句,比刘邦的《大风歌》完整,多了一句: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此诗虽然以“拔山之力”与“盖世之气”起势,但通篇只是唉声叹气、怨天尤人,显得绵软无力,似是无病呻吟,又似牢骚呓语,成了诗中下品。
更有意思的是,出身及成功轨迹与刘邦极为相似的明太祖朱元璋也有诗作传世: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哓问姓名。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12/f93a76169e8d416aae94d962c213a370.jpeg
明太祖朱元璋早年家贫,做过乞丐,当过和尚,身世悲惨,没读过多少书,但这首《示僧》却写得豪气冲天,杀气透纸而出,让人不寒而栗,也是一首好诗。
还有,宋太祖赵匡胤为武夫出身,早年行走江湖,后投身行伍,曾作有《咏日诗》:
欲出未出光辣挞,千山万山如火发。须臾走向天上来,逐却残星赶却月。
诗无韵脚,平仄不协,但气象不凡,吞山河,纳烟云。
《庚溪诗话》记载,赵匡胤登帝位后,有文臣为讨好于他,曾润色修改此诗,为:
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
后世均认为,修改稿在文字上见功夫,但意境却远逊原诗。
没办法,有些东西光是文字上下功夫并不见得好。清高宗乾隆帝是个诗歌狂热爱好者,一生写有四万多首诗,文字都极其考究,但偏偏没有一首是传世之作。有人说,乾隆没有传世之作是因为他身为太平天子,没经历过世间风浪,缺乏了刘邦等人的帝王气象。
这话也有一定道理。
下面说一说五代十国中吴越国钱镠的故事。
钱镠是无赖出身,没读过什么书,早年贩卖私盐,后来投军,不断打拼,最后建立了吴越国。
钱镠与原配夫人戴氏的感情很好,相敬如宾,白头偕老。
戴氏原是横溪郎碧村的一个农家姑娘,后来虽然贵为一国之后,却恋家,每年春天都要回娘家住一段时间,看望并侍奉双亲。钱镠至情至性,心理上半刻也离不开发妻,只要戴氏探亲日子稍长,就遏止不了地写情信相催。
某年,戴妃回了娘家。钱镠遥望宫门外的凤凰山脚、西湖堤岸,但见桃红柳绿、莺歌燕舞,不由得春愁涌起,寸断肝肠。为解忧排愁闷,钱镠把满腔愁绪付诸笔端,落笔第一句:“陌上花开,可缓归矣。”
这一句表面平淡无奇,却饱含真情,诚意拳拳,温馨萦绕,关怀备至,风流妍尽。戴氏读到这一句,珠泪滚,片刻也不停留地赶回了杭州。
清代学者王士祯心悦诚服地称赞说:“‘陌上花开,可缓归矣’,二语艳称千古。”吴越当地人将之编入山歌,名《陌上花》,广为传唱。
苏东坡是中国著名语言大师,他的文章、诗作、词作多为佳品,创造出的名诗、名句不计其数,如“春宵一刻值千金”“多情却被无情恼”“春江水暖鸭先知”“十年生死两茫茫”“大江东去”“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明月如霜,好风如水”“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困人天气近清明”“人间有味是清欢”“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等,已成为中国诗词宝库里的珍品。
北宋熙宁年间,苏东坡到杭州任通判,偶然听到里人吟唱的《陌上花》,细味其词,如遭电击,感服得五体投地,深恨如此佳句不出于己。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12/edbe6fac864c4a7db03b71d7b0bfc916.jpeg
当日,苏东坡吟咏再三,专门写下了三首《陌上花》诗。
诗前特别注明:游九仙山,闻里中儿歌《陌上花》。父老云:吴越王妃每岁春必归临安,王以书遗妃曰:“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吴人用其语为歌,含思宛转,听之凄然,而其词鄙野,为易之云。
三首《陌上花》为:
一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长歌缓缓归。二陌上山花无数开,路人争看翠辇来。若为留得堂堂去,且更从教缓缓回。三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已作迟迟君去鲁,犹教缓缓妾还家。
苏东坡的学生晁补之读了老师的三首《陌上花》,感意犹未尽,又和了三首《陌上花》:
一荆王梦罢已春归,陌上花随暮雨飞。却唤江船人不识,杜秋红泪满罗衣。二归安城廓半楼台,曾是香尘扑面来。不见当时翠辇女,今朝陌上又花开。
三云母蛮笺作信来,佳人陌上看花回。妾行不似东风急,为报花须缓缓开。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熬通宵也要读完的大宋史》,京东满100减50,当当5折,天猫3.9折抢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