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图说故宫六百年:清代皇宫冬天是怎么取暖的(图)

(2009-12-25 01:33:12)
标签:

故宫

图说故宫六百年

文裁缝

取暖

文化

分类: 图说故宫六百年

节选自《图说故宫六百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北京的冬天干燥而寒冷,想必这几天在北京的朋友深有体会,而紫禁城宏大的建筑群则在凛冽的寒风中更加的冰冷。最冷的时候,气温可以达到-20度左右,可谓是滴水成冰。紫禁城里的金枝玉叶恐怕很适应北京冬季的寒流侵袭,因此,基础的取暖设施就是必要的。那么,皇宫里有哪些取暖设备?

   

 图说故宫六百年:清代皇宫冬天是怎么取暖的(图)

 

一、地炕火道

 

    帝后居住的宫殿,都设有东西暖阁。在暖阁的窗户外檐下面挖有1.5米左右深的地洞,洞内砌有砖炉,或将正在燃烧的火炉子放进去。暖阁内的地面下砌有纵横交错的火道,洞内的火炉和地下的火道相通,可以使暖阁内的地面升温。每到冬季来临的时候,会有专门司炉的太监从坑洞中进入,将炉火点燃,炉内的热气顺着火道迅速进入室内,使整间屋子变得暖和。而这种设有火道的宫殿,在殿后必然会有用来排烟的烟囱。

 

二、炉火取暖

 

  清代的宫殿里还大量使用火炉。或称为火盆、熏笼。熏笼制作精美,用料考究,有景泰蓝的、铜镀金的,异常华美,弥足珍贵。熏笼形式各异,大小不等,大的重百余斤,小的却只有西瓜般大小,小巧而精致。皇室成员还有专门的手炉脚炉用来暖手暖脚。

 

  熏笼、手炉及脚炉所用的燃料为木炭,是用涿州、通州、蓟州、易州及大兴等地的上好木材烧制而成的。做成炭以后,运到今西四东侧的红罗场,按尺寸截成小段,装入红色的圆形荆筐里,再送入宫内备用。故名“红罗炭”。此炭乌黑发亮,质地优良,燃烧持久、火力旺盛,并且无味无烟,可谓炭中上品。

 

  皇室成员数量庞大,人数众多,所用的木炭数量也是相当惊人。乾隆年间,每个月皇太后的木炭供应为120斤,皇后为110斤,皇妃、贵妃、公主、皇子递减。而据《宛署杂记》记载,明代万历十八年,仅一次殿试就用木炭1000多斤。

 

  清代,专门管理皇家薪炭的机构叫惜薪司,衙署设在西安门内。另外,宫内还有3个机构,分别是蓺火处、柴炭处和烧炕处。

 

 图说故宫六百年:清代皇宫冬天是怎么取暖的(图)


  蓺火处是专门负责安装火炉运送柴炭的部门。设八品首领太监两名,太监50名。

 

  柴炭处是负责柴炭的存储及发放的部门。设有首领太监2名,太监25名。

 

  烧炕处,顾名思义当然专门是为皇家从事烧炕的部门了。也是有首领太监2名,太监25名。此外,各个宫殿都配有专门负责烧火盆的烧火太监。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新航线开辟后世界各国的交往日益紧密,清代宫廷的取暖设施也得到了相应的更新。康熙年间,玻璃传到了中国,于是玻璃代替了传统的窗户纸被安装在皇宫内的窗户上,在美观、透光性更强的同时,也一改窗纸漏风的缺陷,使宫殿内变得更加的暖和了。

 

  而到了宣统皇帝的时候,在宫中裕隆太后居住的延禧宫中还安装了更加先进的现代化取暖设备——电暖炉。宣统二年六月,裕隆太后命总管太监小德张传其懿旨,令西苑电灯公所负责电暖炉的安装工作。西元电灯公所接旨后,便立即着手筹备。随后,在天津的西门子洋行定购了大大小小24太电暖炉机附属材料于同年十月运抵北京并进行安装、调试。由于电力不足,导致热力不够,起初效果并不理想。于是启动了应急锅炉,并且将各个宫殿的电灯轮流开闭同时还配以一台起到辅助作用的发电机,才是的效果有了明显的好转。经过多次调试,电暖炉终于调试安装完毕,付诸使用。但是却花费甚剧。购买设备即花去白银9000两,并且耗电量也很惊人,每月所用电费即达到1680两。


全文阅读:

图说故宫六百年:当当网 卓越网 

童谣和谶语中的历史:卓越网 当当网

盗墓史迹:当当网城 卓越购物

图说北京三千年:当当网城 卓越购物

 

 图说故宫六百年:清代皇宫冬天是怎么取暖的(图)

相关阅读:

图说故宫六百年:皇帝一个月伙食费多少两银子?(图)

图说故宫六百年:清代宫女们的“高跟鞋”有多高?(图

  图说故宫六百年:古代大臣们怎么向皇帝打小报告?(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