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文裁缝
文裁缝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2,500
  • 关注人气:40,95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演义的威力——马谡病死狱中还是被诸葛亮处于极刑?

(2008-08-03 23:25:54)
标签:

诸葛亮

马谡

历史密码

中国工人出版社

文裁缝

文化

节选自《历史密码》,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

 

  马谡,字幼常,襄阳宜城人。马谡以荆州从事先随刘备入蜀,曾经做过绵竹、成都县令,越隽太守,擅长军事,诸葛亮对他深为器重。刘备生前曾对诸葛亮评价马谡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但是诸葛亮不以为然,仍旧以马谡为参军。诸葛亮征南蛮时,马谡确实出了不少力。他曾献策不宜强服,以攻心为上,兵战为下,诸葛亮采纳可他的计策,七擒孟获七次送还,最终征服了南方。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马谡亲率主力经今白水江猛攻祁山(今甘肃省祁县东),势如破竹,曹魏许多地区都归降蜀汉,诸葛亮乘胜追击,选拔马谡,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魏军战于街亭。

 

  演义的威力——马谡病死狱中还是被诸葛亮处于极刑?

 

  北伐曹魏是蜀汉政权藉以守存的重大战略,蜀国为此进行了长期的准备。蜀军在先期几次战役中取得了重要战绩,但在街亭与魏军交兵这一关键性战役中,诸葛亮用人不当,马谡举措失误,战术上完全陷于被动,被魏军大败,诸葛亮不得不撤军退回汉中,蜀汉的第一次北伐遭到了重大挫折。而招致这次重大失败的主将正是他昔日十分赏识的马谡,马谡在街亭之役中擅自武断违背主帅调度,招致损兵折将、丢失要地,误了蜀汉的兴复大计。为严肃军法重振军威,重振蜀国北伐的士气,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出师未捷智将受斩之举,是诸葛亮极为痛心之事。

 

  这段故事最早记载于《三国志》。公元228年春末,在汉中先已下狱受军法论处的马谡,被提交当众斩首。马谡临刑前致书诸葛亮沉痛地说:“垂相待我如子,我尊崇垂相如父,我虽死无恨于黄泉之下也。”斩首之时,诸葛亮挥泪,在汉中的十万蜀军将士亦无不垂涕。历来人们也都认为马谡是在街亭之败后,负荆请罪,回到诸葛亮大营,被诸葛亮挥泪斩于军门。京剧《失街亭》就是讲的这一段。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这样描述:马谡立下军令状,以王平为副将,率兵二万五千人出守街亭,抵达街亭后,以兵法“居高临下,势如破竹”以及“置之死地而后生”等理由,拒绝遵守诸葛亮于路口扎营的吩咐,并置王平的“魏军断我水源”的警告不顾,屯兵山头。后来魏将司马懿及张合率军到达后,开始围马谡而不攻,并断其水源,待马谡不战自乱后,司马懿最后发动火攻,马谡惨败而回。街亭失守后,使前方蜀军进无据点,退无可守之地,不得已退守汉中。为此,“谡自缚跪于帐前。孔明变色曰:‘汝自幼饱读兵书,熟谙战法。吾累次丁宁告戒:街亭是吾根本。汝以全家之命,领此重任。汝若早听王平之言,岂有此祸?今败军折将,失地陷城,皆汝之过也!若不明正军律,何以服众?汝今犯法,休得怨吾。汝死之后,汝之家小,吾按月给与禄粮,汝不必挂心。’叱左右推出斩之。”诸葛亮上表请后主自贬三等,马谡于大营自首领死,斩首之时,全军落泪,诸葛亮亦失声痛哭,这就是所谓的“挥泪斩马谡”故事。后人有诗写道:“失守街亭罪不轻,堪嗟马谡枉谈兵。辕门斩首严军法,拭泪犹思先帝明。”

 

  《三国演义》这节写的有声有色,读起来惊魂动魄。事实上,这些全是小说家的艺术加工,史实与这些说法是有很大出入的。关于街亭失守后马谡的结局,《三国志》及裴松之注中有五处提到,不妨将其综合起来看一下。在《诸葛亮传》这样记载:诸葛亮“戳谡以谢众”。持相同观点的还有以下几种史书,《王平传》:“丞相亮既诛马谡及将军张林、李盛”。《马良传》附《马谡传》:“谡下狱物故,亮为之流涕。”

 

演义的威力——马谡病死狱中还是被诸葛亮处于极刑?

  

  然而在另外几种史书中,却有与之出入的记载。《向朗传》这样记载:“朗素与马谡善。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向朗当时为丞相长史,随军征战,平常经常与马谡交往。这段记载价值也就相当高了,意思十分明显,在街亭之战后,马谡并未投案自首,而是畏罪潜逃,而向朗知情不报,被诸葛亮免去官职,传说中一直待到诸葛亮死后,向朗始复出仕官,达数十年之久。

 

  在《马谡传》裴松之注中,引《襄阳记》中的记载:“谡临终与亮书曰:‘明公视谡犹子,谡视明公犹父,愿深惟殛鲧兴禹之义,使平生之交不亏于此,谡虽死无恨于黄壤也。’于时十万之众为之垂涕。亮自临祭,待其孤若平生。蒋琬后诣汉中,谓亮曰:‘楚东得臣,而后(晋)文公喜可知也。天下未定而戳智计之士,岂不惜乎!’亮流涕曰:‘孙武所以能制胜天下者,用法明也。是以杨干乱法,魏绛戳其仆。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复废法,何用计贼邪?’”后来诸葛亮待其遗孤如同己出。这一段说明马谡临死前未曾与诸葛亮谋面,否则也无必要写这么一封信,要诸葛亮效仿杀鲧而用禹的故事,将自己的遗孤托付于诸葛亮了。

 

  根据以上的有关记载,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马谡在街亭之战中妄自菲薄,不遵诸葛亮的指示,以致于最后惨败而归,并直接导致陇右三郡得而复失,无奈之下大军退回汉中。街亭败后,马谡并未如《三国演义》所说主动向诸葛亮负荆请罪,他深知自己失败后果的严重性,便畏罪潜逃,而身为丞相长史的向朗碍于情面或出于爱才之心,知情不报。但是马谡最终被缉拿归案,并被诸葛亮处以极刑,然而还未及行刑,马谡便于狱中病故了。有学者认为《诸葛亮传》、《王平传》中所说“戳”、“诛”马谡等词语,应理解为判其死罪的意思。

 

  以上便是史书的马谡之死。至于之后诸葛亮亲自祭奠,为之流涕,而且有十万之众陪着流泪,对其遗孤待之若平生,这种既斩之又恤之的作法,是具有很多复杂的原因的。

 

演义的威力——马谡病死狱中还是被诸葛亮处于极刑?

  

  首先,对马谡其人,刘备曾交代诸葛亮说:“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但是“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由于这些因素,所以在街亭失守后,诸葛亮上表自贬,第一是显示对马谡其人认识不足,第二是表明对刘备的嘱咐未予重视,导致出击祁山之战劳军伤财,无功而返。以诸葛亮执法“赏罚之信,足感神明”之风格,一面上表自贬,一面将其处以极刑,这种相矛盾的做法也是必然的。

 

  其实,诸葛亮对马谡的才能还是比较赏识的。马谡在诸葛亮南征孟获之时,曾于出兵前向诸葛亮提出“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将为下”的战略方针,在作战中,诸葛亮也是充分体现并采用了这种战略方针的,最后平定南疆,这可说其中有马谡的功劳。

 

  再次,马氏兄弟在荆襄一带素负盛名,其中有“白眉最良”之称的马良称诸葛亮为“尊兄”,裴松之在《三国志》注疏中认为“良盖与亮结为兄弟,或相与有亲,亮年长,良故呼亮为‘ 尊兄’耳。”从这段记述可看,马氏兄弟与诸葛亮交情非同一般,且都具有一定才能,所以诸葛亮虽然依法处罚马谡,然而毕竟是用人之际,对其才还是深为惋惜的,所谓“挥泪斩马谡”也是比较附合史实的。这从他善待马谡遗孤一事上就可以看出这一态度。至于后来《三国演义》将马谡畏罪潜逃一事略过不提,并作一些艺术加工,这或许是为了使之更感人且更富有感染力。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在众多历史故事中,最为动人,也给人很多启示。特别是被誉为“天下第一才子”的罗贯中,将其写进了脍炙人口的《三国演义》中,使故事更家喻户晓,影响力之大不言而喻。然而由于历史原因,这一小说中尊刘贬曹的倾向严重,而且对很多人物、事件作了艺术加工,与历史事实有很大的出入。所以我们对于这段故事要客观的分析,不能一味的以小说为依据。

 

购书链接:
 
历史密码1:卓越购物当当网城

历史密码2:卓越购物

 

本文选自《历史密码1:揭秘历代悬案疑案》,9月份即将出版


演义的威力——马谡病死狱中还是被诸葛亮处于极刑?演义的威力——马谡病死狱中还是被诸葛亮处于极刑?

我空间的其他文章:

奴才的悲剧——和珅栽在嘉庆手中的三大致命死穴

木乃伊暗语——秦陵水银地宫埋藏秦始皇死亡真相

神秘爆炸——明代京城神秘爆炸僵尸皆裸(多图)

吃人的战场——人肉充当军粮提高兵士战斗力

龙首在哪里——雍正帝驾崩无头案真相揭秘

鸡窝飞凤凰——关于慈禧出生地不得不说的谜团

太后下嫁考——孝庄反常葬制隐藏的巨大政治玄机

唐诗的密码——杜甫在诗中竟然预测到了李白之死!

袁崇焕之死——被大卸八块还被啃肉的英雄(附行刑图)…

纵欲的代价——女皇到底有多少男宠

寂寞的女皇——武则天和他的男人们

神秘的金箍——寻找成吉思汗陵墓的蒙地密码

江山换红颜——顺治出家因秦淮名妓董小宛?

何处觅香妃——乾隆帝身边的伊斯兰皇妃之谜

毒蝎女人心——慈禧究竟为何害死娘家侄女

皇权中太监——畸形心理的疯狂世界

最后的太监——无根男人李莲英身首异处之谜

吴三桂降清——陈圆圆与李自成合力造成的历史拐点

不竭永动机——诸葛亮遗留的木牛流马究竟何物

历史无间道——刘禅装傻忽悠了谁?

致死的疾病——光绪可能死于遗精过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