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要嫁给你,被我冤屈的“强奸犯”

(2007-10-18 23:04:11)
标签:

情感故事

女人

电子版

小说

 2004年10月的一个艳阳天,上海近郊一幢普通楼房里举行了一场婚礼,令人称奇的是,16年前,新郎刘建业曾因被控强奸罪入狱,而当年的受害者竟然是新娘唐静,仇怨纠葛怎会牵手步入婚姻的殿堂……

 

各方压力之下,强奸案仓促了结

 

1988年8月3日,一个夏日的晚上,是唐静铭刻一生的惨痛时刻。当时她还是江苏省某县城一个花季少女,没考取大学的她临时在一家单位的财会部门帮忙。出事那天晚上,唐静下班很晚,穿过一片荒地时,隐约感到有一个黑影紧随其后,唐静紧张地环顾四周,月夜里悄无人息,那个黑影突然从她背后扑了上来,把她拖至小树林强暴了。

还是妈妈陪着唐静到县公安局报了警,当唐静向刑警叙述案发经过时,神情恍惚的她根本无法说清罪犯详细的体貌特征,只记得那人眉骨上有颗黑痣。

县公安迅速展开了刑侦工作,几天后,目标锁定在几名嫌犯身上。其中一名叫刘建业的男青年,案发当晚有人看到他曾前往小树林,刑警还在刘建业家的院子里发现一双胶底鞋,上面沾的泥迹与案发地小树林溪边一带的泥污比对完全一致。更重要的是,刘建业的眉骨也长有一颗黑痣。

县公安马上通知唐静,请她协助辨认嫌犯。与刘建业面对面,刘建业眉骨上的黑痣让唐静感到触目惊心,她惊恐地指着刘建业大喊着:“就是他!”旁边的刑警连忙上去扶住唐静,把她带出了隔离室。

唐静的指认使刘建业的疑点陡升,刘建业是从本县考入杭州某理工大学的大三学生,调查中,学校老师纷纷对刘建业被列为嫌犯感到惊愕,老师们反映他平素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一个大学校园的优秀生怎会堕落为强奸犯?办案人员深感疑惑。而刘建业更是始终都不承认自己有罪,办案人员感到围绕着刘建业有一团拨不开的迷雾。正在县公安举棋难定时,唐静的家人已是激愤难抑,他们不断找到各级领导,请求尽快结案惩凶,当时正逢“严打”之时,一时间舆论沸沸扬扬。为安抚受害者家属,县政府领导亲自过问此案,强大压力下,此案很快定结,刘建业以强奸罪被判入狱10年。

 

真相浮出水面,善良人备受煎熬

 

听说刘建业锒铛入狱,唐静和家人的痛苦并没有丝毫减轻,原本是受害者的唐静名誉受损,在这个闭塞的小县城,一个女孩子失去了贞洁,每时每刻都要忍受着别人对她的非议,曾经活泼开朗的唐静再也无法承受巨大的压力,不吃不喝,整天默默地流泪。望着日渐消瘦的女儿,做父母的真是疼痛锥心。一天,唐静母亲端着一碗糖鸡蛋坐在女儿床边恳切地说:“小静啊,你是爸妈在这个世上最心疼的人,如果你这样下去,怕是我和你爸也活不下去了……”说着便轻轻抽泣起来,母亲的一番话让唐静心头一震,她转过身仔细打量母亲,她的两鬓已新添了白发,唐静哇地哭了,叫了一声:“妈!”就伏在母亲的肩头痛哭起来……

那天后,唐静放弃了绝食轻生之念,可变得沉默寡言,终日闭门不出。为了尽快让女儿从噩梦中摆脱出来,身为小学教师的母亲决定让唐静重新投入高考复习,参加来年的高考。当唐静拿到父母为她准备好的复习材料和书本,就像是溺水的人抓住了救命稻草,她完全沉浸在书本里,可怕的梦魇似乎也被暂时冲淡。

唐静的努力迎来了回报,第二年,唐静考取了上海财经学院的财会大专班,想到能远离这个带给她耻辱灾难的县城上大学,唐静由衷地高兴,脸上绽放出久违的笑容。

学校的生活充实而快乐,表面上看,唐静心底的阴霾已消散。但每当有男同学对她表示好感时,她总是会惊惶地躲开。3年的大学生活,不堪的往事在心底筑起屏障,一次次阻隔了爱情的缘分。

大学毕业,唐静被分配到上海一家企业工作,一年后,在单位同事的撮合下,她与单位仓库保管员老王仓促成婚。老王是一个身材矮小、年近40的离异男人,无论从各方面条件讲,这都是一段极不相称的婚姻。之前,一些热心人曾给唐静介绍过许多优秀的青年,但都被唐静以种种理由回绝,往事在心头纠结着,使她没有勇气走进美好的婚姻。而老王的平庸反而让唐静有某种安全感。新婚夜唐静忍受了巨大的心灵折磨。在女儿出世后的几年里,唐静总是容忍着酗酒丈夫的种种缺点,希望能够平静地生活下去。

然而,一次巧合还是引爆了这个家的战火,打破了往日的宁静。唐静的一名同乡到厂里送货,巧遇唐静。尔后唐静的陈年旧事迅速在厂里传扬开来,老王听闻了这个消息,无名火起。当晚喝得酩酊大醉的他回家揪住唐静的头发就打,边打边用最恶毒的语言侮辱她:“你这个被人玩过的婊子,你让老子成了全厂嘲笑的乌龟王八……”唐静紧紧抱着哇哇大哭的女儿,任重拳雨点般落在身上。

打累了的老王呼呼大睡后,唐静望着眼前这个蒙昧粗俗的男人,她第一次冷静地审视着自己的婚姻。天蒙蒙亮时,唐静做出了离婚的决定。离开这个家,唐静只带走了女儿和一箱书。

厂子也没法待了。唐静辞职后在一个好友空着的小屋里暂住,一边打工挣钱抚养女儿,一边坚持自修外语。苦苦挣扎着过活。

那年冬天的一个傍晚,忙碌了一天的唐静疲惫不堪地赶回家,惊喜地发现母亲特意赶到了上海。母亲不仅送来了积攒下的一千块钱和慈母的关爱,还带来了一个让唐静无比震惊的消息。

那宗带给她无尽灾难的陈年旧案,再次成为家乡人的热门话题。事情的起因是警方在审理最近发生的一宗刑事案时,一个左眉骨长有黑痣的案犯交代,他是1988年那宗强奸案的真正案犯,从而彻底推翻了之前的判决。已服刑8年的刘建业因此被无罪释放。

母亲十分歉疚地对唐静说:“唉!是咱们冤枉了人家,让人家孩子受了这么大委屈……”

那晚,唐静失眠了,曾想极力忘却的那个片断,像回放电影一样一遍遍闪回。正是自己的指认加速了这个无辜人前程的毁灭,8年的冤狱啊!这一夜,唐静备受煎熬。

 

暗中相助,用真诚寻找内心安宁

 

自从8年前刘建业入狱后,认定儿子无辜的父母奔走呼号,四处上访,试图为儿子申冤昭雪。他们几乎变卖了家里所有能卖的东西,后来建业的父亲也病倒了,这个曾经快乐温馨的家变得支离破碎。而狱中的刘建业更是无法面对这样的现实。有一次,绝望的刘建业用一片暗藏的小刀片企图割腕自杀。当生命渐微时,父母亲的面容却愈加清晰,双亲如何承受失去爱子的巨大痛苦?想到此,求生的欲望占据了上风,他拼尽了最后力气喊来了狱警……

从医院回到牢门深锁的监狱,刘建业变得郁郁寡言。不久,他被押送到一个监狱工厂模具车间劳动,因为受过高等教育加之天资聪颖,刘建业很快掌握了模具技术,他的活总是做得又快又好,得到了负责生产狱警的赞赏和信任。一年后,他破例被升作技术指导。日复一日的机械劳作一点点抚平了刘建业对命运的愤恨。第八个年头,刘建业对牢狱的生活已经变得麻木时,这桩看似无法翻案的强奸案却发生了大逆转。走出监狱的大门,重获自由的刘建业没有喜悦,反而感到鼻子一酸,蹲在监狱门口大哭了起来。

没想到之后日子更加艰难,父亲重病在床;弟弟因哥哥案子的牵连,婚事和工作都不顺心,终日闷闷不乐;母亲既要照顾一家人生活,又要辛苦地兼职补贴家用,生活重压下母亲面容已过早地衰老。面对这个残破的家,刘建业顾不得伤感,作为长子他迫切想要为这个家做点事情。但是找工作的过程中,刘建业接连碰壁。用人单位根本没有耐心倾听一个“劳改犯”的辩解。在人们歧视的目光中,为了尽快挣钱养家,他只好在街边支起了一个小小的擦鞋摊。

当远在上海的唐静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刘建业的情况后,强烈地自责吞噬着她善良的心。对于困窘中的刘建业,唐静觉得自己有义务伸手相援。但远隔两地,并且自己也带个女儿苦苦挣扎,唐静感到力不从心。彷徨中唐静突然想起自己高中时的好友冯晓梅。听说她嫁到浙江某市,她丈夫后来还升任了市经委的领导。该市离刘建业所在县城仅一个小时的路程,如果请冯晓梅丈夫帮助在管辖范围内为刘建业找个工作机会,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

唐静找到冯晓梅的联络方式,打通电话,令唐静颇为感动的是,自从搬到上海就失去音信的老朋友,不仅答应帮忙,而且很快将工作落实:根据刘建业在监狱工厂的特长,安排他到一家收入不错的模具厂做技工。

顾忌到与刘建业的恩怨,唐静再三叮咛好友千万不要对刘建业提到自己,他们商定以帮助有技能的出狱人员就业的名义通知了刘建业。冯晓梅感慨地说:“小静,你一点没变,受了这么多苦还像从前一样善良。”

唐静还决定每月从自己有限的收入里挤出200元,以冯晓梅丈夫的名义寄往刘建业的家中。深受感动的冯晓梅起初怎么也不同意好友的举动:“小静,你一个人带着孩子够苦了,别再勉为其难了,还是我替你出这200块钱吧。”

唐静坚决地说:“不行!晓梅,这份良心债是无法替代的,还是我自己来偿还,那样我心里会好受一些。”

在帮助刘建业的这段时间里,唐静自己也渐渐地走出了困境。1999年底,凭借常年不懈努力打下的英语基础和财会业务能力,她应聘进入一家外资公司的财务部工作,成为收入稳定的白领。她把每月寄给刘建业家人的钱增加到500元。一个单身女子既要照顾孩子又要工作,时常有人劝她不如趁年轻找个终身依靠,但少女时的阴影和第一次婚姻的失利都使她对男人心存畏惧。

 

守得一片有情天,同命人心心相连

 

唐静的真诚及刘建业的遭遇深深打动了冯晓梅夫妇,他们给予了刘建业热心的帮助,悉心安排他的工作,对他嘘寒问暖,还驱车去他家看望老人。

冯晓梅夫妇的热情关照给穷困中的一家人带来极大的安慰,刘建业父母时常念叨:“建业,要好好工作,别辜负了人家!” 其实这也是刘建业的心里话。

刘建业在监狱工厂中积累的模具生产技能、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踏实的工作态度,很快使他成为厂里不可或缺的技术骨干。

日子久了,冯晓梅夫妇总想捅破这层纸。一次,夫妇俩试探着问刘建业是否还恨那个命运关口,把他推向牢狱的错误指认?他毫不犹豫地说:“恨!关乎人的一生,怎会如此草率?”

直到2001年9月的一天,刘建业拿着厚厚的一叠钱跑来交给冯晓梅夫妇,两年多来,每月都收到冯晓梅夫妇的资助,一直让他不安,当初为了给父亲看病他才违心地接受了。而这次因为他的一项技术革新,为企业赢得了利润,因而分得了一笔奖金,他想用这笔钱偿还冯晓梅夫妇。这时,冯晓梅觉得必须要告诉刘建业事情的原委了。

不料,得知真相后的刘建业反应十分激烈:“原来是那个女人!我所蒙受的不白之冤,8年的牢狱生活,我白白流走的青春,又怎么能用这些钱买断?!”说着说着,涕泪横流。

第二天,刘建业向冯晓梅要了唐静的地址,然后向厂里请了三天的假,坐上长途车直奔上海,两个多小时的路程中,他不停地想象着如何把钱砸向那个改写命运之人的脸上。当天下午他顺利找到唐静在上海浦东租的房子,但是见到唐静的情景却令他意外。原来,她们租的房子已被房东卖给了另一个出价不菲的人,房东逼唐静赶紧搬家,但孩子和工作已经让唐静忙得团团转,哪来得及找到新住处?因此她恳请房东再宽限几日,房东却盛气凌人,坚决不同意。当刘建业找到唐静家时,正看到那个矮胖的女人堵在门口,气势汹汹地数落唐静,叫她们马上收拾东西走人。矮胖女人不断挥舞着手臂,唐静却只能默默地流泪,屋内正在发烧的女儿在嘤嘤地哭泣。看到这一幕的刘建业刹那间百感交集,多年来对唐静的怨恨,突然间消失得无影无踪。没想到唐静是这么一个柔弱无依的女子!带着女儿独自支持,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然而就算日子过得如此狼狈,她却还惦记着每月把省下的钱寄给自己。一瞬间刘建业觉得自己作为一个男人实在过于狭隘。一种同病相怜的辛酸与感动,使他迫不及待地要保护眼前这个弱小的女子。他几步上前,对着那个凶悍的胖女人大吼:“你给我闭嘴,再敢吭声,小心我的拳头。”那女人吓得退后一步,怯怯地问:“你是谁?跑……跑到这里撒野!”

刘建业脱口而出:“我是她哥哥。”

那个女人悻悻离去后,刘建业说明身份,唐静又惊又喜地把他迎进门,刘建业顾不上别的,先帮着唐静把发烧的女儿送往医院。在急诊室外,刘建业拿出那叠钱讷讷地说:“这些都是你寄给我的钱,现在你留下给女儿看病吧。”

唐静坚定地回绝:“你千万别这样,我知道,这些钱和你所遭受的不白之冤相比真是太微薄,但是这里面每一分一厘都凝结着我真诚的歉意,如果你能收下,我会稍稍感到好受些。”

刘建业由衷地说:“其实你并不欠我什么,你也是受害者。”一句话让唐静潸然泪下。

这一次相见,一切隔阂都悄然散去,在上海的三天,刘建业陪唐静找到新住处、搬好家,就匆匆赶回了浙江。

以后刘建业与冯晓梅夫妇在一起时,就有了新话题。他们时常谈论唐静出事后的种种困苦遭遇,在了解了唐静的这些年的艰难后,刘建业觉得自己与唐静之间生出一种同命相连的感情,不由得想去体恤和关心她。

以后,每次到上海出差,刘建业总去看望唐静,帮她做些家务,带唐静女儿出去玩,回县城时,还时常去看望她的父母。有一次,唐静开玩笑地摹仿他们第一次见面时,刘建业为她解围的情景:“我是她哥哥!”然后他们乐不可支地笑出了眼泪。

唐静借机说:“不如我们以后就以兄妹相称吧。”

刘建业高兴地赞同:“太好了,我们以后就像亲兄妹那样,不论谁有难事,都要鼎力相助。”

此后,唐静把刘建业的话当成了真心实意的承诺。2002年,刘建业的父亲脑血栓病发,为了让老人得到更好的医治条件,唐静把他父亲接到上海,端屎端尿地尽心侍候。2002年7月,唐静得到消息,上海一家知名大型企业高薪向全国聘请高级技工,便紧急通知了刘建业,在三伏天里跑来跑去地为刘建业咨询、取送资料,在她的努力下,9月刘建业如愿进入那家企业。

真情付出,让刘建业对唐静有种亲人般的依赖,他一直把这当成兄妹般的情谊。直到2003年3月,有人为他介绍了一个女友,对方相貌端庄,各方面条件都不错,女方对他也很满意,但他与那女孩在一起时觉得索然无味。那一刻,唐静美丽娴静的大眼睛总闪现在脑海中,这时他才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早已深深爱上了唐静。是否表露自己的爱情,刘建业却顾虑重重:从前的经历已经使唐静对感情失去了信心;而且自己与唐静兄妹相称,这样贸然表白,是否会伤害唐静?

对唐静的爱,使刘建业万般苦闷。2003年8月,唐静被公司派往国外学习三个月,唐静走后,刘建业怅然若失,无尽的思念中,他决心要向唐静表白心迹。他先向唐静女儿试探着:“如果妈妈再给你找一个新爸爸,你愿意吗?”

“不愿意!”刘建业心里一紧。

“不过,如果妈妈找个像建业叔叔一样的,我会很愿意,妈妈说过,建业叔叔是天底下最好的男人。”刘建业顿时笑逐颜开。

唐静归来那天,手捧玫瑰的刘建业在唐静深情的凝望中承诺爱她一生一世,刘建业轻轻地吻她的唇时,唐静感到自己在他怀里幸福地颤栗。

2004年3月刘建业与唐静在上海买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金秋时节,他们幸福牵手,历经风雨的一对苦难人,步入中年之时终于在爱情的芬芳里迎来人生的晴空。

 

感悟:

刘建业何罪,唐静何辜?面对社会不公正的待遇和歧视,两个主人公从误解到了解,从相恨到相知。他们不屈不挠,没有向命运低头,反而用一颗宽容的心彼此理解,直到走入婚姻的殿堂。这就是人间最伟大的力量——爱的力量。

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法治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好,社会秩序得以维护,正义得以伸张;反之,执法者们在工作中一个小的疏忽,破坏的就不只是一个家庭的幸福。所幸的是,目前中国正逐步强化法治改革的力度,中国的法治建设正在慢慢走向成熟,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加和谐安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