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煮酒说水浒-《水浒》里的夸张

(2007-04-23 18:11:37)
标签:

flash

谈天说地

中国工人出版社

文宇

煮酒说水浒

历史

专家

夸张

 

   夸张是古典小说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它不仅可以“传难言之意,省不急之文,摹难传之状,得言外之情”(黄侃《文心雕龙札记·夸饰篇》),而且能“发蕴而飞滞,披瞽而骇聋”(刘勰《文心雕龙·夸饰篇》),使作品鲜明生动,意显情足,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水浒》里运用此手法之处比比皆是。
《水浒》里的夸张有两种写法:一是用在每回书的末尾;一是用在每回书的情节发展之中。前者往往造成一种惊人效果,迫使读者手不释卷地读下去,如第二十二章,宋江借解手躲酒,无意中踏着火锨,烫着武松。武松火起欲打宋江。柴进赶来介绍,武松纳头便拜。当宋江向柴进询问武松时,书中写道:“柴进指着那汉,说明他姓名,叫甚讳字。有分教:山中猛虎,见时魄散魂离;林下强人,撞着心惊胆裂。正是说开星月无光形,道破江山水倒流。”这显然是夸张,武松为何能有如此威力,读者迫不及待想读下去了解。回末的夸张,还造成一种悬念,使读者读至此心都提到嗓子眼上,紧张得透不过气来。如第三十回蜈蚣岭武松斗杀王道人,书上写道:“两个斗了十数合,只听得山岭旁边一声响亮,两个里倒了一个。但见月光星辰,纷纷红雨喷人腥,杀气丛中,一颗人头从地滚。”到底谁被杀,便是个悬念。武松与王道人两人单打独斗,倒下一个也不会一声响亮,“月光影里红雨纷纷”,明显就是夸张。
  具体到每回书中的夸张又有两种形式,一是正面夸张;一是侧面夸张。正面夸张又有两种情况,一是情节发展螺旋式上升,如“没遮拦追赶及时雨”一回,揭阳岭上宋江及两个押送公人被李立用蒙汗药麻倒,拖到作坊,差一点丢命,揭阳镇内得罪了地头蛇穆春兄弟遭追杀,逃到浔阳江上又遇到了劫匪张横,好不容易逃出了狼窝,又进了虎穴,这张横更凶恶,不但劫财,而且还要命。这一路来险情迭起,几死回生,矛盾螺旋式上升,正是情节上的夸张。金圣叹在回评中说:“此篇节节生奇,层层追险。节节生奇,奇不尽不止;层层追险,险不绝必追。真令读者到此心路都休,目光都灭,有死之心,无生之望也。”这最后一句正是夸张所产生的艺术效果。这里作者把许多险事都集中在一起写显然是夸张,但又合事理,它既抓住了读者心理,又引出一批英雄,自然得很。二是情节发展一起一落,呈波浪式前进。如第四十二回还道村一节,这里几起几落,真奇绝也。宋江在众公人追捕之下,无奈走进了玄女之庙“前殿后殿,相了一回,安不得身。心里越慌”。耳边又听到赵能的声音:“多管只走在这庙里。”宋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只见殿上有一神龛,一头便钻进这神龛躲将起来。赵能等四五人拿着火把到处照,看着照上殿来,这是一起;此时宋江吓得“气也不敢喘,屁也不敢放”,而这几十个公人“一个个都走过了,没人看着神龛里”,这是一落;赵得将火把来神龛内照一照,“又用刀杆挑起神帐上下把火只一照”,这又是一起;火烟冲下灰尘落入赵眼这又是一落;士兵发现庙门上两个尘手迹重搜大殿是一起,恶风吹灭火把是一落;此落欲落未落,因赵氏兄弟用枪去掀神龛又起惊澜,殿后起怪风又一大落。这几起几落波浪式前进的写法,金圣叹评述曰:“读者本在外,却不知何故,一时便若打併一片,心魂共受若干惊吓者。”效果正好在此。
  侧面夸张,则是用烘托或渲染的手法来表现的,如武松打虎前,用大量篇幅写酒招、酒名、酒烈、武松赞酒、喝酒、店小二惊酒等等。这一烘托,使读者感到武松非凡人,这酒名叫透瓶香,又叫“出门倒”,普通人喝三碗便醉了,过不了景阳冈,而武松喝了十八碗居然不醉,真神人也,赤手空拳打死猛虎亦可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