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关于六月、关于十八岁、关于未来
关于六月
可以说,每一个季节都是一幅多彩而缤纷画卷,六月也是一样。然而,对于十八岁的我来说,六月里面更多了一份用希望染成的色调,对于十八岁的我来说,六月的脉管里面更多地流淌着青春燃烧的热血!
从小学到中学,从少年到青年,几回回梦里见高考,然而,这个六月,对于即将告别高中的十八岁的我而言,又意味着什么呢?
许多个夏天闷热难耐的下午,许多节安静的自习课上,面对着眼前的一大堆书、笔记和模拟题,这个问题总是在我脑海里面浮现,但却总是一闪而过。
将至的六月,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是一个结束,还是一个开始?
是黑色,还是彩色?
是激动,还是不安?
是骄傲地实现梦想,还是黯然地面对失败?
是的,十八岁的我们,整天忙忙碌碌,就是为了高考,为了这个流火的六月。然而,也许这个六月中的我们过于匆匆,我们竟然没有时间考虑一下关于这个六月带给我们真正的意义,没有时间去理会这个六月真正的自我诠释。
它能给我们的是什么?
我们所要的又是什么?
仅仅是圆梦于一所名牌大学或是父母、师长的面子?
在成与败外,就没有旁的选择了吗?
也许十八岁的我还太小,也许这个六月的生活过于忙碌,我根本没有功夫去想这个问题的答案。
上课、下课、小测验、模拟考试……日子就这样有条不紊而又快节奏地前行,留不下半点空隙让我喘口气。终于,高考在所有人的忙碌和忐忑中过去了,站在这个六月的尾巴上面,我回头眺望,过去萦绕着那个问题的迷雾已渐渐消散,问题的答案在我的心中渐渐地明晰。
昔日拥挤的教室现在已空空如也,被我们翻过无数遍地课本记录着我们阅读它时的点点滴滴;倒计时牌停留在了“0”上不肯前进;红色的塑胶跑道上还留有我们或许稚嫩但绝对执著的青春脚印……看着这些东西都离我们渐渐远去,我们可以骄傲地对着自己大声说:我完成了这个阶段的使命。
在这个六月,我学会了选择战斗;
在这个六月,我学会了坚强面对;
在这个六月,我懂得了压力和挑战;
在这个六月,我完成了从蛹到娥的蜕变。
“十年磨一剑,试锋在今朝”,十二年的养精蓄锐,就等着十二年后的破壳而出。这个最终的亮相也许完美无缺,实现埋藏在心底许久的大学梦,将它从一个美好的梦想变为现实,也许不是那么尽如人意,或许,大学与一部分人擦肩而过,他们的未来在迷离的泪水中有些模糊。但是,不管怎样,成也罢,败也好,一切都将过去。只要我们努力过,争取过,只要我们没有放弃,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就可以做到无怨无悔。
这,才是这个六月真正赐予我们的!
这,也是我们真正想要得到的!
关于十八岁
十八岁,真是一个尴尬的年龄,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是小屁孩们眼中的大人,可在大人们的眼中,却又是总也长不大的孩子。
我的十八岁,因为那个六月,又多了一份不一样的色彩。
多了一份激动和憧憬,因为梦想的翅膀已经慢慢展开,就等着那绚丽的一飞冲天。
多了一份忐忑和不安,因为害怕柔弱的翅膀能否经得住风吹雨打,能否能够带我飞到梦想的彼岸。
我的十八岁,多了六月的砺练。就如一卷刚刚铺开的白纸,等着这个名叫“六月”的画家挥毫,在上面留下绚烂的五颜六色;又如一个刚刚出生的“新鲜人”,等着接受六月的洗礼;又如一艘刚刚造成的船,等着接受大风大浪的考验……
这个六月,成为了一种象征,成为一个分界点,成为一种让人长大的仪式。
十八岁,在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与失败中,我们练就了强大的心脏;
十八岁,在遭遇许许多多困难的时候,我们学会了微笑和勇敢地面对;
十八岁,在老师和家长充满期待希望的眼神里,我们读懂了什么是责任;
十八岁,在填志愿时父母“自己看着办吧”的话语中,我们明白了什么是选择。
这就是我的十八岁,让我长大的十八岁。品味之,我发现它是我人生中一个无价的珍宝,因为它,我的生命变得更加有质感。
关于未来
这个十八岁的六月,留给我有生以来最深的痕迹和最真实的记忆,催促我真正开始思考未来的意义。
看到“金榜题名”的骄子们的欣喜若狂,不由地让我想起当年自己的意气风发,但这一切终归要过去。当大学这个梦境真实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时,才发现它不是我们想要的惟一一,它只能算是人生的一个驿站。在那里,我们稍作停留,马上又要奔赴前面未知的旅程。
看到与大学失之交臂的同学们的黯然神伤,我想说,当上帝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会打开一扇窗,既然通过门和窗都能看到世界的风景,何必为了失去其中的一个而郁郁寡欢呢?
六月,十八岁,是结束,也是开始,是终点也是起点,对我对你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也许前面的路荆棘丛生,也许前面的路坎坷崎岖,甚至前面我们根本找不到一条可以走的“路”,这一切都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因为鲁迅先生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认准方向,扫去阴霾,打点行装,即日起程。
文章引用自:中国工人出版社 《状元是这样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