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说创作的一般性方法(一)

(2009-02-03 20:34:19)
标签:

小说创作

方法

教育

分类: 学术和技术

腾讯读书频道

http://book.qq.com/a/20061102/000003.htm

 

小说,是人类现实和梦想交织的产物。是区别于现实空间,独立存在于想象空间,以“文字”符号组合在一起演绎故事情节,提供给读者产生形象化思维和感官刺激的媒介物。

作者通过小说表现自己的梦想,读者通过小说观看作者的梦想。

作者所谓创作出来的作品,形成以文字组合的符号化的形象思维媒介物——小说,在写作过程中,由于融入了作者个体独特的经历和观察体验到的环境,与不同生活经历的读者日常熟知的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同一部小说会给不同的读者造成不同的理解和感官上的差异。

 

 

 

 

一、简单就是美

 

 

 

“一切美的东西都由简单构成。”

 

 

小说创作的人,不管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始写作,“最大的读者群体”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作品应尽可能的使不同的读者都能够很容易地理解。

在具体的写作上,你的作品所面对的读者群体中,那些文字水平和理解水平最低的人才是你要精心去考虑的,作品的文字太生僻、写作方法上过于追求晦涩难懂的修辞技巧,就会使你失去很大一部分读者。

毕竟,不管怎样拔高作者的和作品的地位,任何小说作品的实质,实际上就是文字化的白日梦。你的白日梦如果想要让很多人都能明白,让很多人都能喜欢,你就不能过于注重写作技巧,而要回归到故事情节。小说是靠情节吸引读者的,而非技巧。功于繁琐的技巧会使读者没有耐心看下去,有趣的情节会吸引读者不忍释卷一直从头读到尾。很多名著的作者也是这样做的,以平实简练的语言构造故事情节,如大家所熟知的海明威的作品《老人与海》、玛格丽特·米切尔的作品《飘》、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安娜·卡列妮娜》等,这些作品用词的难度都不大,也少见复杂隐晦的修辞技巧,非英语语言背景生活经历的中国高中生也易于读懂。

化繁为简,小故事说明大道理,在现代小说中的运用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如美国作家E·B·怀特的《夏洛的网》,法国作家圣·德克旭贝里的《小王子》,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和川端康成的《雪国》与《伊豆的舞女》都是以简洁流畅的结构、自然朴素的语言成就经典。

追求简单,不仅仅在小说创作中被许多作者所采用。而且,西方在经济管理理论研究、MBA的案例教学等方面也广泛的应用简单化法则。

美国管理专家斯蒂芬·伦丁、哈里·保罗和约翰·克里斯坦森合著,写了一本经管小说,这就是关于效率和激发工作热情的《鱼》,小说把枯燥的管理学原理通过虚构的"世界著名的西雅图派克街鱼市场"的故事表述出来,这本书甚至超越了管理学的范畴,而变成一个人人都可读懂,并从中受益匪浅的生活哲理指南。

对于一般大众读物的作者,如果我们按图索骥追寻那些所谓的大作家、理论家、文科教授拼凑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写作过程,就会坠入被他们设定的陷阱迷惑于技巧,而背离小说主要的功能:即向读者提供故事情节。

一方面,那些人叮着几部作品或几个作家不厌其繁卖弄所谓的艺术分析、拨弄语言特色、扣出写作技巧诱导新的想要成就作家生涯的作者不断地掉落其间。

另一方面,理论和经验本身内在的逻辑和潜藏的影响力会使作者习惯于按经验模式思考问题,很难再摆脱理论的桎梏。

基于以上原因,受过系统化文科理论学习的作者是很难写出感人出新的作品的,在先天上已被人为造成了创新能力的缺失,其写出来的作品无非是模仿前人的影子,但达不到前人的高度,读者读到这些作品就会感到极倒胃口。北大和复旦将设或已设所谓的作家班 “培养诺贝尔奖作家”,这不仅仅是可笑、滑稽、甚至有点近乎无耻了,戏耍大家的分辨能力。哪位诺奖作家是通过作家班定制出来的呢?

小说既然是情节最重要,那么怎样构造故事情节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