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 游外八庙--普宁寺(大佛寺)
普宁寺位于承德市避暑山庄北部烈河畔,由于寺内有一尊金漆木雕大佛,俗称大佛寺。
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清朝军队平定了准噶尔蒙古台吉达瓦齐叛乱。为了纪念这次胜利,清政府依照西藏三摩耶庙(即西藏的桑耶寺)的形式,修建了这座喇嘛寺。普宁寺的修建和取名都表明清政府希望天下永远太平统一、人民安居乐业的愿望。
寺庙内有殿堂、楼阁各类建筑29座,帝佛合一的格局,即有金碧辉皇家寺庙的宏大规模,又是佛门圣地“曼陀罗佛国世界的中心”。 整座寺庙平面布局严谨,以大雄宝殿为界,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是汉族寺庙传统的伽蓝七堂式布局(伽蓝,即寺庙。七堂一般是以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为中轴线,左右对称建有钟楼,鼓楼,东西配殿)。后半部是仿西藏三摩耶庙的形式修建的曼陀罗,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便供奉在主体建筑大乘之阁中。
普宁寺因寺内供奉世界最高木雕佛象而闻名于世,普宁寺2007年,普宁寺被评为我国首批5A级佛教圣地。并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单位。

普宁寺山门
碑亭
碑的四面分别用满、汉、蒙、藏4种文字镌刻着乾隆皇帝写的碑文。碑文记述了清政府平息叛乱、统一天山南北的经过。
大雄宝殿
重檐歇山顶,上覆黄顶绿边的琉璃瓦。顶部大脊置一铜制鎏金喇嘛塔。殿内正中供三世佛,两侧则为十八罗汉塑像,殿内墙上绘有彩色佛教故事壁画,工笔细腻,形象逼真 。大雄宝殿是前部主体建筑,是讲经说法的道场。




这是四合象:吉祥鸟,野兔,猴子和大象,希望大家都能和谐相处。

大雄宝殿后,登台阶进入藏教曼陀罗。
寺院后部以大乘之阁为中心,四角有四座不同颜色的喇嘛塔。这些建筑依山就势,布局巧妙灵活,体现了喇嘛教的宇宙观,具有浓厚的喇嘛教色彩,是一组藏式风格寺庙建筑。



大乘阁 大乘阁高36.75米,外观正面六层重檐。阁内矗立着一尊高22.28米的千手千眼观音佛像,是中国最高大的一尊木雕。这尊佛像胸围15米,重约110吨。大佛头顶上还有一个1.2米高的小佛,传说那是观世音菩萨的老师无量佛。将它置于头顶,是表示尊敬的意思。

大乘之阁代表世界中心须弥山,阁两侧是太阳殿和月亮殿,象征宇宙中的太阳月亮,
整个大佛的全躯是靠一个由松柏等木柱组成的框架支撑着。木框架的中心,有一根直径65厘米,总高25米的巨大木柱。它上通大佛头顶,下面通过大佛脚下的莲花宝座,深插地下达3.6米。在这根中心柱的周围,还有逐渐向上向里收缩的戗柱和边柱共14根,也深埋地下。


寺庙内有殿堂、楼阁各类建筑29座,帝佛合一的格局,即有金碧辉皇家寺庙的宏大规模,又是佛门圣地“曼陀罗佛国世界的中心”。 整座寺庙平面布局严谨。
普宁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