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名胜云间九峰(三)
小昆山园
小昆山园位于松江西北境内,地处九峰之西南端。山高54.3米,周围1.5公里。小昆山历代名人辈出,这里即是三国东吴大将陆逊,晋代文学巨子陆机、陆云兄弟,明末抗清英雄夏允彝、夏完淳父子的故里。前人将“二陆”比作美玉,以“玉出昆冈”来赞誉他们。根据陆机诗“仿佛谷水阳,婉娈昆山阴”之句,昆山之名当在机云之前。后人为区别于江苏省昆山县之昆山,故称小昆山。小昆山有5000多年人类文明史,现有两处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是上海历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人称“先有小昆山,后有松江城,再有上海滩”。
小昆山呈东南向西北微斜走向,有南北两峰。全山呈 “8”字状,俊秀圆润,望之如覆盎,远望如卧牛之首,故又称“牛头山”。在山之阴曾有二陆故居,山腰有二陆读书台、婉娈草堂、白驹泉,山巅有泗洲塔院、三圣阁,山麓有红菱渡、杨柳桥、乞花场、玉光亭、揖山楼、七贤堂等。这些古迹景点今大都已湮没。在古时,小昆山还是闻名江南的风景名胜区之一,仅山上百年以上古树名木就多达数百棵,四周分布着众多寺庙、教堂,是宗教活动盛行的地区。
与那些壁立千仞的高山大岳相比,小昆山未免显得有些“迷你”。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小昆山在中国文化史上却是座有名头的“大川高岭”,其历史积淀与文脉绵延足以令后人一代代景仰。
松江“小昆山园”和“天马山”在同一条游览交通线路上,故两处景点可安排在同一天出行。在市区乘地铁9号线到“松江大学城”站下车,在站边上的“松江客运中心”换乘松江15路到底即是松江西区汽车站,也称松江永丰站(辰塔路松蒸公路),再换乘松江30路在“小昆山”站(昆港公路平原街)下车,往前走一点抬头一眼就能看到一座小山包,那就是“小昆山园”。游览完“小昆山园”再继续乘30路到底就是松江天马山了。
在松江西区汽车站,也称松江永丰站换乘松江30路在“小昆山”站下车,抵达小昆山镇。顺着镇区笔直的林荫大道前行,右转往北,过桥后,便到了小昆山南麓。小昆山园的大门位于西南角山坡上,旁边,参天的香樟、水杉拔地而起,一座牌楼掩映于绿色之中,颇具气势。门票很便宜,只需六元钱。

费孝通题“玉出昆冈”雕塑就在小昆山平原街口。小昆山历代名人辈出,这里即是三国东吴大将陆逊,晋代文学巨子陆机、陆云兄弟,明末抗清英雄夏允彝、夏完淳父子的故里。前人将“二陆”比作美玉,以“玉出昆冈”来赞誉他们。

在镇区林荫大道边有一座老年登山纪念碑。

小昆山园的大门。

入园后,有两条路可通山上,一平坦而宽敞,一崎岖而略陡峭。不假思索,沿着东边的小路攀登而上。这里的绿化不错,满目皆是翠意。

山道旁站立有一石刻:余去家渐久 怀土弥笃方思之殷何物不感 曲街委巷 罔不兴咏 水泉草木咸足悲焉故述斯赋
——怀土赋. 序 陆机
陆氏兄弟当年仕途艰难,身不由己,直到最终被谗言所害,仍难忘故里的故事。遂肃立吟读,以示敬意。

拾阶而上,不久便见坐落于山腰的“二陆”草堂。正堂古朴雅致,茅草覆顶,上方高悬着当代书画大家程十发手书的“二陆草堂。草堂内,陈设也颇古雅,除了老式家具,还悬挂了数帧字画,内容均和“二陆”与小昆山有关。









二陆史料图片陈列厅,壁上展示着“二陆”史料图片。
然而最令我们一行震撼的是放大的陆机手书《平复帖》影印本。这件现存最早的书法家墨迹,在中国书法史上获“皇帖”之尊。这地灵人杰的云间小昆山,也毋庸置疑地成为江南最早的“书法圣地”。

西晋陆机、陆云两兄弟有“玉出昆冈”之称,陆机于小昆山“二陆读书台”所书的《平复帖》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在学术界享有“皇帖”之誉。


在树丛中穿梭,又绕行至一处更幽深的所在。那是一个宽可盈丈的山崖,峭壁之上,镌刻着“二陆读书台”、“凌云”及古诗。原来,这儿才是陆机、陆云的读书古遗址。相传吴国灭亡以后,陆机、陆云退居故里,在此闭门读书十年。最醒目的是苍劲有力的“凌云”二个大字,落款是寿建人。寿建人是松江人,当代书法家,任松江书协理事。

据传,当时读书台距离“二陆”故宅约百余米远。距离石壁不远处的树下,还安置了一块天然巨石,旁边配了四块花岗石,无疑就是现成的品茗台嘛。

再往上走,片刻望见一座以花岗岩砌成的高大平台,走近一看,岩壁上有四个大字——二陆书台。眼前的读书台为今人所建,但身处此地,仍能感受到浓浓的书香古意。读书台所有的建筑,均为白墙、青砖、黑瓦,宛如水墨幽居一般。登临读书台,不禁心仪于环境之幽雅。历史上,二陆曾读书于此,并留下不少咏颂诗篇,故小昆山美名远扬。
巍峨的“婉娈亭”。有楼梯直通“婉娈亭”顶,在那儿可以尽览山前风光了。



“婉娈亭”两旁分别是“谷风厅”和“清和堂”。二陆书台之谷风厅。

二陆书台之谷风厅。

清和堂
清和堂、谷风厅、婉娈厅等也集中展示了“二陆”书法作品等内容。


从读书台西门出来,继续向山上行进,不多时,便看到一座特大的亭子。匾额上写着“华亭”,这可是松江的古称呢。亭内空间非常大,抬头仰望,内匾上以行书镌刻着四字:华亭鹤影。此亭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时的副总理钱其琛在陪同夫人一家登小昆山时,有感于多处古迹湮没,而提议建造的一处人文景观,取名华亭。


移步换景,在华亭东北方还伫立一亭,原来是遥相呼应的“放鹤亭”。这不禁让人想起杭州孤山的“放鹤亭”,不知“以梅作妻,以鹤为子”的林处士当年可曾来过此地呢?

旋即又往西北,透过绿浪起伏的树林,瞧见远处赭色的琉璃屋顶,这是原名“泗洲塔院”的“九峰寺”。据说此寺在古时规模极大,有江南名刹之称。可惜由于迭经战乱,兴衰几度,好在如今又大兴土木,重新兴建,想来下次到此,必将焕然一新矣。







小昆山四周分布着众多寺庙、教堂,是宗教活动盛行的地区。

小昆山是明末抗清英雄夏允彝、夏完淳父子的故里,这里有他们父子的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