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五)南翔 古猗园
古猗园位于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一。古猗园初名猗园,取《诗经》“绿竹猗猗”之意而名。由明代嘉定竹刻家朱三松精心设计,遍植绿竹,内筑亭、台、楼、阁、榭,有“十亩之园,五亩之宅”的规模。清乾隆11年(公元1746年),拓充重葺,此时更名为古猗园。
古猗园其典雅的明代建筑、韵味隽永的楹联诗词及优美的花石小路等五大特色闻名于世。古猗园的园艺布局,从明代起就以戏鹅池为中心,后经清代青至建国后的历次修复和拓扩,都注重挖河理水,使水置于园林,以水为主,相映园景。古猗园的水,与外隔绝,但在百亩之园中,有千米距长的溪流。以方池和狭长形的水面形态,多弯曲折,似园脉络,贯通全园。池岸石驳,凹凸曲折,配植花草,时隐时现。散发着古猗园特有的古朴、素雅、清淡、洗练的气质.望之不穷。使人并不觉此水无源。而有源远流长之感。

古猗园南大门

南翔壁
进门即见的“南翔壁”,南翔壁高5米,阔10米,建于1981年。照壁上的图案以“白鹤南翔”为内容,勾勒出南翔镇得名的历史传说,富有传奇色彩,雕工精细、传神。

望鹤楼
戏鹅池景区
戏鹅池位于古猗园的中心地带,是猗园老区的泉源,北有不系舟,西有白鹤亭,南有竹枝山和浮筠阁,岸边湖石假山叠翠,湖面荷花点点,亭阁相对,山水相依,地势高低起伏,景观错落有致,风景如画,是古猗园最精致最典雅的景点。

白鹤亭 白鹤亭位于戏鹅池西岸,高9米,五角高翘似孔雀开屏,亭尖成五方宝石形。


白鹤亭的西边池中竖立的石碑。古代文人雅士游览古猗园时常触景生情,诗兴大发,为古猗园留下了许多精妙文章,为园林增添了高雅的文学气氛,是古猗园楹联、诗词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白鹤亭:白鹤南翔去不归,唯留真迹在名基。可怜后代空王子,不绝熏修享二时。

不系舟
又名止舟、旱船、石舫。建于明代,原为园主的书画舫,并有明代书画名家祝枝山的草书题字“不系舟”。不系舟有两层意思:一是借《庄子·列御寇》“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汛若不系舟”之意比喻自由自在无所牵挂的世外桃源式的生活追求;二是借用李白诗句“去去无程客,行行不系舟”之意反喻以前虽然漂泊四方,但是终有归属之意。不系舟造型独特,舟上有楼、廊、亭、阁组合,参错典雅,舟廊开阔,凭栏可以欣赏戏鹅池全景。舟的东部有阁楼,古代文人常聚集于此写诗作画,故又名书画舫。



浮筠阁
自不系舟隔戏鹅池南眺,可见到一座半浮于水面的水榭“浮筠阁”亭亭孤立。


缺角亭
缺角亭缺角亭是南翔人民爱国热情的集中表现。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三省,消息传到南翔,南翔人民无不义愤填膺,决定在古猗园建造一座纪念亭以志国耻。方亭独缺东北一角,象征东三省的沦陷,而另三只翘角又一反常态,塑之以三只紧握的铁拳,高高举起,体现了中华儿女与日本侵略者抗战到底的决心,表达了中国人民不屈的钢铁意志。


缺角亭,又名补阙亭,位于浮筠阁后面竹枝山之顶,建于本世纪三十年代。为纪念日军侵华,东北沦陷而建。独缺东北角,其余三角似铁拳高举。


逸野堂
建于明代,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原是园中主厅,是园主招待宾客和休息之处,因以楠木为柱,又称之为"楠木厅"。又因四面道路相通,登堂可览全园之胜,俗称"四面厅"。
幽赏亭
处于古猗园北隅,对面逸野堂在月光下犹如广寒宫,中秋之夜登亭远望,如置身仙境,幽情顿生,令人心旷神怡。

逸野堂四周分别有五老峰、古盘槐、和小云兜。

水林明瑟
鸢飞鱼跃轩
从逸野堂经小云兜穿谷而南,有一座三面依水的鸢飞鱼跃轩。轩门圆形,立门前向东远眺,有青山亭阁,错落有致;入门凭栏,一泓湖水明洁如镜。

南厅 位于古猗园枝山西南脚下,依竹傍水,环境幽静清雅,是一座具有四百多年历史的明代庭院。造型朴实精致,原是古代园主书房兼卧室。门前唐经幢为云翔寺旧物。

唐经幢为云翔寺旧物。
微音阁
坐唐石经幢北,与经幢异曲同工,富丽堂皇。

鹅寿齋

鸳鸯湖景区
鸳鸯湖水面约15亩,以九曲桥分隔为东西二湖,水面开阔,生机盎然。

九曲桥
九曲桥拦腰浮于湖面,桥面中部是造型玲珑剔透的湖心亭,又名镇蛇亭。湖心亭犹如一颗宝石嵌在桥中,与东面柳荫桥遥遥相望。
绘月廊
廊门三开,三向仰视,可观赏月圆月缺奇景。这是建筑师们按月球四季运动轨迹,据此地形特征,精心运算观月最佳点,设计了此廊。
普同塔 荷花池中的普同塔,是古猗园最古老最珍遗文物之一,建于宋嘉定十五年(公元1222年),原系南翔镇云翔寺九品观荷花池中的石塔,高约一丈,六面七级,腰束莲花瓣,塔柱镌如来佛像,雕刻精美。

梅花厅
梅花厅全木结构,墨柱紫窗,窗格精巧,均由梅花图案精雕嵌镶,飞檐古朴,是一座典型的清代宏伟建筑。梅花厅里展出的竹雕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欣赏价值。

花香沁人梅花碑廊位于梅花厅北侧,是展示梅花诗词作品和书法作品的文化长廊。
清馨山房(春藻堂)

藕香榭

半风亭

柳荫亭
鸳鸯湖南有曲香廊,又名五曲长廊,因沿湖岸犬牙交错,就曲设廊,廊底有亭,曲径通幽。廊尽头有茗轩和戏台,湖面四周,亭、堂、阁、轩高低错落,山水相连,视野开阔,以湖为主,给人以天高湖阔之感。
曲香廊又名五曲长廊

曲香廊尽头有茗轩和戏台。
茗轩窗外景色。
青清园景区
建于一九八四年,是古猗园的园中园,面积三十七亩,广植慈孝竹、淡竹、哺鸡竹、紫竹、凤尾竹等十余种。体现了古猗园“绿竹猗猗的意境”,园内有荷风竹露亭、君子堂、观月台、仕女牧鹿、顽石斋、竹林隧道等景点及数百龄的紫薇古桩,给人以清秀、淡雅、溢静之情趣。



荷风竹露亭


君子堂

万安塔
青清园的门前的万安塔原位于南翔镇西南的万安寺内,先前只剩下三节塔身,1988年经修复此。

龟山
龟山位于青清园与鸳鸯湖之间,高7米,面积5亩,四面环水,四周有桥相通,如巨龟四爪。
翔云阁
龟山顶部1989年新建的翔云阁内有一只石雕大龟,龟身龙头,昂首身负石碑,碑上刻有由“一百岁”三字组成的大寿字,碑后由100个不同书写的寿字组成百寿图。


龟山湖中有龟头岛,与龟山相呼应,岛上种修竹、桃花,清雅沁人,具有江南水乡风韵。
翠霭楼
高13米,分上下两层,占地90平方米,全木结构,楼的正面开阔雄伟,二楼中央挑出一阁,凸面华丽,楼檐飞檐斗拱,精雕二龙戏珠,细格斑鳞,精妙绝伦,被园林专家赞誉为“典型的清代宏伟建筑”。

翠霭楼现为顽石斋
东南景区
猗园向东南扩建的三十余亩风景区,亦凿池引水,建亭架桥,池中设岛,曲径通幽,使新老景区之间水体布局,纳入明代江宏《游猗园》诗:“烟花雾植古槎桥,涌出珠宫倚碧霄。风度猗园竹影静,水依殿霭石幢高”的意境,成为上海园林水光山色之最。
猗猗亭


怡翠亭

竹外一枝轩


醉雨亭


瘦影碎月轩
秋水榭

不可无竹居
此居坐北朝南,临水筑台,结构精巧,黑瓦红柱,四面开窗。其名取意于苏东坡《于潜僧绿筠轩》中“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之意境,点出了以竹为主题的清雅意趣。此居厅内陈设仿古竹家具,是赏竹观景的理想场所。
古猗园的路面变化多样,与猗园环境自然和谐,富有情趣,动静凝聚甚至引人遐想万千。园路随建筑、绿化、山石水池的布局曲折绕行,依地形起伏而自由变化。路面花纹的安排和材料的选择,因地段而异。如梅花厅前后地坪,铺设了梅花形状的图案,梅花盛开时,更觉暗香浮动;即使梅花凋谢,遨游其境,脚踏梅花地毯,仍觉有梅花清香,趣味不衰。而逸野堂四周地坪中嵌以“暗八仙”图案,游客漫步其间,如入置身于广寒宫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