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二) 松江醉白池

标签:
杂谈健康旅游生活记录 |
分类: 上海滩的故事 |
醉白池地址:松江区人民南路64号
交通指南:旅游一号A线(上海体育场--方塔园);乘沪松线(上海西区汽车站--松江汽车站)、沪松高速(上海体育馆--沪杭高速--松江)、松梅线(梅陇--松江)、沪松专线(人民广场--松江)在松江汽车站转环四、环五线至醉白池;沪杭铁路线--松江站下,松江火车站朝北30米。
自驾车可以走沪杭高速公路(松江有出口)、沪松公路至松江,沿荣乐中路--人民北路--人民南路走即达醉白池。人民路、中山中路往西可至松江清真寺;往东可至松江方塔园,方塔园边设有停车场。
原大门
照壁
雕花厅
池上草堂
池上草堂以水石精舍、古木名花之胜而驰名中外。整座建筑凌空于池上,气势雄伟,古朴雅观。
“醉白池”
匾额下之楹联:“秋月春光当前佳句;法书名画宿世良朋”。
相传池上草堂新建后,匾额“醉白池”三字,由清代四王之一的太仓王时敏所书,可惜文革时被毁。现在的匾额“醉白池”由程十发先生手书。
柱颊山房(四面厅)
厅内书屏上可见如下诗句:“堂敞四面,面池背书;轩豁爽恺,前有广庭;乔柯丛筱,映带左右;吟世濯足,希古振缨。”
醉白池西仪门,匾额“雪海幽境”由上海老书法家姚青云所题。其上之楹联:“寒依疏影萧萧竹;春催群芳冉冉香”,由松江书法家盛庆庆书。
“雪海堂” 是一座五开间的大厅,清末宣统年间建造。因原主人在大厅前广植梅花,梅花盛开时景色犹如一片雪海,故名雪海堂。堂上匾额“雪海堂”三字由朱孔阳在92岁高龄时所书。此堂最值得纪念的是孙中山先生曾在这里作过重要演讲。
董其昌半身石像。董其昌才溢文敏,通禅理,精鉴藏,工诗文,擅书画及理论。他执艺坛牛耳数十年,是晚明最杰出、影响最大的书画家。
邦彦画像
园内廊壁和部分庭园里石刻碑碣较多,这是该园的特色之一。池南长廊的墙壁上嵌有《云间邦彦画像》石刻,共有三十块,镌刻着松江府属各县从元到清初乡贤名士九十一人的画像和赞词,刻画甚工,其中不少是人们所熟知的,如董其昌、徐阶、夏允彝、夏完淳、陈子龙等。实为中国画像线条艺术的瑰宝。
三半亭,即“半山半水半书窗”。此亭呈六角形,西半亭三面有板壁和亭口,东三面临池,水中有石柱支持,全都探出水面,体现了“半水”,亭的另一半建在岸边的石头上。亭前可见行书竹质楹联:“竹树漏光藏曲经;亭台倒影落芳地”。
五色泉
“五色泉”三字的左边还有一些小字,大该的意思是,晋代炼丹家葛洪曾在松江炼过丹,炼成后将其投入池中,于是五色之泉水就涌现出来。据说,凡读书人或做官的人能见到“五色泉”的话,就定能高升做大官。
十鹿九回头
醉白清荷 作为松江老十二景之一的“醉白清荷”,犹如人间仙境,风光无限,清趣无穷,可谓“荷不醉人人自醉”。有联赞之曰:“幽树幽花幽静处幽窗观幽景,清池清水清心境清座赏清荷。”。
莲叶东南,又称大湖亭,嘉庆年间所造。醉白池里种有荷花名种“一捻红”,尤其“并蒂莲”荷花更引人喜爱,时至盛夏,花叶满池,水高风大,莲叶似波,漫进东南亭中,可俯而采之,故名。在此亭小憩,观荷赏鱼,清馨宜人。其上可见对仗工整、情景交融之楹联:“清池清水清心境清座赏清荷,幽树幽花幽静处幽窗观幽景”。
“辍耕亭”。可见楹联:“耕读遗风迷墨客;名园美景醉游人”。
中国的古典园林源于自然,高于自然,以表现大自然的天然山水景色为主旨,布局自由;所造假山池沼,浑然一体,宛如天成,充分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民族文化特色,表现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宇宙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