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之行(十三)
巢湖 ---巢湖 .中庙 .
昭忠祠

巢湖位于安徽省中部,濒临长江,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山环水秀,风光迷人。820平方公里的巢湖,烟波浩渺,帆影迷离,山色湖光,交相辉映;在中庙南眺巢湖,湖中有一个飞红流翠的小岛,这就是姥山。远远望去,姥山像一位老态龙钟的妇人,凝望着滔滔湖面上的儿山。人们说这就是“巢湖陷落”传说中的那位焦婆,在望着她的儿子。儿子因为把陷湖的消息告诉乡邻,误了时间,自己未能脱险。焦婆也因想去搭救儿子而跑掉了鞋。所以姥山南边不远处还有一座鞋山。人们为了怀念焦婆,在姥山上修建了望儿塔、圣姥庙。






中庙
被称为“湖天第一胜处”的中庙,矗立在巢湖北岸叫做凤凰台的矶石上。与湖中心的姥山岛隔水相望。岸矶形如栖凤,庙宇红墙绿瓦,层檐叠嶂。中庙始建于唐,后屡有修建。它盘踞于矶巅,三面临水,楼台巍峨,颇有气势。明代储良材曾作《中庙》,诗中吟道:“湖上高楼四面开,夕阳徙倚首重回。 气吞吴楚千帆落,影动星河五夜来。”
庙内为形如四合院的纯木质结构建筑,精巧别致。登楼凭栏,烟波浩渺,不辨云乡水乡,景色奇诡而壮观。













昭忠祠
祭祀淮军阵亡将士的祠堂——昭忠祠。位于中庙东侧,有一座保存完好的徽派古建筑——淮军昭忠祠。清光绪18年(1892年),恰逢淮军创建30周年,淮军创始人李鸿章已年届70岁,他回首往事乡情缱绻,俗话说“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是淮军中无数同患难共赴死的乡邻宗亲用血肉之躯,换来了他的顶戴花翎。李鸿章上书光绪朝廷,在淮军故里巢湖北岸的中庙古镇,建造一座祭祀淮军阵亡将士的祠堂——昭忠祠。到1894年的6月,昭忠祠落成竣工。由著名桐城派大师吴汝纶抱病写出《合肥淮军昭忠祠记》。巢湖淮军昭忠祠能够较快建成,与退休在籍和各地的淮军将领踊跃捐赠有很大关系。以刘铭传为例,不但捐出了数百两银子,还亲笔撰写了两幅楹联。

、
大门紧闭,不开放。门前杂草丛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