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板刘孜

(2010-06-10 22:47:00)
标签:

杂谈

分类: 明星理财生活

老板刘孜

除了演员,她还做过背包客和主持人,如今,作为四家店的老板,刘孜的胃口绝不只一个Kartell,她要把更多现代都会风格的家居商品填入她的“空享生活”。

 

采写|《小康·财智》记者  晁珊珊   图|被访人提供

http://s2/middle/4b99a0dbt88ae259b8f41&690
 

走出刘孜位于外交公寓官舍会所的“空享生活”,快要落幕的太阳照射在地面一片片未干的雨痕上,它们像散落的反光镜,把这个从天而降的傍晚全体点亮。

对于我来说——赶了很远的路,看到采访对象良久等待后绽放着甜美笑容,带你到她的空间,用轻柔的语气和细腻的感触分享她的世界,就是在她的这段回忆里,你躲过了一场始料未及的大雨——这是一个记者的理想下午,理想得有些幸运。但对于刘孜来说,这个理想下午的幸运之处有着另一种定义——她接到了一个同样等待良久的电话,第二天,她应邀参加下一个进驻“空享生活”的世界著名家具品牌洽谈会。

如果对于一个从事文字工作的人来说,没看过刘孜的文字,就不算真正认识刘孜。当她的某句话触摸到你的某种脆弱时,你会因为她遣词造句时的微妙分寸惊叹她出众的才华。而对于一个同样在商海打拼的成功商人来说,如果你缺乏文艺人的空想能力和浪漫情怀,也很难解读刘孜的成功。她的自由、放任和不假期待,同一个成功商人利益至上的急于求成相距甚远。

 

Tips:刘孜小档案

中文名:刘孜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出生地:贵州遵义

出生日期:11月13日

星座:天蝎座

身高:1.65米

体重:90千克

婚姻状况:已婚

毕业院校: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本科

 

Tips:刘孜影视代表作品

永远有多远

我这一辈子

濠江有情

曼谷雨季

侠女闯天关

白领公寓

《鹿鼎记》

《西游记》(新版)

相爱在西双版纳

《爱上你就别想跑》

情牵一线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盗版猫

 

链接:空享生活和KARTELLtip形式即可)

空享生活

空享生活由著名演员刘孜创立于2008年,主要经营著名意大利家具品牌Kartell。位于北京亮马桥外交公寓,是京城首家Kartell flagship Store(旗舰店)。

KARTELL

KARTELL成立于1949年,在与许多具有原创设计能力且被公众广泛接受的顶级设计师合作后(其中包括:Ron Arad、Antonio Citterio、Michele De Lucchi、Ferruccio Laviani、Piero Lissoni、Vico Magistretti、Enzo Mari、Alberto Meda、Paolo Rizzatto 和 Philippe Starck),其独创的、革新的构思已变成人们熟悉的产品,多次赢得了声誉颇高的国际大奖(5次夺得“金圆规”奖),使之成为在意大利历史上和国际设计领域中最具创意的公司之一。

 

一个背包客的两段邂逅

在刘孜的人生里,有两次难忘的邂逅,一次为文艺青年的美好期待画龙点睛,一次为优秀商人的成功敲开大门。这两次邂逅同时发生在她大学毕业的“背包客”时代。

大学毕业,刘孜和同学结伴旅行,她第一次到巴塞罗那就喜欢上了那里。她说,那里是一个可以在散步时无边想象的城市。在巴塞罗的地铁,刘孜因为感冒不停打喷嚏。打得天昏地暗时,她突然发现自己面前递过来一张纸巾,她扭过头,看到一位优雅的绅士冲正拿着纸巾冲她微笑。因为语言不通,后来两个人就这样笑。“不一会儿,车门打开了,他走了。后来我也走了,回到自己的城市。”刘孜说,“那是人与人之间最纯粹的关怀,我一直觉得这种关怀应该存在于世界的每个角落。”后来,刘孜在自己“空享生活”里特别强化了对顾客的人性化关怀。

第一次知道Kartell这个品牌是刚刚大学毕业时候的一个室友拿来的一本小册子,刘孜看到封面的Philippe Starck(Kartell的著名设计师之一)把自己挂在了墙上,“现在想起来,那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了,那时候的我甚至对‘设计’这个词都不是很了解,更想不到一个设计师居然能搞怪到如此程度,把自己能挂在墙上拍成封面。”

这种大胆颠覆的直接冲击,让刘孜对Philippe Starck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更迫切地想去了解这本小册子里的Kartell究竟是什么。她一页页地翻看Kartell的产品,被游走于古典和现代之间的顺畅的感觉吸引住了。那个时候她的第一种想法是,“我身边为什么没有这样的家具,中国的设计师在哪?”

几个月后,她在背包游走的时候,去了意大利。无意中,她走进了米兰的10 Corso Como店。“这就是我想要的店。”这是刘孜背包客时代的第二次邂逅。

10 Corso Como是一个综合的享乐空间,除了卖世界各地的服装设计师的衣服有画廊、书店、音乐店、设计商店、两个酒吧和餐厅,主人是以前意大利版《Vogue》的女编辑Carla Sozzani。“在里面你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人,很惬意很融合地在同一个空间里,展现给我另一种生活方式,而这种生活方式是我一直想要的。”

这是1997年。刘孜的愿望在埋藏了11年后,终于实现了。2008年,空享生活Kartell经历了百转千回的磨难,落地北京。

 

 

空享生活Kartell的诞生历程

 

Stap1Kartell在意大利,我够不着

最早,刘孜想做的是一个家饰店。因为喜欢生活里的一些“小物件”,刘孜经常在出国的时候自己淘。刘孜指着我背后的墙壁,“你看墙上挂着的那个会爬山的小人儿,其实是个灯。”这种别有新意的家居饰品在空享生活的店里随处可见。从烛台到挂件,从闹钟到酒架,都是她自己一个个背回来的。

刘孜开始搜集国外家居饰品方面的资料,找了一些品牌,她让自己在英国的好朋友帮忙联系。“正好赶上非典,那时候北京很多店都在关长,就搁浅了。从没想过Kartell,它在意大利,不知道怎么才能够得着。”

 

Step2:在北京看到Kartell

刘孜看到了一个台湾人在北京开了一家Kartell。因为要转移自己的发展战略,台湾人决定把北京的kartell转移到别的城市。刘孜觉得可惜,“我知道他没办法把Kartell的代理权给我,因为他还要去意大利谈。”

但是,在北京看到看到Kartell对于刘孜说已经足够了,“找到它就是眼前一亮,就觉得是老天给我的这个机会。我喜欢的东西,可以让它在我的城市生根发芽,让更多的人跟我一起去分享。然后就想怎么样才能得到它,就觉得只能去找意大利人。”

 

Step3:拿着介绍信奔赴意大利

    在国内一个做意大利家具品牌的朋友帮刘孜给意大利家具协会的主席写了一封推荐信。“信里介绍了我,包括我对家居这个领域的热爱、还有我自己的一些想法、观点、和规划。后来我过去。他们拿到这封信之后,他们就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

让刘孜意外的是,在意大利Kartell总部的洽谈非常成功,“我就觉得是这个事成了,晚上还喝香槟庆祝。但是没有想到。他们到北京的时候,很多事情他们都忘了。”

 

Step4:在北京的“退步”

后来意大利方来到北京,刘孜觉得要签协议的时候,他们摆出的语气是,“啊?这个事情我们说过吗?”。

现在的刘孜明白,那是意大利方的谈判手段。北京的谈判,很多条件、商业条款对刘孜来说都很困难。“我觉得是完全不接地气,听上去就是相当然的事。”

对于刘孜来说,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场面。“当时的情绪,就是两个我在较劲。一个就是恨不得掀桌子就走了,爱干嘛干嘛;另一个我就是小不忍。”刘孜说,她在后来终于真正理解那句“冲动是魔鬼”的名言。“其他的都没用,如果还想要做就是要想办法。”

 

Step5:一部纪录片扭转乾坤

意大利方走了以后,刘孜想出一个办法。她拍了一部纪录片,发给意大利方的第二天,他们把合约传过来了。“我觉得世界上任何一个代理商,都有没找到这样一种方式跟他们沟通。”

纪录片里,刘孜用了一个长镜头拍摄了店面的具体位置,“因为图片他们会觉得是PS过的。”她还具体分析了中国的家具市场,“不管是大的商场,还是小的一个个的店面,我也都拍了,拍完了也都说清楚了我自己的观点。在北京现代都会风格的这种家具的家具店可以算是一个市场空缺。”配了音,做了英文字母,剪接后配上音乐,又做了一些三位效果。

看到合约,刘孜发现意方改了一些商业条款,“我发现,没有什么事不能谈的。”

 

 

比起赚钱,我更想传达生活方式

Kartell谈下来,刘孜给自己的家居店起名“空享生活”,“空间里的享乐分子”,是她对自己家居店的期望。刘孜从不觉得她是Kartell的代理商,“一个Kartell太薄了,不能填满‘空享生活’,我想要更多现代都会风格的家居商品。”

“可能我的这种表现的方式就不会是那种特别繁复的、沉重的,特别让你可能会觉得有压力的,这些东西应该都跟我内心的表达式一致的。”把“空享生活”看做一种生活方式,她喜欢的电影、音乐、包括吃的东西,都是这样的。“没有什么理由,就好像女人天生就喜欢购物,它就会打动我。”

从2008年开店到现在,刘孜觉得每天都会有新的问题出现。“每个人的管理经验都是独一无二的,不能把别人的经验原封不动地搬到自己的身上,因为每个人想要的东西不一样。每个人的个性不一样。”

她不想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市场占有率上,“如果我想要上市,我想要复制这些东西,我可能会用一种更简单的方式去复制。但这并不是我想要的,也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想要的生活就是要有诚意,要真实,还要有品质,要让大家觉得物有所值,没有欺骗在这里面。”

刘孜说,在家具这个行业里面,欺骗的行为太多了。她想传达给每个人的是这种简约的生活方式。“进到店里之后,你的嗅觉,你的听觉,你的视觉都应该是这样的东西。我觉得这个店就让它以它自己独有的方式存在下去。”

 

刘孜说,她并不是不想去挣钱,只是不觉得所有的事情都是钱能解决的。如今,刘孜的空享生活已经在北京开了两家店,三里屯的第三家店正在装修,即将开张。这和刘孜最初创办“空享生活”,在一年半内开设三家店的预想完美重叠。

 

 

聊天室:对话刘孜

 

游走于城市的享乐分子

《小康·财智》:大学毕业,背包游走世界,能说说你最喜欢的城市吗?

刘孜:巴塞罗那,那是可以散步的城市。大学毕业第一次去,所有人是真实生活着的。你能看到高第,有人在谈高第的作品,绝美的房子,完全想象不到的城市规划,非常完美的城市规划。你在散步的时候就好像很多东西都冒出来,好像在跟你打招呼。巴塞球迷,高第的房子建筑,路边的街头艺术家,拿自己的身体作画,模仿经典的人。在很多城市都能看到弹吉他的,但是很少能看到弦乐四重做,在广场,或者教堂的边上,大提琴、小提琴,唱歌的,我觉得这是真实的生活吧,应该是。

 

《小康·财智》:艺术气息吸引了您?

刘孜:不光是艺术气息,还有生活气息,你随便走到一家店里面,西班牙的一些美食,每天都会让你觉得你的胃太小了。你散步的尽头就是海,这个时候觉得一切都没有尽头,所有的事情都是无限的遐想。也是一个没有尽头的地方,无论是你的触角,还是你的想象力,还是海的边界,特别自由,还有阳光,有阳光你就会觉得有生命力。还有他们的弗洛明哥。而且我也特别喜欢他们的电影。

 

《小康·财智》:国内的城市最哪个?

刘孜:喜欢北京。北京市一个让你去回忆的城市,它所有的美好都是在回忆里的,其实也是一个挺禁看的地方。北京人、北京文化还有北京的食品,北京的一切吧,都有它鲜明的个性。然后北京好看的房子,我特别喜欢四合院儿,我特别希望它能保留得多一点,不想让这种快速的建筑磨掉北京自己的光芒。

 

《小康·财智》:北京让您回忆起了什么?

刘孜:好的东西就会让你深深的让你烙印在你的脑子里,眼前看到的这些东西都是日新月异在变,看到这些东西,你就会想起跟哪个人在一起。我觉得最像北京的地方我觉得是鼓楼、地安门、后海。我有的时候在想,以前有那么多的城墙、城楼、箭楼,现在看来都是回忆了,所以我觉得北京应该是个回忆之城。

 

《小康·财智》:很多老的建筑都在消失。

刘孜:北京的这个城市,长久以来的文明和它的辉煌,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是不多的。所以这是一个很伟大的城市,现在的城市化近程,让他的这些东西越来越少了。但是吸引人的还是那些东西。

 

《小康·财智》:您喜欢的设计作品是现代都会风格的,却喜欢北京的古老。

刘孜:我很喜欢有历史城市,在巴塞罗那,如果没有那些老房子,这个城市就是去了它的生命力。但我还去寻找那些设计酒店,我看到那些设计酒店里的人性化的服务,和对你最贴心的关怀,对他的每一个设计都考虑到使用者的感受。这些东西放在老房子里面,出来的那种感觉很特别。我觉得好像媳妇找到一个最适合他的老公,好像一切都对了。我喜欢现代都市风格,就是希望身边的一切都是以这种方式存在的。他应该是以一种最舒服的方式存在。我觉得为什么有时候在城市里特别雄大的环境不是特别舒服,因为是人们让它变得有压力。这些建筑逼迫人,人的生存空间会特别狭窄,你的一切都不会无限释放。

 

《小康·财智》:不舒服的地方在于?

刘孜:不方便,就像一件家具,设计者的设计出来就是要实用,我觉得一个城市也是这样的,一个路,应该是什么样子。以前还有小脚老太太,那路宽得都很难让她走过去。他城市设施,房子是不是实用,住在里面的人的感受是不是考虑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觉得这些想得不清楚就盲目的把它拆了,重现建一个东西,然后再拆、再建,我觉得这是一种重复和浪费。没有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