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乃文:吹响“风投”集结号

标签:
杂谈 |
分类: 明星理财生活 |
李乃文:吹响“风投”集结号
拍完《集结号》,李乃文的事业和财富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从毕业时每场话剧50元的人艺剧场走出来,到如今集结华谊兄弟旗下,李乃文又同时吹响了他的另类“风投”集结号。
文︱《小康·财智》记者
通常,人们会借着交换回忆来了解彼此,却很难逾越时间把“深刻”凝结在对方的记忆里,李乃文的笑声却有能力让这种“深刻”,在别人的内心保持长久的温度。能够感受得到,那个笑声里除了他刻意带给别人的快乐,还陈酿了掩熄独自悲伤的真诚。
李乃文是话剧舞台上笑中带泪的“杀手”,他敲碎了多少女孩的芳心……
我的一个闺蜜是李乃文的粉丝,她说她很少喜欢哪个演员,但对他情有独钟。同样很多年前,我在兵马司胡同的青年剧场看《恋爱的犀牛》时,清楚地记得,一个年轻的女孩在台下高呼,“李乃文,我喜欢你……”那时,他还带着青涩少年的不善粉饰“安慰”人家:“你别这样,比我演得好的多着呢……”
他能在采访时认真听完我讲的一个很冷的笑话,然后哈哈大笑,还会继续轰动笑话的尾声;他在朋友面前永远以灿烂示人,朋友不解:“嘿!奇怪了,你怎么天天都这么美?”;剧组里的人说,有李乃文在,无论在哪里苦哈哈地拍戏都变得不再难熬……李乃文说他喜欢演笑中带泪的角色,因为自己的人生就是如此。
Tips:李乃文小档案
姓名:李乃文
身高:180cm
出生地:天津
毕业时间:1997年
毕业院校:中央戏剧学院
特长:英语 骑马
爱好:羽毛球、旅游
最喜欢的角色:对于自己演绎的每一个角色都喜欢
Tips:李乃文代表作
《大河》
《重来》
《集结号》
《爱情的牙齿》
《像鸡毛一样飞》
《动什么别动感情》
《派出所的故事》
《恋爱的犀牛》
《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
五岁赚“大钱”
李乃文说他正在拍的新戏《爱在苍茫大地》里的膏药就有点像他,吊儿郎当,但稀里糊涂赶上的机会还都不错。就拿小时候来说,因为任性不想上幼儿园居然上了“班儿”,挣起了钱。
李乃文的父亲是位老中医,母亲是天津人艺的话剧演员,父亲一心想让他子承父业,干中医这行。李乃文说直到自己大二才觉得中医也挺有意思的,那时候跟父亲开玩笑说,其实自己学中医也不错。“我爸特惊讶,高呼‘儿子你早说呀……’可能干上演员这行也是缘分吧。”
五岁的李乃文常跟妈妈到天津人艺去排演话剧,有一次正好赶上剧组缺一个扮演孩子的小演员,找了很多小朋友来试戏,导演都不是很满意。看见在一边玩的李乃文,导演决定让他来试试戏。“后来长大了也是听我妈说的,说给我放到哪都不犯怵,哪怕台下都坐满观众,演得也还挺好,后来就用上我了。”李乃文的妈妈也主动征求过他的意见,问他是否也想演,“那时候我的想法特简单:只要不让我上幼儿园,干什么都行。”从这开始,到李乃文上小学前,他一共排演了四部比较有影响的话剧,并且都是大剧场话剧。
“那时候每次演戏的‘工资’也没有留给我,全上交给家里,做日常开销了。现在想起来可能加在一起还是一笔‘大钱’。”李乃文说那个时候父母都是吃死工资的,自己还有个哥哥,这些钱拿来补贴家用最实惠。
小工资也有春天
和很多削尖脑袋进中戏的学生相比,李乃文到中戏读书显得有点“傲慢”。
高中时候李乃文的英语学得很好,也一直希望自己能考上一个英语专业比较好的学校。母亲说他是块演戏的“料”,说什么都让他去试试考中戏,没想到一考就通过了。他显得有点不好意思:“觉得上中戏要的文化课分数也挺低的,不用再念书了,后来就去玩了,没再念书。就这样上了中戏。”
他说自己小时候的理想并不是当演员,和那个时代的很多小孩的理想一样是当科学家。他开玩笑说:“后来才知道,你喜欢科学,但是科学不喜欢你。”好在他的性格就是那种干一行爱一行的人:“最终干上这一行,就得学啦,然后越来越发现,这个行当的发展空间很大,很禁琢磨……”说这句话的时候,他显得很陶醉。
李乃文说他演话剧的时候很享受。他说每一次骑车从酒仙桥到儿艺的路上心里都是满当当的,一路想着角色,想着戏;演戏的时候又会特别投入;演完戏又是兴奋的极点,就这样再带着角色的余温回家入睡,回想时,都觉得无比春天。
可追溯起享受的起点来,一切却又显得不那么春意怏然:“那个时候住在酒仙桥,白天还能坐公交、地铁,到了晚上,演完话剧再大家聚个餐,回去就没车了,怎么都得打车,后来干脆借辆自行车来回骑;一般话剧票还很紧,来请朋友看话剧都得自己花钱买票。每场话剧挣五十块钱,一个月的工资别说能不能攒下,够不够花都是问题。”
李乃文明白刚毕业的男演员年龄处在一个尴尬期,他笑着说自己的长相不够“小生”,所以就需要时间的沉淀,也需要舞台的历练。他说想起来那个时候确实挺苦的,但他觉得男人吃点苦也是应该的。他用独特的慢语速感慨:“不受苦,哪儿知道甜啊!”说到这,他又笑了。
保守理财御风暴
李乃文说,钱只是财富一个很小的方面。他说自己最大的财富就是时时刻刻都很开心,“有钱就过有钱的日子,没钱就过没钱的日子,最重要的是你对生活的态度。而不能因为钱左右你的日子。”他说钱的意义本来就不大,你再被钱牵着鼻子走,钱就变得更没意义了。
所有的朋友都喜欢跟他一起出去吃饭,因为知道他一定会埋单。在圈子里,李乃文仗义疏财是出了名的,他的想法只是希望自己身边的朋友都好。“我会有一个潜意识,我挣钱少的时候就省着花,挣钱多的时候就会想,消费是不是在自己承担的范围内。挣钱就是为了花的。”
可以说,拍完《集结号》,对于李乃文来说是事业上的一个飞跃,他又加入到一线影星阵容强大的华谊兄弟旗下。回想起在每场话剧50块钱的日子,李乃文说,那个时候别说理财了,都要借钱过日子。后来一点点好起来,就知道财也是需要理的。
李乃文更相信保守的理财,所以买了定期分红保险。“这也是也是变向的存钱,我觉得这种‘强制储蓄’,对于我这种花钱没计划,又需要理财的人来说最合适。”他说自己买保险也是因为身边的环境,朋友们都在买,自己也到了“不月光”的年龄了。
除此以外,李乃文还是他母亲的“理财师”,“我妈喜欢买基金、股票,虽然我不是很懂行,但是身边懂行的朋友特别多,有时候聊天就会聊起来当下的理财形式。回家我就告诉我妈。”因为李乃文的“小道消息”,母亲还真赚了不少,母亲说得感谢这个准理财师儿子。
集结感情“风投”
提到日常的休闲爱好,李乃文得每一项里离不开朋友:和朋友一起打球、一起旅游、一起吃饭……他说自己人缘儿好可能是因为爱逗别人笑,他希望朋友跟他在一起的时候都是快乐的。
为朋友仗义疏财、两肋插刀,一个不合情理的事就发生在了他身上:理财保守的李乃文爱上“风投”。李乃文喜欢拿钱给朋友投资,他说其实就是朋友帮忙。
他的风头项目很另类:“杀人吧”。几年前,他的一个朋友找到他,说想要开一个杀人吧,就是一个专门的玩杀人游戏的俱乐部。为此,李乃文还做了非常细致的前期市场调研:“那个时候杀人游戏特别火,我就跟他说,虽然说现在市场形势不错,但是也要看它本身的游戏寿命。”刚开始的时候生意不错,但是这种杀人吧开的越来越多,也就逐渐萧条了。和那时候倒闭的很多杀人吧相比,他“风投”的杀人吧算不错,最后还收回了成本。李乃文说,这也是一种经历,成不成功不重要,重要的是以后说起来也是和朋友共同的回忆。
李乃文另一个正在筹划的“风投”项目是投资一家红酒坊。“因为我自己特别喜欢喝红酒,所以开一家红酒坊是我一直以来的愿望。”他曾经认真准备过“红酒坊事宜”,筹划地段、店面设计,就连前期投资的资金都准备好了,最后没开起来也是因为那个时期自己非常忙,又没有合适的人代理,所以一直搁浅下来。
李乃文正在准备赴法国参加开普中国电影巡回展,他主演的电影《重来》在法国院线上映后收到非常好的反响。本届巡回展卡尔卡松市的开幕影片,他将作为嘉宾出席一系列活动。卡尔卡松以红酒而闻名,喜欢品鉴红酒的李乃文肯定在那里收到意外收获。
他认真地说如果自己有五千万,一定要投资一个文化公司,最重要的不是赚钱。“把我身边混的不好的人都弄过来,大家一起做,一起挣钱,让每个朋友都有事干。”李乃文笑了笑。
聊天室:对话李乃文
快乐生活,本来就是
《小康·才智》:除了铺平了一条成名的路,您觉得话剧舞台给予您最大的财富是什么?
李乃文:最重要的一点,它给我建立自信了。到现在我也没琢磨明白为什么,我这个人从小特别自卑。但是话剧舞台一点点帮我建立了一个演员必须要具备的自信。这是一种无形的财富,我相信它会伴随我一生。
《小康·才智》:您演的所有的角色里,觉得哪个人物让自己特别难忘?
李乃文:说实话,当你接到一个剧本,碰到一个角色的时候,都必须爱上这个角色,具体摘出来说是哪个,我还真不好说。客观地说,每个角色都觉得特别深刻,每一个都是积累的过程。所以具体说是哪一个我还真没法说。
《小康·才智》:那有没有觉得跟自己特别像的?
李乃文:有!有很多,包括我自己的内心状态,包括刚才跟你说的自卑、不自信这种情况都有。我个人特别喜欢那种——可以让人笑,但是事后又让我很心痛的角色。这个跟我还比较像,我觉得很多东西都是自己关起门来自己的东西。我喜欢那种把快乐摆在别人面前,自己默默承受痛苦的人。
《小康·才智》:您是觉得自己能消化?
李乃文:能啊,而且我就喜欢跟人分享快乐,痛苦的事不愿意跟人说(笑)。
《小康·才智》:有的时候会不会觉得不高兴的事说出来可能会减轻很多痛苦?
李乃文:我知道,我知道,但是,习惯了。我身边朋友也说过这些,但是我还是喜欢自己承着。
《小康·才智》:有没有越承越多,承不住的时候?
李乃文:不会,我会自我调节,自己一个人想;还有就是转移注意了,找自己有兴趣的事去做,打打球,找朋友聊聊天。把这些事一旦转移好了,再用另一个好心态来回头看这些事的时候,你的角度会发生变化,你会觉得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小康·才智》:其实也是!
李乃文:本来就是(笑)!
《小康·才智》:那对自己以后的期待呢?
李乃文:好好拍戏呗,还有,好好活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