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使用AI,几分欢喜几分忧?
(2025-09-22 11:39:03)最近,AI在律师行业是一个热门话题,到处都在举办培训班,传授AI的知识和用法。大家也在纷纷议论,AI会不会替代律师的工作,人们似乎感受到了AI带来的便利,也感受到了它带来的冲击。
在这种情形下,大家言谈必提AI,不谈AI,不学AI,不用AI,似乎就要被抛弃了,至少是跟不上时代步伐了。
其实,我们这一届刑法委员会成立的第1年,也就是去年,李斌律师给大家组织了一次AI的专题培训。我们的李斌副主任已经成了AI方面的专家,常到全国各地,给很多检察机关和相关单位进行AI的普及培训。通过那一次刑法委员会的专题培训,我意识到AI对我们律师工作确实会有帮助,但是我并不认为它对刑辩律师的饭碗会造成多大威胁。因而我对AI并没有过多放在心上,更没有恐慌。
再一次关注AI,是因为看到两波立场不同的律师在微信群里为了某个案件进行争论,其中有人批评另一位律师的文章是用AI创作的,这个批评的“点”却引起了我对AI的再次关注,AI竟然能帮律师写出那么好的文章。
今年7月下旬,参加上海高院举办的刑事辩护全覆盖的会议。会议间隙,我和上海几位律师同行聊到了写作问题,他们感叹我每周都能写一篇小作文,觉得这样写作太辛苦,建议我试试用一些AI工具帮忙。宗新会长向我介绍说豆包好用,我们现场演示了怎么使用豆包,并让豆包针对某个话题写了一篇文章,AI的速度确实很快,几秒钟就完成了一篇小作文。这就使我觉得AI非常有趣。
当时我就想,万不得已时也可以用用豆包这个工具。
再一次接触AI这个话题,是从上海回来以后不久,京都律师事务所举办成立30周年庆祝会,同时也举办了圆桌研讨会。在这个会上,阮齐林教授发表了一个演讲,谈的就是法律人和AI的话题。这就让AI这个概念再一次进入了我的脑海中,我就有了用用豆包的想法。
这样,我在某个周末写完一篇小作文后,就想起来可以让AI帮助修改一下。此前我写完小作文以后都是让赵玉来律师帮我最后过一遍。这次我想看看AI对我的文章会做什么样的修改。
我就把那篇完稿的小作文发给了豆包,让它进行修饰,豆包修改的文章很快就出来了。看完后我非常吃惊,不管是句子结构还是用语,几乎找不到我自己文章的影子了。
我告诉豆包:你改的太华丽了,这完全不是我的风格。接着我就给豆包提了5点具体要求:第一修改错别字;第二修改错误的标点符号;第三修改个别使用不当的词语;第四修改个别不顺畅的句子;第五,我不喜欢书面化的表达,保留我的语气和风格。
这样,豆包改出来的文章就基本上保持了我原文的风格,也没有过多修改,大概仅有十来处的文字修改,对三五句话进行了压缩。
我看了一下这十来处文字修改的地方,觉得个别修改的词语还是过于华丽,有的过于书面化,与我朴实直接的表达风格不相符,我又把这些改了回去一些,仅采用了三五个词语的修改。
大概有三四篇文章就是这样让豆包作了个别的文字修改,这些文章发表以后,阅读量与以前相比有很大的下滑。有一次和助理聊天提到这个问题,她说把我的文章发到百家号以后,百家号就提醒说有AI引言,会影响阅读量。这个说法让我吓了一跳,这是不是意味着大数据就会认为我的文章用AI进行了修改,就不再是我的原创文章了呢?这个感觉让我很不舒服。由此,我就决定以后的小作文不让AI帮助修饰了。
当然,AI这么好的工具不能不用啊。后来我想到了一个使用AI帮助创作的小办法。比如我对某个词语把握不准,或者有两个词语难以选择的时候,可以让AI帮助分析两个不同词语在表达上有哪些区别,然后自己选择合适的词语。
比如律师要提高自己的“素养”和律师要提高自己的“素质”,这两个表达上有什么不同,就可以让AI帮助分析,效果非常好。
在我看来,AI还有一个好处。比如如果我欣赏某篇文章的风格,就可以让豆包帮助分析这篇文章的文字表达特点。这样我便能更深入的学习这篇文章的结构布局和文字表达,无形中自己的文字水平也可以得到提高。
当然,我知道AI人工智能工具对律师的帮助,更多还是体现在其他方面。比如查找收集法律规定,收集类案判决等等,这样的效率比人工要快得多。尽管这样的工作一般会有团队的其他律师来做,不用我操这个心。
现在,AI对于我来说,至少可以成为我的新华字典,成为随时能陪伴我的语文老师。
总之,AI人工智能会给律师工作带来影响,既有积极的,也可能有负面的。但是比例各占多少,是否会影响未来律师的职业,这点不敢做分析和预测。可以肯定的是,一时半会儿,刑事辩护律师不会被AI替代,不会失业。
当然,律师要跟上时代步伐,学会使用人工智能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