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莫之夭阏者”句式及注商

(2008-11-28 17:01:10)
标签:

杂谈

             “莫之夭阏者”句式及注商

                           江苏扬州市新华中学   何伟

人教版全日制高中《语文(必修)第四册》(2005年12月)《逍遥游》注解【莫之夭阏者】意为无阻碍。夭阏,阻塞。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2008年6月)节选《逍遥游》,注解【莫之夭阏者】无所滞碍。夭,挫折。阏,遏制,阻止。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5》(2004年7月)注【莫之夭阏者】没有什么阻碍它。夭阏,阻塞。

按:“莫之夭阏者”应是一宾语前置句,笔者以为,教材译法不妥。

从结构上看,在古汉语中,“莫”可用作无定代词,表广泛的否定。若没有先行词,表

示一种不强调范围的否定,一般都指人。如“保民而王,莫之能御”;若有先行词,表强调范围的否定,指人或物。如“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汉以后,“莫”发展出了否定副词的用法,表示禁止性的否定,相当于“不要”。可以表示一般性否定,相当于“不”。而“莫”常常放置于句首,常译为“没有人;没有谁”,引导宾语前置,如:

①时人莫之许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②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诗经·硕鼠》

③人莫之知 /  人莫与言《战国策·燕策二》

④以为莫己若者(《庄子·秋水》)

古汉语中,这种否定句式的宾语前置句,必需符合两个条件。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要有代词作宾语。如:

⑤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⑥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
⑦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齐桓晋文之事》

其次,从语境上看,此处用“大舟深水;草芥浅水”的生活实例,进行假设论证,假如大鹏无风凭借,此时,无需任何人“夭阏”,大鹏也无力飞行;假如可“培风”,则大鹏必然“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而图南,此时,则任何人想阻止,也是枉然(莫之夭阏者)。

 

 

通讯地址江苏扬州市新华中学语文组  何 伟   邮政编码:225009  

小灵通电话051482226809     邮箱:zhongyuan99@163.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