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文章气势磅礴,纵横恣肆;他的思想深邃宏阔,笼盖古今;他的寓言想像奇特,寓意深远;他的风格嘻笑怒骂,了无拘囿。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庄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庄子作为道家的代表人物,认为世间所有的道理法规,都应该是人们心中最自然的本真,而用不着任何外在的形式。而代表儒家的孔子却告诉我们,礼仪是非常重要的。儒道如此不同,为什么于丹教授却认为儒道是相生互济的呢?在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中,我们怎样才能保持内心朴素的自然,而不会在大千世界里迷失了自我?
于丹教授认为,要想真正感悟庄子逍遥游的境界,就一定要能够超越名利,而有一个淡泊的心态,是超越名利的基础。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淡泊为大;怎样才能从庄子的故事中,感悟世间的道理;怎样才能超越自我,达到一个理想的境界呢?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同时也是社会中的一员。庄子认为,在人的内心应该坚持自己的秉性而不要随波逐流,而面对外在的世界,则应该通达和顺应。而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内心的坚持和外在的顺应呢?庄子给了我们一种人生的价值观,做到“外化内不化”。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一些缺憾和不如意的事情,如果你放大这个缺憾和不如意,那你将永远生活在阴影之中。如果你用不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你就会拥有完全不同的人生。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逍遥游。但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这个游的境界似乎很难达到。人们被太多的物质利益所迷惑,小迷惑也许只是改变了人生的方面,大迷惑则改变了人的本性。人的物质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在疯狂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人们也就失去了幸福的生活。我们如何才能不被物质利益所迷惑呢,我们如何才能保持本性,去获得人生的幸福呢?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以世俗的眼光,来判断一个事物的有无和无用,庄子却告诉我们,境界的大小决定了对事物的判断,站在大境界上,才能理解什么叫做,天生我材必有用,才能有一个快乐的人生。
孔子曰:匹夫不可以夺志。一个有理想有志向的人,才会有奋斗的动力和前进的方向。那么孔子是如何评价他那些弟子的理想呢?《论语》中关于理想又有着什么忠告和劝告呢?请听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为我们讲《论语》心得之《理想之道》。
《庄子》里有许多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由于我们习惯于自以为是,常常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于客观事物,于是就会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现象。而我们又经常被社会中各种各样的外部评价所影响,而不能真正认知自己的内心,结果被所谓的潮流而左右,在纷繁的大千世界中,迷失了自己,我们怎样才能像庖丁解牛那样,正解全面地看清世界上的事物呢?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有自知之明?又怎样才能不受外部评价的影响,而正确地认知自己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