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给近期的状态不佳做个了断
(2009-06-22 22:33:36)
标签:
杂谈 |
我不晓得这样是不是在堕落。我这个状态竟然算作是状态不好么?随心所欲的生活,看自己喜欢的书,汲取自己想要的养分。只是在距离日语考试只有不到两周,我却生生厌烦了复习。不愿意去做题。我知道如果这样下去这次考试指定是要泡汤的。不愿意去冲刺,是否便证明了我骨子里的懒惰。最近喜欢读金庸,喜欢读王小波。尤其喜欢方块字码出来的段落,我只道自己是累了,要歇一歇,可就在这歇息中却发生了观念的变化。以前我崇尚忙碌,认为忙碌期来生活才有意义,可现在我不这么觉得,你辛辛苦苦忙碌着的真的就是有意义的事情么?也许你忙碌拼搏了半年一年的东西不过是考取了一纸证书,这张证书在你以后的生涯里不见得会起多大作用。可你却浪费了如此长的时间去思考。当大脑里塞满机械记忆的一堆杂物的时候,是没有空间用来运转思考的了。自己便是最好的例子,我自认为从初中确立了要考大学的目标之后的六年里,我便没再成长过了,或者说是以极慢的步伐在长大,本人强烈质疑自己的心理年龄。那个时候脑力眼里便全被各种公式定理塞的满满的,以至于进入大学仿佛还觉得自己是个孩子。大学三年的成长第一阶段是在大一,那个时候成天泡图书馆蹭讲座,见识了很多没有见识过的东西。第二次成长是在假期的兼职和实践,各种各样社会上的刺激扑向我,让我不得不思考不得不长大一些。然后得成长便是这半年,大二发奋背书的那段日子让我感到空虚,虽然拿到了奖学金,得到了物质上的奖励,可精神上却又重归了曾经的匮乏,再后来我不再仅仅是背书争取好成绩,眼光又重新洒向了书籍,以及各种自认为能弥补我白痴现状的讲座。在这半年里沃有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思想的变化。由此我得出成长的基础在于思考,踏入社会了,社会上的种种现象与你相关,逼得你不得不思考作出决策,而书籍又是及引发人思考的渊源。我这里所指的书籍,当然不会是你应付考试而大背特背的专业书籍。专业书籍也是好的,但要在没有考试的逼迫下,发自内心的自愿去翻看,汲取营养时才好,那时它便是一座极大的知识宝库。而除此之外呢,课外书以前我涉猎的极其狭隘,基本就是些散文诗词小说之类,现在却不一样了,书是用来传授知识经验的,自己哪方面匮乏自可以去翻看那方面的著作寻找答案。四月份,疯狂读书的月份,那个月读的书,写的评论竟相当于我大二一年之所读。只是转来转去,终于又走进了文艺图书阅览室,它是如此的有吸引力。只是所读的领域也不一样了,思想的变化,口味自然也会变化罢。
也许是借口,我终究是愿意跟着自己的想法去做,不愿悖心意而行。
崇拜的力量是无穷的,任别人说的天花乱坠我都不为之所动,思想不为之而化,但崇拜的力量却让你不由得向他的方向倾倒。崇拜让我重新拾起了曾放弃的东西,并时常用他的目光检阅自己。人道人生若只如初见,相见不如怀念。时间越是久远,他在我心目中的恶形象越是清丽光辉,我愿意就这样一直崇拜下去,不计较凡人俗念。请不要破坏我心中的这片美好。让我这样怀念下去——我永远的小齐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