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知识
1、 结构:
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l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2、 角色:
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
女主角称正旦。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3、 剧本的构成:
戏剧语言由曲词、宾白、科介三部分组成。
曲词是剧中人物的唱词。
宾白是剧中人物的说白,包括独白、对白、旁白、带白(曲词中的说白)。
科介是剧中关于动作、表情、音响效果等方面的提示。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生卒年不详。他一生“不屑仕进”,生活在底层人民中间。
关汉卿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会吟诗,会篆籀(zhòu汉字一种体例,即大篆),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会围棋,会双陆”,“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艺、生活和个性。
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元人四大爱情剧
关汉卿的《拜月亭》、
白朴《墙头马上》、
王实甫的《西厢记》、
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中国四大名剧
王实甫的《西厢记》
汤显祖《牡丹亭》
孔尚任《桃花扇》
洪昇《长生殿》
中国古代十大悲剧:
l
《窦娥冤》 ──元朝关汉卿
l
《赵氏孤儿》──元朝纪君祥
l
《精忠旗》 ──明朝冯梦龙
l
《清忠谱》 ──清朝李玉
l
《桃花扇》 ──清朝孔尚任
l
《汉宫秋》 ──元朝马致远
l
《琵琶记》 ──明朝高则诚
l
《娇红记》 ──明朝孟称舜
l
《长生殿》 ──清朝洪升
l
《雷峰塔》 ──清朝方成培
中国古代十大喜剧:
l
《救风尘》 ──元朝关汉卿
l
《西厢记》 ──元朝王实甫
l
《看钱奴》 ──元朝郑延玉
l
《中山狼》 ──明朝康海
l
《墙头马上》──元朝白朴
l
《李逵负荆》──元朝康进云
l
《幽闺记》 ──元朝施君美
l
《绿牡丹》 ──明朝吴炳
l
《玉簪记》 ──明朝高濂
l
《风筝误》 ──清朝李渔
4、元曲四大家
l
关汉卿
代表作《窦娥冤》
l
马致远
代表作《汉宫秋》
l
白朴
代表作《墙头马上》《梧桐雨》
l
郑光祖
代表作《倩女离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