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中秋,上海-乌镇。
几年前,曾经看过黄磊刘若英演的《似水流年》,小桥流水的感觉,节奏慢了再慢,恨不得停止不前,让男女主角定格在某个瞬间。奶茶身上透着清新脱俗,我很喜欢。中秋前夕,只计划去上海,临近几天看了上海东方卫视曹可凡采访蔡康永的电视,采访地点是夜幕下的乌镇,忽然就想去那里了。
尽管去的当天,天公不作美,乌云密布,中途下起雨来,却不影响什么,本来就是江南水乡,添点雨,意境体会得更真切。
有水的地方,总有几分灵气。或许是自己出生在四川一个风景秀丽的小镇,对这种小镇文化和氛围尤其热爱。小时候,最爱清晨自己拿着一个碗,走到镇里街上一家卖酸辣粉的店买一碗香喷喷的酸辣粉端回家来吃。N多年只吃那一家,就连上大学后回家,也会跟老妈去那家老店坐在街边吃一碗,直到后来镇上全部大维修,再也找不见那家老店。儿时的记忆回味起来竟是那么甜蜜和温暖。
江南小镇,别有一番风景。需要慢慢走、慢慢看、慢慢品。
桐乡花鼓戏,看过没,喏,就是这个啦。
早上10点从上海出发,开到乌镇将近2个小时,大中午了,饿得不行,先去填点肚子。

这个是当地特色菜,羊骨头,也就是北京说的羊蝎子。我看着以为是排骨。大锅摆在街边熬煮,闻着就受不了,太香了。
小时候特爱吃叮叮糖,经常有一个人背着背篓,边走边敲得叮叮响,走街串巷,每次路过我家楼下,我就会下去买几毛钱的叮叮糖。这个有点类似,叫麦芽糖,师傅正在做。

乌镇有一块地方全是餐馆,绝对原味,就连墙上壁画女人都是N年前旧上海的味道。边品尝特色菜边透过窗户欣赏风景,真是美啊。
吃饱喝足,该慢悠悠地逛鸟。
住在里面什么感觉?真可惜,当天去当天回的上海,没感受到夜景,下次多腾点时间小住几日。
每天清晨打开窗户望着河上经过的小船,胡思乱想或者发呆,都是理所当然,太符合这里的意境了。正如生活在成都的人,理应庸懒,不然都与整个城市有点不和谐。

瞧瞧猫咪,多会享受生活,先午睡一会儿,你们爱参观哪参观哪!

据说有一座桥被戒严,因为有人要跳河,警察不让从那边过,于是人都拥到这座桥了。看看多吓人,真担心桥塌了。

老爷爷独自坐在街边,看着人来人往,是在回忆自己的往事还是在关注游人?他会不会一辈子没离开过乌镇?

织布机
看这一条条染后晾起的布,忽然想起小时候看的电影《菊豆》。

师傅正在做手工活。

没想到乌镇还有地方藏了这么多床,各式各样的老床。不过我觉得睡起来估计不太舒服,就这些框框看着就有点阴森。
这是大名鼎鼎矛盾先生家的灶台。一看就是大户人家。
大雨过后,空气变得更清新。
最近旅行频繁,每到一个地方,总不想回来,会瞬间萌发一些奇怪的想法,比如希望在芭堤雅海边打工,只要让我能天天看到海上日出日落就好;比如在潜到海底的时候,我知道没人听得见,于是大声说了好多鼓励自己的话,当时想海都敢潜了,还有什么难得倒我?来到乌镇,我也不想走,想呆在这里一年半载。没准,将来有机会去到丽江,我更不想走了。
去到上海见了四个老友,认真地过了几天上海生活。说实话,上海这座城市可以满足小资的调调,干净繁华,而我竟然在上海会有点怀念北京!
可是,在北京呆了几年的我,为什么始终没法找寻到那种安定感?会时不时怀念成都!
最近在慢慢改变,不能改变命运,只好改变自己。或许旅行真还有点作用,心境调整得越来越平和,接受一切现实,不再想去争论、抱怨、追究什么,用曾姐姐的说法,就是“从了”,而且要不断修炼到“完全从了”,那将是我所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
添置了一些可以充分唤起我童心乃至温暖的饰物,开始重新拾回当年用心布置成都小家的感觉。是的,我要好好爱这块地方,尽管它不是我的!
PS:这次短途旅行第一去了北京火车南站,第一次坐动车。不过去上海的动车还是时间长了点,9个小时,坐滴,下次坐动车还是选择5个小时以内的吧。

北京火车南站修得跟飞机场一样,出租车都要绕几大弯才绕上去,大厅非常干净明亮,完全不象其他火车站那么杂乱人多,进站也相当方便,真不错。

第一次坐动车哟。留个纪念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