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员工关于培训的投诉
(2011-12-13 16:02:31)
标签:
培训名师实效需求财经 |
分类: 管理常识重弹 |
一位员工关于培训的投诉
办公桌上摆放着一份企业内刊,名叫《才富》。其中的一篇关于企业培训的文章《培而不训》引起我的共鸣。
内刊编辑姜朝霞在发员工投诉前发表以下评论:
内部讲师培训、外部专家培训、读EMBA、出国进修……如今企业对培训的热情与重视已经达到“空前”的程度,企业也为此付出不菲的成本和众多的精力。可是这些企业的这种热情往往表现为“剃头担子一头热”,员工接受培训的效果和反应并不高。
每次培训过后,公司也会做问卷的调查,员工相信企业是看得到“民意”的。可是公司似乎并不在意培训的“无用功”,仍然热衷于此。每次看到公司招聘广告上写着“每年提供10次以上培训机会”的宣传语,人们就不禁哑然失笑。
这个问题是非常普遍的。究其原因有三方面值得企业管理者和培训师深入思考:
1、培训要讲究实效,必须从员工的需求出发。不要一门心事地认为我给你培训,就是对你的帮助;也不能认为我是讲师,我讲什么都是对你的提升。培根说过,“书籍使一些食而不化的人疯疯癫癫”,给员工讲一些自己就食而不化的东西,培训者自己就是疯疯癫癫。什么员工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培训,没有调查清楚,无异于浪费公司的钱财和员工的时间。
2、培训课的老师不需要有名,首先需要基础扎实;不一定需要激情,首先需要内容有用可操作。现实情况是所谓的名师价格远超所值(如果我算“名师”,也已物不达值),完全是因为企业选择课程不求实效,为装门面而培训。我想,还不如在企业内部推荐某一岗位中的优秀者作充分的准备,然后和同事交流,这就是很好的培训。
3、企业管理培训首先是科学,一些基本理念都是西方管理学家研究过很长时间而且已经成为定式的,不要听一些人胡诌、忽悠。任何一个小时的课下来,总有一些基本观点,学员可以追究讲师是从哪里得来的,虽然他是老师,但他也是在卖东西,消费者有品质追究的权力。管理培训还必须给出一些做事的方法,小班培训还应该有一些工具的训练。我从不相信现代人中,能把《易经》、《孙子兵法》、《论语》的理论用到企业管理上,大多数是拉郎配而已。
以下是转发的员工投诉的来信。
尊敬的培训组织部门:
关于《成功学》的培训终于结束了。你们很专业、很细致的给我们发放了调查问卷,征询我们的意见。我很认真的填写了。几乎所有选项我都填了“不满意”,除了“培训场所的设置”一项,因为这家酒店的大屏幕投影仪和中午的自助餐确实都很给力。
你们问我:对主讲老师是否满意?我很不满意。你们一定会说,行业排名前几位的金牌讲师你都不满意?知不知道他讲一天课够你半年工资?是的,老师的口才确实不错,又学识渊博,引经据典,讲一些我们第一次听说的成功故事。总而言之一句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其实,他太低估我们了,“卧薪尝胆”我们还是知道的。这位一直在读书,如今还在读博士的老师,他知道我们基层员工的成功路径吗?若说吃苦,我们比他更有发言权。
再说说培训的主题:成功学。这一定是你们灵光一现想出的好主意。每个人都想要成功的嘛!看谁还会说:“这次培训主题不是我们感兴趣的!”确实,上次你们组织的“房地产投资”培训课,我们因为没有闲钱投资而集体罢课,但你们也不能因此走向另外的极端啊!你们似乎从未真正关心我们的需要。比如,最近公司员工很多人正在冲刺考工程师认证,你们为什么不组织一下这方面的相关培训呢?我相信绝对不会出现这次培训课上三分之一的人呼呼大睡,三分之一的人交头接耳,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做笔记的情况。不是打击你们,做笔记的人里有三分之二其实是在做工程师认证模拟试题。
你们也许看出了我们对培训的厌烦。所以,你们调查:您认为每季度组织几次培训较合适?如果我们回答组织一次或者零次,你们会不会很为难?因为我们的公司福利说明里用黑体字标注了:每季度组织至少四次培训,让每位员工都有学习、提升的机会。这是我们公司的福利,说起来何其骄傲!这证明了我们公司的实力,每年吸引那么多刚毕业的新人进入我们公司,想着获得免费的学习机会。我当初就是这么来的。可是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上过一堂让我有收获,又对工作产生影响的培训课。
说到对工作的影响,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考虑过,但我知道我的顶头上司是肯定考虑过的。因为自从上次参加了你们组织的技术培训,我们领导遇到难题就会让我去解决。解决好了是应该的,没有解决好,劈头就是一句:“公司花那么多钱给你培训,都打水漂了吗?!”其实我也很心疼公司的成本,那些钱确实打水漂了。不是我没学好,是那位老师讲的技术太先进,我们公司用的设备根本不能实现。所以拜托你们下次组织这种尖端的培训课,能否先跟领导打声招呼,这课只是听听而已,长长见识,在我们公司不可能实现。或者你们可以说服领导更新设备?
以前没有写过投诉,所以格式、风格、基调、逻辑等等可能都不规范,若你们真关心员工的成长,从这封信你们可以推断出,我们的员工需要培训沟通能力和公文写作。盼回复!
一名老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