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仅用“是否有用”来衡量预防,错!(三)

(2011-04-21 00:39:50)
标签:

日本

微软雅黑

隐患

汪中求

中国安全生产报

分类: 管理常识重弹

仅用“是否有用”来衡量预防,错!(三)

---访《零缺陷工作》作者汪中求

 

计划并非没有变化快

在企业生产中,隐患的出现是必然的,认为“隐患总是不期而遇”的人缺少对隐患的预测能力。

人们普遍认为,隐患是与生产相伴而生的,有生产就有隐患。因此有的企业认为,隐患层出不穷,难以应对,即使制定了消除隐患的计划,也经常出现新的隐患或者隐患发生变化,因此不少人感叹“计划没有变化快”。

汪中求认为,在企业生产中,隐患的出现是必然的,计划并非没有变化快,认为“隐患总是不期而遇”的人缺少对隐患的预测能力。而提高对隐患的预测能力,可以从意识和技术两个层面来实现。

从意识层面讲,要培养绝对安全的意识,企业要树立“绝对安全是可以实现的”理念。美国杜邦公司是一家生产炸药的企业,成立170多年来,从未发生过事故。这样的高危企业本来是隐患重重的,但是该企业树立了绝对安全理念,将办公司建在炸药仓库上面,强迫自己将安全预防工作想的很周到。目前,我国要求在煤矿、非煤矿山领域实行领导干部带班下井制度,其目的之一也是让企业领导强化绝对安全的意识。

从技术层面讲,要树立标杆。在这里,汪中求特别提出“尊重专家而不盲从领导”的观点。

首先,由于分工的专业化,使得每个岗位的人员都有成为专家的可能。因此,汪中求提倡企业让员工尽可能长时间在一个岗位工作,这样在技术层面,员工就可能成为标杆。员工成为标杆,工作失误率自然就会大大降低,发现问题和预测问题出现的能力也会大大提高。例如,在一家生产光驱产品的跨国企业,出现光驱脱落的质量问题后,该公司派日本和美国的研发人员进行了长达8个月的调查,没有找到原因。而岗位员工只用了一句话就解答了疑问:是胶的质量有问题。

其次,领导决策往往存在一定的误差。例如,每一年生产型企业都要对设备进行大修,而领导对技术的了解很可能不如专家,其决策往往不是最科学的。因此,对于技术方面的决策权,企业领导应主动交给专家。

 

 

                          转引自《中国安全生产报》2011年3月5日第六版

 

推荐相关博文:

仅用“是否有用”来衡量预防,错!(一)(2011-04-12 21:18:59)

仅用“是否有用”来衡量预防,错!(二) (2011-04-16 20:5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