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汪中求
汪中求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869
  • 关注人气:3,56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仅用“是否有用”来衡量预防,错!(一)

(2011-04-12 21:18:59)
标签:

安全管理

零缺陷工作

预防

安全带

财经

分类: 管理常识重弹

仅用“是否有用”来衡量预防,错!(一)

---访《零缺陷工作》作者 汪中求

今年初,北京汪中求细节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咨询师汪中求出版了《零缺陷工作》一书。在该书中,汪中求阐释了零缺陷工作的含义---把人看成组织的主体,把人的态度放在比技术更重要的立场来思考,并且坚信随着人的素质提升,一定能提前预防和主动改进缺陷。

零缺陷作为管理学概念在20世纪60年代由“全球管理大师”菲利浦▪克劳士比提出。零缺陷中“缺陷”的含义是“离满分还差一截,距完美还有一点”,而零缺陷就是要消除不完美,达到满分。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应消除不完美,达到满分。今日,记者采访了汪中求,他阐释了零缺陷理论对于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并分析了安全管理目前存在的几个误区。

安全管理 ≠ 其他管理

其他管理做不好带来的可能只是财产损失,而安全管理做不好带来的很可能是“灾难”

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汪中求认为,如果将安全管理等同于其他管理,无疑是非常错误的。对于安全管理与其他管理的关系,汪中求是这样理解的,其他管理做不好带来的可能只是财产损失,而安全管理做不好带来的很可能是“灾难”。

汪中求这样说明他的观点,一个生产型企业,如果在成本管理中出现失误,导致选择的原材料不合适,带来的最多只是生产成本的增加。而如果在安全管理中出现失误,那么很容易导致事故发生,甚至“全盘皆输”。

零缺陷理论从不同层面强调管理要追求完美。汪中求认为,为了确保不发生事故,安全管理同样应追求完美。而这种完美可以通过零缺陷工作来实现。航天工作者便是零缺陷理论的实践者。汪中求认为, “嫦娥二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源自每一位航天工作者追求零缺陷的工作态度。在这个存在诸多风险、难度系数非常高的领域,卫星发射团队提出了“操作零缺陷”的要求。为了实现“操作零缺陷”,航天工作者倾注了极大的工作热情,并且做到了这一点。在航天领域尚且可以实现零缺陷,企业的安全管理同样可以实现零缺陷。

别说你的预防“没有用”

安全管理的作用是确保企业正常有序运转,好的安全管理会让人“几乎感觉不到他的存在”

在我国,预防一直被放在一个很高的位置。但直至目前,安全管理的预防性投入依然被不少企业看成负担。有分析认为,企业不愿意进行投入,原因之一是安全投入不能像其他投入那样带来直观的经济效益。因此,有些企业认为,安全投入“没有用”。

汪中求认为,用是否有用来衡量安全预防工作本身就是错误的。他说,几乎99%的安全带都没有发生过作用,一旦它发挥作用,就意味着你要面临很大的危险,而它可以使伤害程度降至最低。这便是安全带现象。安全管理的预防和预防性投入就是一种安全带现象。企业管理者绝不能希望安全管理的预防“有用”,因为一旦“有用”,便意味着企业的安全管理出现漏洞,发生了事故。安全管理的作用是确保企业正常有序运转,好的安全管理会让人“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汪中求说,安全管理与企业其他管理的关系是系统配置的关系---没有安全系统,其他系统没有必要存在。例如,在人体中,心脏和肺就是一对相互辅助的系统,一般来说,如果心脏功能衰竭,肺部功能也会丧失,反之亦然。没有安全管理,企业的其他管理没有任何意义。

汪中求认为,目前我国不少企业对安全管理预防的概念在认识上存在偏差。假如事故距离企业有100米,不少企业在距离事故不到10米的地方才开始设防,而真正的预防应该是在距离事故10米之前,甚至在距离其100米得地方就设防。例如:对于一座建筑物来说,有的企业认为在建筑物内配置一些消防设施就是做好预防了,而真正的预防应该是从选址开始的。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企业不愿意进行预防性投入也是有原因的。汪中求分析,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发育尚不完善,恶性竞争导致商品流通的低价位。这种低价位无法支撑企业进行正常的技术研发、提升安全管理。长此以往,便伤害了整个行业的发展,进而伤害了安全。

因此,汪中求认为,谈零缺陷工作不能就事论事,而是要从重新认识工作开始。不要把工作仅仅看成“换饭吃”的工具,而要认识到它是人的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一个人只有拥有了积极的心态,才能够在工作中找到乐趣,进而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做到零缺陷。(未完待续)

转引自《中国安全生产报》11年3月5日第六版

 

推荐相关博文:

态度比技术更重要 (2011-04-07 20:5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