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管理常识重弹 |
细节与战略、与人性化
汪中求:好,请坐。本来我只回答一个问题,但是既然是最后一次,我就把两个问题同时回答。
第一个问题,关于细节与大局,或者细节与战略的关系。我的《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决定成败Ⅱ》两本书上已经有比较详细的解释和说明,《细节决定成败》有一个章节,题目叫做《战略:从细节中来,到细节中去》,这个章节,我们提出过几个有关的观点:
我们认为战略当然决定成败,大局当然很重要,在更多的情况下,她比细节更重要,这是必然的,我们讲“细节决定成败”,并不否定战略也能决定成败;在中国当代社会,我们并不主张所有的人都去讨论战略,更不主张一个组织的所有人都去研究战略,这不需要,也不现实,一个组织研究战略的人毕竟是极少数,大多数的组织都是“征求多数的意见,找少数人商量,最后一个人做决定”,作为战略,它是极少数的高层来做的事情,当然她需要征求更多人的意见,或者进行大面积的调研,那是她的工作的一部分,但并不等于战略是大部分人做的,根本不需要所有人都去思考它,更无需大多数人都全身心参与进去。
一个好的战略的形成,一定是有深入的细节的调研,才有可能形成的,如果放弃了细节,绝对不会有一个真正正确的战略。
所有的战略,如果它是正确的,那么如何去实现战略,最终会落实到细节上,战略需要分解成规划,规划分解成计划,计划分解成进度表,进度表再分解到具体的岗位和流程环节上,这就是细节,因此战略最终的实现,只能靠细节来实现。
第二个问题,关于对员工有一些强制的要求,与员工的积极性之间的矛盾怎么去解决?关于这个问题我的《细节决定成败Ⅱ》里边专门讨论过关于人性化管理和员工积极性调动,在这个方面说过我的“十条经验”,在这里我不能一一去谈,但是我想说的是两点:
第一,我从来不认为对员工的基本操作程序和基本规范要求予以强制,就一定是消灭人性的,就一定是不人性化的,我不这么认为,因为有些最基本的东西是必须强制的,包括我现在对小孩的要求也是如此。我有两个小孩,小的现在才一岁半,这么大的小孩我对她的训练很多就是强制的,你可能想象不到。比如说,我从来不让她晚上11点到早上6点吃东西,包括吃奶。
我认为一个人生命会有它的本能,有后半夜不吃东西的能量,可以在11点之前吃饱,后面不吃,此后她就不存在后半夜要吃东西的习惯。所以,我那个小孩,从来后半夜不吃东西,她自己也没有任何麻烦,后半夜从来也不哭。习惯了就好了,勉强成习惯,习惯成自然。不知医学怎么认定,没听人说后半夜一定要吃东西。很多的母亲和父亲总是见孩子哭就喂奶,什么时候哭什么时候喂,所以一天喂到晚,没有什么节奏,所以这个小孩子也没什么生活习惯,这反而破坏了这个小孩,我认为是不对的,小孩也没有节奏。
我的小家伙四个月开始就让她爬,不放在摇窝里,扔在地上,哭也是这么回事,不哭也这么回事。我坚信,没有一个小孩是哭死的,让她哭,哭也没什么了不起,哭反而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她一哭我就高兴,她又在体育锻炼了,这不很好嘛。女儿很小就开始在地上爬,到了8个月就爬得飞快,不到一岁就站起来,现在16个月就可以跑了,18个月会爬楼梯,自己上下,从不用担心。我也不是说我的教育就一定是成功的,至少不是失败。强制性的爬,强制性站起来,强制性走,没什么了不起。还有,大家可能听了更觉得莫名其妙,我会把她的手强制地塞在那个还是烫的热水里面,烫。我是她的父亲,我不可能不比你更爱她,我为什么这么做呢?把手放在水里烫,烫了几次之后,她就知道这个冒烟的水是不能碰的,所以我那个小孩现在从来不需要担心她会烫着,所有冒热气的东西她不会碰,因为她被烫过,她知道。还有,小孩玩插座,小孩对插座特别感兴趣,对那个小小的空洞很有兴趣,老是拿那个小指头往里面塞,如果两个指头同时塞进去,就很让人担心。怎么教育?一岁多怎么教育?没办法教育。我就采取一个强制性的措施,当她的面把一个电蚊器插进插座孔,电蚊器烧热烧烫了,然后拿她的手放在发烫地电蚊器上,烫,哭,再烫,连续烫三次,于是她知道,从那个洞里面出来的东西烫手,后来就不碰那个洞。我对自己小孩的教育也坚持这个原则,很多东西是强制的,因为完全没有强制就是对她的溺爱。
对员工也是如此,很多基本的操作,很多基本的流程,很多基本的标准,必须强制执行,否则你就是对员工的溺爱,溺爱就是损害,最后可能完全没有能力去工作了,那有什么用呢?所以,真正的人性化,就必须首先让他成为一个合格的员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不认为强制就一定是对员工不爱,反倒是更大的爱,“大爱无形”。
2007年12月8日在军事医学研究院答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