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细节与战略、与效率

(2007-01-23 19:53:32)
标签:

细节

战略

效率

分类: 管理常识重弹

细节与战略、与效率

——武汉答记者提问

 

荆楚网记者:你提出细节决定成败,是在大策略不出错的前提下,执行中细节出错,那么,是否说明,制定大战略时对细节注重不够?第二个问题是,最近,我们在网上有很多网友对中部崛起、武汉城市圈这些大型的话题作了很多方面的探讨,您觉得这样的探讨是不是不关注细节的表现?

 

汪中求:中国现在绝大多数人都去讨论战略,这是个错误。没有必要让所有的人都去关注战略,战略是极少数决策者的事情。当然,决策者做战略,也需要到基层去了解情况,但我们根本不主张所有的人去谈战略,这没有意义。

所有人都去谈工作,谈工作的细节,这是必要的。细节决定成败,但不代表战略不重要,我汪中求不可能否定这一点,不可能这么说,而我的意思,显然是在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做细节的。但,我书的题目不可能去写四个定语:在什么什么符合的条件下我们再去努力做好细节。这就不是书了,这就不是题目了。有些人根本就没有耐心去看书,我们说说书上第一章的最后一节“战略:从细节中来到细节中去。”

战略首先就是细节中来的,如果制定战略,却不去关注细节,不去了解一线的基础材料,我们的战略往往就是胡扯。中国社会多年以来,拍脑袋做战略、拍胸脯作保证、结果拍屁股走人,这个事情还少吗?同时也必须回到细节中去,因为一个战略可以解剖成各个计划,计划可以解剖成若干个环节,每一个环节就是一个细节。更多的人更多的事件是要从细节角落去落实的,而不是人人都去讨论战略。

事实上,战略哪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去谈的呢?而且我也可以这么说,企业文化,事实上也不是所有企业都已经形成的。当然我不研究企业文化。我个人认为,企业连管理风格都没有形成,根本谈不上文化。我是属兔的,属兔的两天不给草吃,或者吃了一把带水的草就拉肚子,第二天不治立马死掉。我们不是西方的骆驼,骆驼在沙漠行走七、八天没有问题,因为牠身上有两个水囊,一个月不喝水都没有问题。我们还做不到这一点。

我们很多企业一年挣的钱,恐怕只够西方一个高级白领一年的个人收入,比如大家听说过,美国克林顿当政时期的财政部长罗宾,现任高盛投资集团的副总裁,年收入是1000万美金。我们多少企业一年的收入能有8000万人民币?所以,我认为每个人不要都去讨论战略,都去讨论企业文化,现在中国什么都缺,就是不缺经理。扔一个石头都能砸上六个经理。五个人的企业才办四个月,就有六条企业文化,这不是扯淡是什么?所有的人都去关注细节,而不是所有的人都去关注战略,这才是基本的状态。

咱们武汉市讨论的问题,当然在座的各位可能有参与过,一个城市自然有一些宏观的讨论,这是必然的。但是,我们要防止另外一种倾向,就是防止过热。请大家注意,中国社会虽然这几年GDP的增加非常快,24年以来每年的增长都不低于7%,很快。但是有些数据可能有些人就不了解,我讲一个数字:中国社会综合竞争力从2002年的40位下降到2003年的44位,从2003年的44位下降到2004年的46位。一方面,我们GDP在绝对增长,但是我们综合竞争力在相对下降,这就是问题。城市管理方面,对武汉市我当然不敢说什么,这毕竟是中国特大型城市。有报道说武汉未来20年将会成为世界前3名的大城市,关键是管理加强。所以我不讨论武汉市的问题,但是中国很多的城市的调子也是太高了。

 

楚天广播电台:听说您给总理写过一封信,说目前社会上浮躁之风盛行,普遍存在一种心理——不愿意做小事,做小事的人也不愿意把小事做细,也助长了人们的这种心理啊。所以我们从国外引进的生产线,产品质量却达不到原装产品的质量水平。我们的每一种新产品一出现,就有众多企业和众多的同类产品一哄而上;我们的重复建设屡禁不止,我们提倡了多少年的素质教育,但是就是一个随地吐痰的问题,也难以解决,可以说营销效率的细节问题普遍存在,但我想问一下汪先生,您为什么会想到给总理写信?您是不是觉得这种社会中存在的浮躁已经让你忍无可忍了?

 

汪中求:我希望政府能重视这个问题,现在我可以肯定地说,政府在重视这个问题,因此现在中央提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求真务实”。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都在做同样的事情,因此我才想给总理写信。

说到浮躁,说实话,我现在到处走穴也是一种浮躁。我现在在各地讲课,比如大学讲课我是不收费的,给学生讲课是不要钱的,我们给政府讲课是看着办的,因为它的所有费用是我们纳税人给的,但是给企业讲课我是高收费的。

我在给总理的信中提了一点建议,试图在中国办一个细节日,搞一个纪念日,让全民都拿一个时间认真想一下,我是不是认认真真做好了每一件事儿。我们有很多的节日,我们为妇女过节,我们还为鬼过节,但是我们没有一个节日是针对民族弱点过的节日,我们是不是可以提出一个节日来竞争。我们提出了一个细节日的概念,甚至我们希望中国现在社会到了这么浮躁的状态应该定位为哪一年作为细节年。当然,中央重视这些东西,已经在有效地调整。

事实上,如果我们不调整,任其自由浮躁地发展下去,我们实际上还会出现一哄而上的浪费局面,事实上我们有很多企业已经出现了。现在中国社会搞开发区的,在国务院注册的就已经有3000个,但中国可能开发得了这么多的区吗?

    当然,汉口、武昌、汉阳是该有一个开发区,但是我不相信中国每一个地方都可以搞一个开发区。动不动就是一个高新开发区,什么叫高科技?当然我也不太懂,但是在中国现在的社会情况下,我们怎么可能建立起来那么多高新技术开发区?高新开发区这么多,说明我们很多情况下是在糊弄自己。因此我们认为现在社会,这样一种浮躁现象是整个社会的问题,但个人力量是微弱的,我才写了这封信。

 

荆楚网记者:不好意思,我的提问多一些,因为我代表的是身后的很多网友,我们荆楚网正在对你这场报告做现场直播。有网友问,你刚才谈到的武汉关于生活和工作之间的“快”与“慢”的关系,您如何看待细节引起的成本的增长、员工的抵制情绪以及细节和速度之间“度”的关系?

 

汪中求:你提到的核心问题就是细节与效率的问题,事实上是细节与效率的关系,就是度的问题。这个度的问题很深入,正是我们现在在研究的问题——我们叫做细节颗粒。

到底应该怎么掌握这个度?我在《营销人的自我营销》一书中说过:“人生最难掌握的规则是度”,度的问题是最难的细节关。但是,我想说说细节细化以后,会不会一定使我们效率下降的问题。

我个人认为,我们强调细节是从管理的角度来讲的,我们没有讨论过生活的细节,包括我在这里出场,没有西装领带,没有那么严谨。因为我觉得跟听众见面更随意,靠心灵的沟通才是最终的追求。我们研究的主要是指工作当中的细节,那么工作当中的细节是从管理的角度去分析的。

管理主要是指向两大坐标,一个坐标是人,一个坐标是事。人的坐标当中,核心部分是岗位,说白了就是板凳。研究人的岗位问题,在流程中,这个事怎么衔接、怎么过渡、什么顺序,每个环节的标准是什么?分细岗位的标准要尽可能地数据化,流程的环节也要准确、要到位。流程环节的标准尽可能数据化,这两个环节的数据化尽可能建立了,这种规则制定得细,就能够保证我们做事到位,保证我们这样会提高效率,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我们谈一下管理学科。当我们管理的标准化、数据化建立起来之后,我们才有可能实施训练,因为抽象的东西是不能训练的,只有标准化、数据化的可操作性的东西才有可能训练。

管理需要复制,因为不复制我们无法扩大。管理是强调规则的标准化,标准化的规则才可以不断地进行学习和训练的复制,这样才能提升我们的管理,因此我说强化细节不会影响效率。当然也要说,有两个角度,一个是如果我们在训练的初期效率肯定会下降,因为不擅长也不知道怎么做,二个是细节过度也会影响效率的,这里面是个度的问题。

有三个词可以供大家去借鉴:明确、准确、精确。眼前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从明确到准确,可能大多数企业正在处在这样一个阶段。这就是现在普遍意义上的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