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心血来潮 |
江山更迭 如何不是细节链成 (续)
唐朝,不仅创造了帝国盛世,而且对世界各国的影响极为深刻。当时在中国通使的国家达70多个,强盛的唐朝成为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心。不说日本对中国的全方位的模仿、学习,就是欧洲对华人始终称“唐人”,美国至今还有“唐人街”。
当时唐都长安东西 9.66公里,南北8公里,据说是今日西安市城缘面积的8倍(注:未及考证)。唐朝国家治理也堪称一流。“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外出不用关门,长途旅行干粮都不用自带,多么富足平和的社会。
更有历史记载说,贞观四年,全国判处死刑者仅29人,一片国泰民安。在公元628年,太宗还把3000宫女尽数释放,令之“任求伉俪”。633年还把390名死囚犯人放回家,让他们秋后前来就死,果然到期都回来受裁,后被皇帝全部赦免。有白居易诗为证:“怨女之年出后宫,死囚四百来归狱”。实在是一幅治国有道、普天和谐的图景啊。
但是,不曾想开创盛唐并带来“贞观之治”的明主英君李世民,却是靠一场血雨腥风的“玄武门之变”登基称帝的。“玄武门之变”说的是,时为秦王的李世民携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斩杀长兄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并把两家老少全数斩除。父王李渊被迫下诏书传位李世民。这在传统文化中,无父无君,杀兄诛弟,历来被人贬斥。
如果李世民当初身为秦王时在战场上为国捐躯,如果李元吉作为元帅迎击突厥时调动了尉迟敬德及其部分精兵,如果武德七年李建成在长安兵变成功武力除掉李世民,如果武德九年李元吉酒内下药毒杀李世民成功,如果李渊拒绝李世民“孝事文王”之举不让李世民之妻在身边走动使李世民难以刺探皇宫内情,如果李世民买通李建成手下亲信作内应不成,如果李世民收买玄武门主将常何不成而无法控制宫庭,如果……等等,那么,哪来“贞观之治”,或许就没有唐太宗,没有后来的盛唐。中国千年封建史就会因这些“如果”的细节而改写。
清朝,从1644年顺治帝入关、迁都北京,到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成功,清王朝灭亡,前后十帝,个中有多少事堪与评说。
对于取代明王朝的满清,时人有极多哀怨之词。王夫之自撰堂联云:“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顾炎武更有《日知录》语:“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矣!”
然则,满族入汉未必不是顺应时代潮流,至少康雍乾三朝近150年的盛世之现实状况,不但汉文武两帝略逊一筹,就是唐盛之贞观开元也难望其项背。至少,今日之中华版图,便是在乾隆中叶至道光后期基本奠定下来的,我们无从否认嘉庆前的几代帝王的文治武功,丰绩伟业。
放下这些大局不谈,单单讨论清兵入关一节,便演绎出了“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的《圆圆曲》来。清朝之有无虽然不能全然理解为“妻子定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但“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却是历史之真实,小小风尘女子陈圆圆遂成为有清历史268年的关键细节。
关于一代名妓陈圆圆的故事有多少个版本,尚无定论;有待进一步考证之处到底还有几许,搁下不表。无论如何,陈圆圆与当时几个关键人物颇有干系:冒辟疆、崇祯皇帝、刘宗敏、吴三桂。
陈圆圆原名邢沅,亦名邢畹芬,母早亡,寄居陈姨家,随姓陈,卖入青楼,因早年随姨父学唱,扮相佳,音圆美,会填词,“色艺擅一时”,芳名远播。江南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曾为她赎身,却迟于崇祯皇帝的国舅田弘遇一步。田选中圆圆连同另两名绝色女子杨宛、顾秦一起献给崇祯帝,但皇帝忧劳国事,无心淫乐,便闲居在田家。某日任宁远总兵、手握十万精兵的吴三桂回京,田弘遇有意结交吴将军,叫来圆圆殷勤劝酒,不料吴开口索要,无奈将美女送给将军。李自成起义军攻入北京时,陈圆圆因吴三桂父亲吴襄阻拦,未能同往山海关,遂被李闯王手下大将刘宗敏掠走。吴三桂本来有心归顺闯王,传来圆圆遭抢之信,决意与李自成为敌。在吴三桂与李自成激战相持不下的1644年4月27日,吴三桂打开山海关东大门,清军汹涌而入,李自成之起义军被压向海边,以致“死尸相枕”。李自成逃回北京,次日撤回西安。多尔衮率清兵耀武扬威地开进北京城,10月便把7岁的顺治帝接到了北京,清王朝开始了它在中华大国的统治。
嗟乎!巍巍皇朝,却由一介风尘女子所源起;嗟乎!浩浩历史,竟在一起情场故事中改写。
当然,历史的内在也许并非如此,至少不尽如此;但如果让我们把显微镜聚焦于1627年,即可理出更多细节。
1627年明王朝正值熹宗在位的最后一年,此人木工手艺了得,做皇帝却不怎么样,常常因去太和殿、中和殿再造工程的现场而“善饮可忘,寒暑罔觉”,奸臣魏忠贤则往往趁皇帝对木工活兴趣正浓时,上报公文,请求批示,熹宗往往不耐烦批阅公文,遂使大权落到魏忠贤手上。
1627年皇太极顶替其逝去的父亲努尔哈赤,并于次年定为天聪汗,此时满清军队在努尔哈赤的努力下,由1583年父祖留下“遗甲十三副”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并于1625年将都城迁到沈阳,更名盛京,窥视中原。年轻的皇太极在范文程帮助下,于1629年奋力掩杀明朝名将袁宗焕,凭借“献地议和”之反间计致使刚愎自用的明皇帝朱由检最终杀袁,明王朝颓势已定。
1627年陕西扯出了农民起义大旗,从此与明朝军队战斗十余年,在战斗中成长起来的李自成西出潼关,长驱直入攻入北京,最终迫使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在景山上吊而死,明朝亡。
朝代的更替,将改变多少人的命运?而江山的易姓,往往又如此戏剧性地交给了一连串的小小故事、区区人物、环环细节?如此一来,怎能不教人生出“檐下飞蚊生自灭,不曾知,何故团团转(启功词句)”的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