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艳的海芋那亮红色的浆果


标签:
狼毒、野芋、天芋观音莲、羞天草隔河仙、观音芋大根芋、大虫芋、天芋姑婆芋、痕芋头 |
分类: 植物:花卉蔬菜水果树木果实篇 |
【产地】产云南省中南、西部至东南部,海拔200—1100米热带雨林及野芭蕉林中。四川、贵州、湖南、江西、广西、广东及沿海岛屿、福建、台湾也有。
国外分布于孟加拉国,印度东北部(喀西山),老挝,柬埔寨,越南,泰国至菲律宾。
野生或栽培。
【用途】根茎为健胃药,对腹痛、霍乱、疝气等有良效。又可治肺结核、风湿关节炎、感冒、流感、肠伤寒、疗癌肿毒、蛇虫咬伤、烫火伤;调煤油外用可治神经性皮炎。兽医用茎治牛伤风,猪丹毒。
本品有毒,须久煎并换水2—3次后方能服用。有毒成分为草酸钙和皂毒甙(Sapotoxin);皮肤接触汁液后瘙痒;眼与之接触引致失明。误食茎叶则喉舌发痒、肿胀、流涎、肠胃烧痛、恶心、腹泻、出汗、惊厥、严重者窒息、心脏麻痹而死。民间用醋加生姜汁少许共煮,内服或含漱以解毒。根茎富含淀粉,可作工业上代用品,但不能食用。
【药用史】海芋一药,见载于《本草纲目》卷十七草部之毒草类:"气味辛,有大毒。主治疟瘴毒肿风癞。伏硇砂。"李时珍认为本品有大毒,故与钩吻为邻列入毒草类。这样的分类今天看来仍是非常科学的。海芋虽属《纲目》新增药,但并非李时珍新发现的药物,其入药历史至少可追溯至唐末。如陈藏器《本草拾遗》云:"天荷与野芋相似而大也。"不过,当时称之为天荷,还不叫海芋而已。可惜宋代的几部本草著作均未载录,因而无从了解本品在宋代的应用情况。至于金元时期,更是不得而知了。
【注意】全株有剧毒,地下茎尤甚,不可生食。
根茎供药用,对腹痛、霍乱、疝气等有良效。又可治肺结核、风湿关节炎、气管炎、流感、伤寒、风湿心藏病;外用治疗疮肿毒、蛇虫咬伤、烫火伤。调煤油外用治神经性皮炎。兽医用以治牛伤风、猪丹毒。本品有毒,须久煎并换水2-3次后方能服用。鲜草汁液皮肤接触后搔痒,误入眼内可以引起失明;茎、叶误食后喉舌发痒、肿胀、流涎、肠胃烧痛、恶心、腹泻、惊厥,严重者窒息、心脏麻痹而死。民间用醋加生姜汁少许共煮,内服或含嗽以解毒。
【来源】天南星科海芋属植物海芋Alocasia macrorrhiza (Linn.) Schott或同属植物Alocasia odora (Roxb.)K. Koch的根状茎。全年可采,去外层粗皮,鲜用或切片晒干。
【性味归经】微辛、涩,寒。有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用于感冒,肺结核,肠伤寒;外用治虫、蛇咬伤,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干品3~5钱,鲜品1~2两,久煎后方能内服;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不能敷正常皮肤。【注意】久煎后方能内服;不能敷正常皮肤。
【备注】(1)本品有毒。必须用大米共炒至焦黄,久煎(2小时以上)去毒,方可内服。生用或煎煮时间过短,会引起舌肿麻木,甚者有中枢神经中毒症状。轻症可饮米醋或生姜解毒。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药用史】海芋一药,见载于《本草纲目》卷十七草部之毒草类:"气味辛,有大毒。主治疟瘴毒肿风癞。伏硇砂。"李时珍认为本品有大毒,故与钩吻为邻列入毒草类。这样的分类今天看来仍是非常科学的。海芋虽属《纲目》新增药,但并非李时珍新发现的药物,其入药历史至少可追溯至唐末。如陈藏器 《本草拾遗》云:"天荷与野芋相似而大也。"不过,当时称之为天荷,还不叫海芋而已。可惜宋代的几部本草著作均未载录,因而无从了解本品在宋代的应用情况。至于金元时期,更是不得而知了。
作用:
海芋根茎为健胃药,对腹痛、霍乱、疝气等有良效。海芋又可治肺结核、风湿关节炎、感冒、流感、肠伤寒、疗癌肿毒、蛇虫咬伤、烫火伤;调煤油外用可治神经性皮炎。兽医用茎治牛伤风,猪丹毒。
1、海芋治感冒暑气,头痛身倦:野芋根用湿纸封,煨热之,擦头额及腰脊、前后心、手弯脚弯,可令人遍身顺适。(《岭南采药录》)
2、海芋治狂犬病:痕芋头四两,煎水饺。亦有加入猪肉同煮,连服半个月。亦有兼用痕芋头捶烂敷伤处。(《岭南草药志》)
3、海芋治风热头痛:野芋头苗(切片),贴患部。 (《广西中草药》)
4、海芋治毒蛇蜈蚣咬伤:痕芋头二两,生油柑木皮一两。用盐水和药捣烂,以湿纸或树叶包裹煨热敷患处。(《岭南草药志》)
5、海芋治绞肠痧腹痛:野芋头四两(炒黄),扫管叶(岗松)二两(炒黄)。先将野芋煎好,再将扫管叶趁沸放下煎片刻,去渣温服。忌钦米汤。(《岭南草药志》)
6、海芋治坐板疮:痕芋头、猪油,捣烂敷患处。(《岭南草药志》)
7、海芋治肠伤寒:野芋头(切片)四两,加米一两及生锈铁钉二枚炒黄,加水适量煎服。《广西中草药》)
8、海芋治慢性萎缩性鼻炎:独角莲100公分;蟾酥1.5公分,扇香l公分,冰片2公分,香油适量。先将蟾酥用黄酒化开,后将独角莲根捣碎,同香油熬枯去渣,冷凉后,再加上麝香、蟾酥、冰片和原有的香油混合,便成油剂。用时装入滴管滴鼻。另外,膏剂配法:依上述处方中的药用量,蟾酥酒化,独角莲捣碎,挤出汁,去渣,再加上蟾酥、麝香、冰片和适量的甘油,混合成泥膏状,便成。〔《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116,1957〕
9、海芋治妇人赤自带下:野芋切细和米炒,加糖煮食。 (《岭南采药录》)
10、海芋治背痈:痕中头和酒糟捣烂敷患处(已溃者勿用)。(《岭南草药志》)
11、海芋治痔疮便血:痕芋头二斤煮鸡,煮十二小时,取汤饮之,亦可将鸡共服下。(《岭南草药志》)⑧治痈疽肿毒大疮:尖尾野芋头切片,火焰热贴,冷又换热者。(《生草药性备要》)
12、海芋治风湿骨痛:野芋头一厚片。先将樟脑少许置于芋片中央,用火烤樟脑,趁火未熄,速敷患处。(《广西中草药》)
海芋茎粗壮,叶大纸质,阔箭性,皮茶褐色,叶大如芋,酷似大象的耳朵,故又名象耳芋。海芋为大型的喜阴观叶植物,南方多适用于庭院栽培。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达2米左右,茎粗壮呈圆形,肉质;叶大,阔箭形,叶脉凸出叶肉非常明显且颜色稍浅于叶肉;叶柄长而粗壮,截面马蹄形。佛焰苞黄绿色,假种皮红色。它属于天南星科的一种植物。马蹄莲也属于该科,但它们之间的叶、茎、花等部位差异都挺大的。
马蹄莲又名观音莲,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株高70~100厘米,具有肥大的肉质块茎,叶基生,叶片翠绿,箭形,大而舒展,叶柄粗而长。巨大的佛焰苞洁白无暇。叶心状箭形,全缘,绿色或有时具白色斑点,叶柄长,上部具棱,下部呈鞘状折叠栀茎。花茎高出于叶,肉质花穗黄色,圆柱形,其观赏部分佛焰苞有白、黄、粉等色。浆果多不易成熟。花期3--5月。形大,似马蹄状,故名。肉穗花序鲜黄色,直立于佛焰苞中央,上部着生雄花,下部着生雌花。
彩色海芋不但因色彩鲜丽,更具有极耐久的瓶插寿命,深受消费者喜爱,但目前种球昂贵,且栽培困难易受软腐病与毒素病的危害,切花产量少,价位高,是属于高风险的花卉产业。
一、品种选择:彩色海芋栽培技术,首先选择健康合适的品种,目前彩色海芋品种有百余种,而海芋原生种有7种,Z.aethiopica (白花海芋) Z.rehmannii (粉红海芋)、Z.jucunda (星点叶黄花海芋)、Z.elliottiana (星点叶黄金花海芋)、Z. pentlandii (黄金海芋)、Z. albomaculata (星点叶白花海芋)、Z. odorata (香水海芋)。海芋可分为两群,第一群是Z. aethiopica (白花海芋),叶绿色无斑点,在自然状况下叶常绿,地下根茎为条块状,性喜潮湿,比较耐软腐病。第二群是彩色海芋,一般的叶绿色多少带斑点,一年生会落叶,肉穗花序上方为雄花,下方为雌花,果实成熟仍保持绿而硬,地下根茎为圆块状,栽培上不宜太潮湿,易罹患软腐病,花色变化大而丰富。品种的选择需考虑市场接受性、栽培适应性及抽花性等。海芋一般有黄、红、白三种主要色,黄色是有金黄、杏黄、鹅黄、米黄、橙色等,红色是有浓红、粉红、深紫、淡紫等,亦有白绿色花系。一般市场上多为杂交种海芋(Zantedeschia hybrid),有金黄色的Florex Gold、Pot of Gold、Best Gold,杏黄色的Black Magic、Black Eye Beauty,红花色的Super Red、Dominique等。
二、适栽地之选择与环境调控彩色海芋喜好冷凉气候,生长适合温白天为18-25℃,夜温15℃,日温如高于30℃,则不利生长,夜温太低时将致使植株矮化,减低抽花量及植株生长趋势。海南地区宜在秋冬季种植,但冬季寒流来袭时,田间种植需有档风网,设施中需有保温装置。在夏季冷凉的山区或排水良好的山坡地也可在春季种植。由于彩色海芋种球种植后,到开花期的长短受温度的影响,如夜温13℃,日温18-21℃之下,需60-85天开花,若夜温18℃以上,日温20-24℃以上,则需55~70天左右开花,其间的差距因品种而异,因此种植时机可依据切花所需的时间而调整,但应留意在暖冬或春季时,随着气温升高,种植至开花时间愈短。
2009年博文:
2011年博文:
旅游时拍摄的花卉之十七--成都春熙路的花儿之六--绚丽的红掌
2010年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