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与学校紧密配合,才能促使儿童健康成长。家长与教师在教育上拧成一股绳,形成教育合力,教育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目前,积极参与学校教育,主动与学校、教师配合的家长越来越多,这的确是个可喜的现象,反映出全民关注教育的水平在不断提高。但究竟家长怎样与教师配合才能产生积极的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呢?
1.
观念正确
态度积极: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决不能抱着“树大自然直”的想法不参与学校教育。积极参与,还要有正确的观念。如果观念不正确,态度越积极,对孩子的成长越不利。
2.
了解教师
配合有法:家长通过与老师接触和与孩子的交谈,尽快了解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性格、教育水平等。在配合中,要因人而异,以便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实施符合孩子特点的教育。
3.
联系有度
解决问题:有的家长为了与教师配合教育,及时了解孩子,便有时间就去找老师问情况。这样不但耽误了自己的时间,也给老师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影响老师的正常工作。家长一定要清楚,找老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并提前与老师约好时间,最好提前用电话做简短沟通,这样,让老师有思想准备,利于问题的解决。
4.
因事取法
多种形式:在与教师的联系、沟通中,家长要根据解决问题的情况,可采用书信、电话、电子邮件、面谈等多种形式,不拘泥与去学校与教师面谈这一种形式。恰当的方式,可能更有利于沟通与合作。
5.
尊重教师
树立威信:在任何情况下,家长都要帮教师树立威信。否则,一位在学生心目中没有威信的教师,对孩子的教育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教师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或处理问题时,难免会发生不尽如人意之处,家长要冷静对待。解决问题的目的是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那就一定不要损害教师在孩子心目中的位置。
6.
换位思考
化解矛盾:有时教师在孩子面前说了错话,办了错事,家长要多体谅。因为教师是平常人,他们也有七情六欲;一些年轻教师要有个成长过程;一个教师要管理四、五十人,难免会出现错误。当孩子受到老师不当批评或不公正待遇时,家长要说:“爸妈俩人教育你一个,有时还会出现错误呢,老师要事事全都做得对,那不成神仙了吗……并告诉孩子,人际交往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经常换位思考,善于体谅他人,肯于原谅他人的错误。经父亲的恰当引导,孩子不但没有和老师产生隔阂,还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等方面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