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试题解析3:欧洲与东亚的区域合作

(2016-10-19 10:37:03)
标签:

历史

文化

分类: 高中历史教学资料和习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之初,相互合作的理念就成为欧洲走向联合的基石。1951年4月18日由法、德、意、荷、比、卢六国在巴黎共同签署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正式建立了以共同市场、共同目标和共同机构为基础的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在运用经济手段解决政治问题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性的第一步。煤钢共同体的建立不仅将重要的战略资源统筹到一个共同的具有超国家性的高级机构下管理,而且将相互合作的理念植根于欧洲大陆,从而成为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核心动力。

欧盟成员国认定置身其中,而不是置之度外的原则,使得加入欧盟的成员国都愿意并且能够承担欧盟所制定的共同责任。这种合作和参与的态度是一体化顺利发展的观念基础。

欧洲经济一体化是一个利益磨合与整合的过程,欧洲一体化的不断深化得益于适时的利益切合点的选择。可以说欧洲联盟之所以在深化和扩大的道路上不断推进,是由一体化带来的巨大利益所产生的吸引力。“如果我们要建设欧洲,只有心照不宣的理性认识上的同意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要有成果。”欧洲一体化的成功推进得益于不断提出新的发展目标,在各方得益的基础上实现共赢。

——节选自张海滨《欧洲一体化历程对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启示》,《世界经济研究》2003年第4期。

材料二    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中日韩三国和东盟国家都已经认识到了加强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出台了诸多方案如“10+3”,“10+1”。新加坡-日本自由贸易区。总体上看,东亚的一体化发展模式和路径选择仍在探索中,其中不确定因素很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一体化进程持续推进的原因。(7分)

原因:合作理念的确立(合作与参与态度是一体化顺利发展的观念基础);利益切合点的适时选择;一体化带来巨大利益;核心国家的紧密协调与合作(法德和解);以经济合作推动一体化的合作模式;通过签订国际条约,走法治化(制度化)道路;二战后国际形势和政治格局变化(美苏冷战、争霸)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影响。(很多学生联系到了欧共体建立的原因,这要注意区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亚地区经济合作发展的特点。(4分)

合作意识(愿望)强烈;合作模式多样;步履维艰,仍处于探索阶段,发展道路不明确;东亚地区国际关系复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合作水平低;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学生谈到合作程度不断加深,没有领会中心思想)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区域经济合作的认识。(2分)

区域经济合作是大势所趋;只有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搁置分歧,共赢共存;以国家利益为中心,预防经济风险,维护国家安全;合作过程具有长期性、艰巨性,不可能一蹴而就;扩大国家间的共同利益,创新合作模式。(很多学生达到了欧共体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作用,注意题干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