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苏开战

(2009-10-22 23:07:11)
标签:

汽车

分类: 毕业论文

    看到新观点总是会碰撞出火花,这就是智慧。

    山东师范大学的老师说,冷战的根源要追溯到19世纪末。他认为,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对传统的瓜分世界确立自己的势力范围这一模式发起的挑战,很有启发意义。至少表面看来,苏联确实是在自搞一套,而欧洲日本能从美国的眼皮底下崛起腾飞,也充分表明了美国与苏联对盟国的控制力相比,差距还是蛮大啊。美国真的是在与世界互惠么,恐怕毛爷爷不会相信的。

    可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我想知道,在与苏联较劲儿之前,门户开放政策是如何打败其他国家的。走到台前来,总应该有一个过程吧,怎么的也不能凭空就出现了它与苏联的对峙啊?它是怎么发展壮大起来的呢?得,这要考察一下各国关税政策的变化了,欧洲是怎么克服的贸易壁垒进而实行贸易自由呢?好像黄仁宇也是这么想的吧?!很不幸,19世纪末的欧洲各国采取的都是贸易保护政策,他们自以为如此就可以更好的保护自己的利益了,但一场经济危机使得各自为政的西欧彻底崩溃了。而谁是这场危机的制造者呢?我想到了《货币战争》,想到了罗斯柴尔德家族,这与门户开放有关系么?欧洲兄弟闹矛盾,使得美国在废墟上崛起了,而今又与苏联对抗,最大的赢家是金融家吗,他们到底要干什么?

    突然发现,我们考察的内容变了。势力范围,门户开放,这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的发展模式,从势力范围到门户开放,我们看到的是全球化的发展,可还有什么吗?我想到,有人探究乾隆晚期的马噶尔尼使团在华的困境,说到清朝的封贡体系与西方的契约关系的矛盾,这是一种文化背景上的错位,很难说谁是谁非。与此相比,门户开放怎样呢?它的深意只是全球化么,还有没有别的纠缠?原来我们探究冷战的起源,有三方面的问题,地点,时间,谁主动挑起的?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敢说已经有了定论,如何得了啊!!但不容否认,这三方面考察的中心内容都是美苏矛盾。但是矛盾总有一个程度的,至少有冲突和对峙两个级别吧。我觉得大家在这方面都忽略了,而这个差别又是显然不能以二战中和战后简单划分的。冷战显然是对峙的矛盾,但怎么才叫对峙,这个程度问题,这个量与尺度该怎么把握,这个能确定好,我想一定会有利于前边那三个问题的解决吧。或者可以确定这样一个问题:冷战的第一仗是什么?

    另外,我还想到,冷战之前,或者说二战刚刚结束时,美苏双方最重要的应该是确保各自再战种种取得的利益,而对战略缓冲区的争夺怎么重要也不会超过这个吧?可为什么就超过了呢?冷战到底是不是只体现了美苏两大国的意志,地方性矛盾的漩涡会不会也形成了对他们的磁场吸引力,这就是第三世界的作用了。这种吸引力的真正内容就是权力真空,而苏联作为弱势的一方,更要自强以自保,斯大林一味在世界各地寻找能为自己换取好处的筹码,别人成了苏联的牌。就因为弱,所以不安分,有机会就跳起来,这未免也太没有说服力了吧!为什么不消化内部呢?如果苏联是规模经济,粗放经济,那美国呢?为什么也是一心对外呢?恐惧,在我眼里只是进行活动的托词,借口,真要得到的就是活动空间。美国的后院早就安定了,还害怕什么,所以苏联要建立自己的后院,美国是没理由批评的。

    有人说,军事工业转变为民用占据主导地位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不是随着二战的结束就可以的,所以,庞大的军事工业需要冲突,至少是不稳定。这倒是让我想到了现在的房地产,政府不是老在保护它吗?

冷战的起源,这个话题很让人琢磨啊,什么叫起源,与起源相应的还有,渊源,策源,根源,这又都是什么内容?我倒是觉得,现在大家能做到,从矛盾斗争到实质内容的转变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摆脱国际关系的笼罩,而去结合其他的社会科学方法,我们还是有希望的。

    对于冷战的起源,我们现在关心的是不应该是他会不会再发生,因为我们的国门一旦打开就再也关不上了,我们怎么办?迎接挑战,就是把握我们的度量,什么时候应该说不,什么时候应该说好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